从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始,肯德基在中国共计采购鸡肉原料已超过70万吨。仅2007年,肯德基就采购了15万吨鸡肉原料。截至2007年年底,肯德基共有500多家国内原料供应商,订购了从鸡肉、蔬菜、面包到包装箱、设备、建筑材料等原料,占中国肯德基采购总额的90%。因此肯德基成为地方政府招商中十分青睐的对象,对于“肯德基”的引进几乎成为检验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准之一。
在中国肯德基成功发展的风靡影响下,餐饮投资者们显然已经能够意识到,快餐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小生意的概念。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很多搞餐饮的人纷纷研究肯德基和麦当劳,汲取洋快餐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人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肯德基、麦当劳的模式去模仿,他们把自己的店面装饰得与麦当劳和肯德基很相似,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很相像,如“麦香那”、“麦肯鸡”等。
他们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连锁经营,试图学着跟肯德基一样,通过增加餐厅的数量来提高公司整体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同时大幅降低成本。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红高粱”和“荣华鸡”。这两个中式快餐连锁分别叫板“麦当劳”和“肯德基”,并一度在整个中国范围内构建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连锁店,当年的“红高粱”在北京甚至把店面开到了王府井大街最大的麦当劳店旁边。
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扩张过程。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足以令人晕眩,人们花钱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与服务,还要看它够不够时尚,能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气质和品位等精神层面的附加值。
到最后,红高粱栽了,荣华鸡撤了,中式快餐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前仆后继的投资悲剧。同时,以洋快餐快马加鞭式的扩张为参照,中式快餐的落魄就更显得触目惊心。
中式快餐离肯德基有多远?
与许多产业一样,快餐业也是在一片“欧风美雨”的洗涤下开始着民族产业的复兴。对于有着悠久餐饮文化传统的中国,快餐概念也成为中国餐饮进入工业时代的又一次革新与挑战。
1994年年初,乔赢,这个河南郑州汉子辞职下海了,开始寻找挖掘财富的钥匙。
本文摘自《肯德基——中国式进化》
本书作者在持续8年对肯德基的观察、报道、研究的基础上,记叙了肯德基自1987年进入中国后22年的发展历程,从团队、供应链、拓展战略、产品、服务、危机处理、企业文化等各个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记录了肯德基中国进化的全轨迹,点明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土化。这既是一部企业发展史,也是一套企业成功经营管理的操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