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凡事都留有余地,因为人不是神,
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2008年5月19日《首席执行官》文章《知人善用的“伯乐”李嘉诚》。
语录解读
李嘉诚精于用人之道,他不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也注重发挥人才的特长。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而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500马力(1马力约为0.753千瓦)去发动,虽然半马力与500马力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李嘉诚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优秀的人才,只要给他适当的发挥空间,他就能展现优异的一面。李嘉诚放手任用马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世民是英国人,原名西蒙•默里。马世民是他来香港后取的中文名。1984年,李嘉诚通过旗下的和黄公司收购了马世民的公司,马世民就成为李嘉诚连公司一道买下来的人才。同年,马世民就坐上和黄集团第二把交椅,任董事行政总裁。马世民上任后,便开始为和黄赚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收购了港灯集团,是当时华资进军英资战役中的一大功臣。马世民在担任和黄行政总裁、董事总经理期间,把和黄公司的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同时,他还提出了立足香港、跨国投资的战略构想,得到李嘉诚的鼎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和黄以及李嘉诚的私人资金大量投资海外的惊人之举,引起世界财经界的广泛关注。
李嘉诚成为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富豪。但很遗憾的是,海外投资的回报并不是很理想。与此同时,从1992年起,邓小平南行讲话后,中国内地掀起了改革开放的高潮,香港很多财团开始在中国内地投资,并取得骄人成绩。中国内地被世界经济界看成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李嘉诚虽然在内地投资的脚步迟了一步,但在内地投资的决心已定,无法更改。“亲英不亲华”的马世民固执地要李嘉诚三思而后行。
1997年以后,李嘉诚在内地大举投资,他尽量与港督彭定康保持距离,而马世民竟然在英国杂志上公开声称站在彭总督一边。后来,李嘉诚在赴内地的上海、深圳等地实施货柜码头计划,都是亲率华人助手进行,而把马世民晾在一边。
马世民辞职后,李嘉诚向高层授意,以后和黄请人,多用本地人,并且通晓普通话是必要条件。这很清楚地表明,李嘉诚的投资方向是在内地。马世民在和黄任总裁9年,为和黄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一些投资的失利,也只是白璧微瑕。马世民的政见,曾招来不少非议,但他的人品,却无可挑剔。马世民为李氏家族创造的利润要达上百亿。在他辞职离开的9个月中,李嘉诚给了他用低价购入长实集团股票的机会,他以8.19港元/股的价格,购入160多万股长实股票,当日就以23.84港元的市价出手,净赚2500多万港元。
本文摘自《深度解读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他被誉为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他经营着世界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内地的输电线,他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他从制造业到地产业、再到港口业、电信业,随后又进入零售业、互联网行业。尽管他在每一个行业都属于后来者,但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和前人,最终成为每一个行业中的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统领的和记黄埔集团,被美国《商业周刊》、《财富》杂志誉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他就是李嘉诚,叱咤商海半个多世纪的“全球最佳企业家”。 本书从创业精神、经商与做人、团队建设与人才使用、管理艺术、战略决策、投资与资本运营、社会责任等七个方面收录了李嘉诚的精彩语录,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并以李嘉诚的创业故事为实例进行深度解读,希望读者在阅读经典语录时,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沟通,更能够领悟到语录背后深层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