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来到北京王府井时,他被麦当劳快餐店中人潮涌动的景象吸引了。在那里,他待了整整一天,按照进店人数和人均消费粗略计算,他惊奇地发现这家麦当劳店一天的营业额竟然高达20万元左右,简直就是一台“超级收款机”。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身影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麦当劳店,就在他深深思索欲破解“麦当劳之谜”的同时,“红高粱计划”也开始浮出水面。
1995年4月15日,有着极为浓重的“麦当劳情结”的乔赢在郑州最繁华的闹市,筹资创办了第一家红高粱快餐店。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当时正值麦当劳建店40周年。乔利用了这一点大造声势,喊出“挑战麦当劳”的口号,把“红高粱”一炮打响。
仅仅8个月时间,乔赢就从东拼西凑的44万元启动资金滚到了500多万元。这滚滚而来的赢利远远超出了乔赢的心理预期,此时乔赢的理想开始膨胀起来了。就像当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从原本设计的合理层高一直蹿升到80层一样,“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使得乔赢确信:自己摸索出的成功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复制下去。
1996年2月16日,乔赢在租金昂贵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开了一家红高粱快餐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红高粱与麦当劳餐厅只有一路之隔。正值盛年的乔赢放出“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的豪言。
3月2日晚上,《北京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张韶南撰写了一篇《红高粱种到王府井》的稿子,时值全国“两会”期间,“红高粱”几乎是一夜成名。紧接着全国200余家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国外70家媒体相继转载。
靠一句“红高粱挑战麦当劳”,白手起家的乔赢在几乎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打造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品牌。从品牌商业运作角度看,红高粱的确创下了中式快餐的奇迹!面对着这种局面,乔赢被“看上去很美”的形势所感染,发表了他的“红高粱宣言”:2000年要在全世界开连锁店20 000家,70%在国内、30%在国外。
在一片“复制、复制和尽快复制”的催促声中,乔赢的步子却迈得越来越艰难。在8家门店的时候,乔赢说,“真赚钱啊”;到20家店的时候,乔赢发现自己的利润几乎看不见了;等到40家,乔赢背了一身债。
之后,乔赢等红高粱高层开始在内部员工及社会上筹资。到1998年年底,“非法集资”案件受到相关部门查处,红高粱终止集资。资金断裂的红高粱,在泡沫式的过度复制与扩张后,各地分店相继倒闭,负债总额高达3 600万元人民币。
本文摘自《肯德基——中国式进化》
本书作者在持续8年对肯德基的观察、报道、研究的基础上,记叙了肯德基自1987年进入中国后22年的发展历程,从团队、供应链、拓展战略、产品、服务、危机处理、企业文化等各个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记录了肯德基中国进化的全轨迹,点明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土化。这既是一部企业发展史,也是一套企业成功经营管理的操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