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经济思想

2014-09-19 17:13:48

  三、凯恩斯的经济思想
  凯恩斯自己曾经说过,他的被经典学派看做“异端”的学说的形成
  过程。凯恩斯谈到了一个名叫霍布森的人,霍布森在中学教书时,认识一位名叫穆莫里的商人,此人经常和霍布森讨论储蓄过度的问题,认为储蓄过度是经济不景气时劳资二者就业不足的原因。霍布森说:“有好多时候,我用正统经济学所有武器,想驳倒他的论据,但他最后说服了我……”霍布森的观点对凯恩斯的影响很大,加上《蜜蜂寓言》的影响,凯恩斯最终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据此介绍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1.批判“萨伊定律”和哲学层面的观念变革是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前提
  所谓凯恩斯革命就是革萨伊的命、革萨伊定律的命。那么,萨伊是谁?萨伊定律又是什么?
  让·萨伊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时间比斯密稍晚,与大卫·李嘉图属于同一时代的人,是法国经济学家。著名的萨伊定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萨伊认为,一商品的卖就是一商品的买,货币只是一个简单的媒介,只是一瞬间起作用,因而不会发生过剩,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现在看来,萨伊定律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商品交换毕竟不是物物交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需要惊险的跳跃。
  萨伊定律只是由于萨伊的精练概括而得名,其内容是自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所普遍推崇的。在凯恩斯点到名的推崇萨伊定律所概括的内容的经济学家有李嘉图、约翰·穆勒、马歇尔。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萨伊定律以及被凯恩斯称为经典学派的理论显然不能解释,凯恩斯认为“以萨伊氏之说,立论最不健全”,他批评萨伊定律所讲的内容,是把从鲁滨逊的世界里得来的结论,“用错误类比法搬到现实经济体系中应用”,因而是不能解释现实的。在凯恩斯看来,经典学派这一基本理论前提是不能成立的。
  凯恩斯还讨论了被经典学派奉为美德,能够泽及社会的节俭理论,认为节俭从个人的角度虽然可以说是美德,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却不一定对整体经济发展有利,因为如果无人消费还谈什么生产呢?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上古埃及和中古埃及,一个是《蜜蜂寓言》的故事。他说:“上古埃及可称双重幸运,因为埃及有两种活动(建筑金字塔与搜索贵金属),其产物不能做人类消费之用,故不会嫌其太多。一定是由于这个缘故,上古埃及才如此之富。中古则造教堂,做道场。造两个金字塔,做两场道场,其利倍于一个金字塔、一场道场。但在伦敦、约克间造两条铁路则不然。现在我们变得合理了,我们把自己训练得像一个谨慎的理财家,为后世建造房屋时,会审慎考虑到加于后世的财政负担,所以我们已经没有简便办法可以逃避失业之痛苦。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蜜蜂寓言》。《蜜蜂寓言》是荷兰作家和经济学家伯纳德·孟德维尔的著作,是一本寓言诗。该书的全名为《蜜蜂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孟氏所讲的劣行是指个体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快乐,孟氏所讲的公共利益则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全书主旨是阐述人类的天性在于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利益,但这种追求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介绍道,《蜜蜂寓言》“是说有一个很繁荣的社会是指因为推崇奢侈性消费而繁荣。,忽然其中公民都决定储蓄,结果却弄得一团糟,因为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奢侈品无人过问,原有之奢侈品,如衣饰、车马、宫室之类,或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是土地宫室等之价格大降,靠供给奢侈品为生者无法谋生;又因各业皆有人满之患,亦无法改行。由此得出的教训是: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彼欲恢复古之黄金时代者,于致力于俭朴时,也要顾到平民生计”。在叙述完寓言的内容之后,凯恩斯还摘录了孟德维尔的有关评语。孟氏指出:“因为在私人家庭之中,处处节俭打算,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于是有人想,不论国家得天之厚薄,假使每个人都实行以上这个方法,则国家也可以致富。例如有人以为,假使每个英国人都择其邻居之节俭者从之,则英国人比现在还要富。我以为这是错的。”凯恩斯是完全赞同孟氏的观点的——肯定之意,溢于言表。
  凯恩斯讨论的另一个理论前提是对社会来说是正确的标准,对个人则不一定正确;对个人来说是正确的标准,对社会则不一定正确。“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而被凯恩斯称为经典学派的古典经济学是分析单独的个体,是对厂商行为的个量分析。而用这种建立在个体、厂商行为上的理论来对待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时,就未免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2.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全新说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如果说劳动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性概念,那么,有效需求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枢纽性概念。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那么,边际消费倾向是如何影响有效需求的呢?
