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商道即人道,“做人”与“做生意”的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2007年12月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语录解读
李嘉诚一贯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策略,1992年,他在内地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李嘉诚以其诚心和耐心迎来了内地投资的黄金时期。4月27日至28日,江泽民、李鹏等分别会晤李嘉诚。李嘉诚旋风般地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他宣布成立第一个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随即,他在深圳、广州、上海、福州、重庆等地开始进行房地产投资。
李嘉诚在内地投资最具争议的项目是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1992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出信号,表示可以考虑与外商合作王府井旧城区改造工程。一时间,香港大财团蜂拥而至,都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李嘉诚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在内地,土地价格与起楼造价的比例往往是1∶10,而香港不少地段正好相反,内地和香港合作的基础是互补互利,香港方面的优势是资金雄厚,内地则控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权。通过双方谈判,李嘉诚获得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土地。据当时香港的一位地产分析员称,谁拥有王府井的一块土地,谁就拥有了一座大金矿。与此同时,李嘉诚与他的好友郭鹤年连手获得王府井旧址发展权,在此新建特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东方广场,从而一举奠定了李嘉诚在内地的龙头老大地位。
李嘉诚能够在内地顺利投资,与他的实力雄厚分不开,但也是他多年在内地辛勤耕耘,不断进行捐赠和感情投资的结果。商场上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是利润关系,但同时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商场上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人起作用的。商人要想在商场上站得住、立得稳,需要进行一些感情投资。如果看不到存在于商场上的感情因素,不了解感情投资在商场上的巨大作用,只是鼠目寸光,把眼睛盯在眼前的一点“小利”上,有时候甚至会见利忘义,他的生意必然会做不大、走不远。李嘉诚有很多为公司、为国家、为他人不计私利、牺牲私利的“义举”,他能够把眼光放长,目标看远,所以最终他能够获得大利。
本文摘自《深度解读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他被誉为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他经营着世界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内地的输电线,他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他从制造业到地产业、再到港口业、电信业,随后又进入零售业、互联网行业。尽管他在每一个行业都属于后来者,但他不断地超越自己和前人,最终成为每一个行业中的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统领的和记黄埔集团,被美国《商业周刊》、《财富》杂志誉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他就是李嘉诚,叱咤商海半个多世纪的“全球最佳企业家”。 本书从创业精神、经商与做人、团队建设与人才使用、管理艺术、战略决策、投资与资本运营、社会责任等七个方面收录了李嘉诚的精彩语录,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并以李嘉诚的创业故事为实例进行深度解读,希望读者在阅读经典语录时,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沟通,更能够领悟到语录背后深层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