  大家知道,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消费。他详细考虑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例如他所讲的客观因素包括所得的改变,资本价值的不能预料的变化;主观动机则如建立准备金以预防不测,使以后的开支逐渐增加而不致下降,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的本钱,遗留财产给后人等。在此基础上,他的总体的结论和系统的见解是:(1)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多。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2)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3)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使得萧条更为萧条。
  凯恩斯所用的第二个心理规则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凯恩斯在用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说明消费不足之后,接着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说明投资不足。
  使人们形成深刻影响的是凯恩斯似乎更着重于消费理论和消费政策。其实不然。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的消费问题只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投资不足引起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具有总结性的“略论商业循环”一章中,凯恩斯认为,发生商业周期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预期引发了经济周期。凯恩斯写道,对于商业循环的说明,“其尤著者,当推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此三者之变动,在商业循环中各有作用。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律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的变动上产生的。”这是多么重要的画龙点睛之笔啊!
  凯恩斯详细描述了对资本边际效率,即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是如何引致经济周期的。凯恩斯写道:“繁荣期之特征,乃一般人对资本之未来收益做乐观预期,故即使资本品逐渐增多,其生产成本逐渐增大,或利率上涨,俱不足阻碍投资增加。但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上,大部分购买者都茫然不知所购为何物,投机者所注意的,亦不在对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做合理的估计,而在推测市场情绪在最近未来有什么变动,故在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之市场,当失望来临时,来势骤而奇烈。不仅如此,资本之边际效率宣布崩溃时,人们对未来之看法,亦随之黯淡,不放心,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涨,这一点可以使得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但是事态之重心,仍在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前崩溃——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资本品。至于灵活偏好,则除了由于业务增加或投机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须在资本之边际效率崩溃以后才增加。”这就是说,愈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愈是不敢投资、不敢消费,从而有了对灵活偏好的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凯恩斯在做出上述阐述时自己做了一个注释,注释写道:“私人投资者很少直接做新投资,但直接负责投资者,即使自己看得明白,也往往不能不迎合市场看法,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这就是说,资本所有者和代替所有者投资的人在利益上是不一致的。凯恩斯关于经济循环的论述,以及关于直接负责投资者的人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并不一致,因而对投资效益的关心度相对较弱的论述,讲的不正是我们自己的事吗!我们不正是那些操作投资的人,因为没有用自己的资本投资而导致了盲目投资和泡沫经济吗!
  凯恩斯用来说明经济危机的第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所谓的灵活偏好。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凯恩斯认为,灵活偏好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具体而言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1)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3)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则,对于经济危机做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摆脱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
  3.扩张性财政政策:凯恩斯的基本政策建议
  基于对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消费和投资不足的判断,凯恩斯认为走出萧条的根本办法是把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他说:“信心之崩溃,对现代经济生活打击甚大,要医治此病,唯一根本办法是让病人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把所得消费掉,其二是选择一件他认为前途最有希望,同时又有能力购买的资本资产,向别人订货。”于是,凯恩斯提出了大致如下的政策建议:
  (1)应当更多地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萧条期间,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具有更多不确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政策通常收效甚微。凯恩斯说:
  “资本之边际效率可能崩溃到一种程度,以致在实际可行范围之内,利率无论如何降低,都不足使经济复苏。”
  (2)经济萧条期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其目的在于启动经济,而不在于预算平衡和稳定通货。为此,可以举债,特别是可以发放建设国债;可以多发货币。经济萧条期间通常表现为一方面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各种生产要素闲置。只要发行的货币能够把闲置的生产要素带动起来,使得供给大于需求,就不用担心会发生通货膨胀。凯恩斯说,如果政府实在无能,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让财政部用旧瓶子装满钞票埋在废弃的煤矿里,让私人企业雇人去挖。如果能这样办,失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影响所及,社会之其实所得与资本财富,大概要比现在大得多。”凯恩斯指出,这虽然是下策,但在没有上策、中策时也“聊胜于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即已有的就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决定乘数大小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度,二是边际消费倾向。就产业关联度而言,产业链越长,产业关联度越强,乘数越大;就边际消费倾向而言,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反之乘数就越小。鉴于收入低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凯恩斯主张通过收入的重新分配,增加消费倾向,使得一个较小的投资量就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就业效率。具体可以采取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4)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得到公众的拥护。这就是说,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财政政策最终要选择好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并发挥乘数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要特别注意在政府刺激经济过程中不该发生的负面影响。凯恩斯深刻地指出,“社会心理往往离奇莫测,故当政府实施公共投资政策时,也会影响公众之‘信心’,因之增加灵活偏好。”换言之,持续不断的发国债的政策,时间长了会使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阐述的一系列观点和政策建议,曾经被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接受,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并且带来了战后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被誉为通向繁荣的经济学。
  四、 凯恩斯经济学的负面效应启示我们科学地看待经济周期
  凯恩斯经济学被各国政府视为圭臬,视为创造繁荣的利器。也不知道是经济本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凯恩斯经济学指导的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确实在比较稳定的发展。然而到了70年代,却出现了虽然这种政策始料未及,但却必然潜在的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于是引发了凯恩斯革命之革命,其中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而最有预见性的则是奥地利学派。对此,我们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我们这里想说的是,凯恩斯的理论以及在凯恩斯经济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之所以出现了滞胀的后果,首先是忽视了人们的理性预期及自我保护。由于人们意识到实行扩张性政策会造成价格上涨,所以会通过自我加价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所有的利益群体都加了一圈价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价格上去了,但经济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
  其次,多发货币是一种很不好的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货币只是一个交换的媒介,例如一只绵羊等于两把斧头,斧头既是货币,又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把以上的例子换成更为现代的例子,如8只面包换一双鞋,8只面包就是货币。出现了纸币之后可以先把8只面包换成8元钱,再用8元钱去买价值8元钱的鞋。现在面包还是8只,想买两双鞋,银行多发了8元钱,一共16元钱。16元钱给了制鞋人后,他会发现当他用第一个8元钱买完相关材料后,第二个8元钱已经买不到东西了。多发货币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可以用这些多发的钱建1000平方米的房子,但当你建到500平方米的时候,你会发现剩下的钱已经买不到东西了。多发货币还会造成新的不公平:那些能得到增发的货币,会水涨船高的人的利益不会受损,甚至还会借机获得新的福利。那些没有水涨船高的人的利益就要受损。2008年中国政府四万亿元投资救市政策中的国有企业就是受益者,民营企业和银行里存着养老金的群体就是利益受损者。
  最后,没有认识到危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对经济过热时期形成的泡沫以及对经济秩序的破坏具有修正作用。
  迄今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周期向前发展的,没有周期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经济周期通常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周而复始的,不同的是有时候周期长一点,有时候周期短一点,有时候这个阶段长一点,有时候另外的阶段长一点。当然,人们都希望高涨阶段越长越好,最好永远是高涨阶段。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远都是夏天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涨。
  我们经常讲市场经济的机制,事实上,危机本是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些引领快速发展的产业领域,通常会吸引大量的投资,人们高歌猛进,其中不乏泡沫,危机就是为快速前进的经济列车踩刹车,就是把快速发展时期积累的问题集中地、一次性地加以解决,就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强制性地淘汰落后,调整和提升结构,刺激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讲的正是这个意思。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强制性淘汰,或许不会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大概就在于危机的强制性。危机与创新的交替形成了周期。
  有时人们把危机当作不好的事情,马克思曾经以鲁滨逊的一切在社会范围内的重演,以社会将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予各个部门的取消市场经济的设想消除经济危机。然而,实践中由于计划者的知识和信息有限,加之特别强烈的主观价值取向,结果人为地制造了更大的危机。人们之所以最终通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实践在比较中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因为相比较而言,市场经济的社会组织成本更小。
  凯恩斯的整个设想就是要通过政府扩大支出,注入货币刺激复苏。然而经济危机之所以爆发,这其中通常有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大量货币的注入只能“平面”地恢复,只能在更大规模上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甚至使结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应当认识到淘汰的积极作用,没有淘汰就没有调整和重组。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一种淡化淘汰的平面复苏,取消淘汰的更大规模的复苏只能是滞胀。这样的复苏是靠外力打强心剂恢复起来的,一旦停止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强心剂,经济就会二次跌入低谷。
  危机的意义如此,我们接受市场经济的本意就在于接受市场经济的机制,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机制。凯恩斯主义的问题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对此认识不够。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就应当以平常心对待危机,千万不能反应过度。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其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以及经济理论的演绎,或者说凯恩斯革命之革命,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过度的反应可能会人为地制造短暂的复苏和繁荣,但接下来必定是滞胀。有学者曾经做过如此的评论:自从凯恩斯主义诞生以后,西方民主政府再也不用担心由于经济萧条导致本届政府的下台了,它们完全可以花钱制造一场繁荣,然而紧接而来的是滞胀。面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我们多少有点反应过度,然而紧接着就是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错失结构调整的良机。人们不应反应过度,应当给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做的是健全和修补市场,尊重市场,而不是频繁的宏观调控。这就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遗产的现实意义。

本文摘自《经济学百年(第三版)》


   这是一部语言生动、有着强烈现实感的讲述经济理论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出发,极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和评价了百年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演变,微观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学在研究家庭、犯罪、人力资本、公共选择方面的扩展,企业理论,经济管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理论等。书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对于正在从事体制建设、企业经营的人们极具现实意义,对于期望联系现实、了解经济学发展历史、系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人们以及其他热爱经济学的人们亦极具教益。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