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武装阻碍中国统一

2014-10-16 14:22:03

  美国早在1965年就确认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日本匿身于美国“核保护伞”,作为弱者,既让它始终站在“道德高地”上,又使它不断从美国取得常规军事技术。如今美国为了劝说日本继续留在“核保护伞”下,必然会降低日本引进美国尖端的常规武器的门槛。美国迟早可能认同日本“抵消邻国核威胁”的诉求,同意日本向它购买作战半径达2000公里的F-22战机。如此,日本将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强劲空军,足以把中国欠发达地区以外的所有精华区域纳入打击范围。
  然而,就日本本国的安全利益而言,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毕竟不如自己掌握的核导弹可靠。最近日本政要指出,“从纯军事角度讲,只有核武器才能对抗核武器”,就是反映了日本政界的这种呼声。当初戴高乐决定,法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基本理由就是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在关键时刻未必可靠。
  况且,日本念念不忘的就是走向“正常国家”和“国际政治大国”,简言之,就是恢复往日“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日本走向核武装,有利于这项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可见,如果日本作出相关的政治决定,是基于一石多鸟的战略考虑。
  眼前日本无意走向核武装,若干年以后就难说了。六七年前,没有专家敢于断言,朝鲜在数年后将拥有核武器;如今又有哪位专家敢于断言,多年以后,日本仍将死守“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呢?即使当前有专家作此判断,又有哪位执政者敢于采纳呢?报载,日本前驻美大使证言,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即曾谋求修改“无核三原则”,以公开允许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艇停靠日本港口。
  日本宪法禁止向海外派兵。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国会陆续通过新法律,规避这个约束。1991年4月,日本派遣扫雷艇赴海湾地区,参加多国部队的扫雷作业。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首次向国外派兵。其后,日本又数次以反恐、打击海盗的名义,往海外派兵。这说明世界在变,各国政策甚至法律都随之变化。
  日本政界还不满足于渐进式的松绑。最近日本智库向首相提交了关于制定2010—2014年度新《防卫计划大纲》的报告,报告建议大幅度修宪,以摆脱日本宪法对日本迈向军事大国的阻力。这一政治风向标映射出日本修改宪法似乎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也说明跻身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是未来日本政坛的走向。
  日本何时作出走向核武装的政治决定,主要可能取决于对下列事态发展的评估:一则对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及日、美关系今后走向的评估,二则对日本继续留在美国“核保护伞”下从美国引进尖端的常规武器的速度和规模的评估,三则对未来出现的足以刺激日本国民和政界的政治触媒的评估。
  如果日本打算作出这项决定,理由是现成的,条件是成熟的,等待的可能就是若干政治触媒。在这三项评估中,以第三项比较具有动态的效果,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中国制定新的核战略,假如日本执意予以片面解读,未始不可能成为催化剂之一。
  往远处着眼,日本走上政治大国的路径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东京作出制造核武器的政治决定,日本可能加速走完这条路径,急剧扩充其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鉴此,就北京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而言,确实存在一个特定的机遇期,需要持有紧迫感。北京作为因应这个变化的方略之一,至少不能提供促使日本作出这个决定的借口。

本文摘自《远观中国大战略》


   中国正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崛起的阴影下,中国与西方大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变得越发微妙;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屡次进行的核试验让东北亚国家的核竞赛一再升级,令中国陷入核国家的包围圈;南海局势急转直下,南海诸国借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纷纷发难,中国在海洋疆域上面临的问题已从简单的海洋权益之争转变为海洋战略博弈;外患加重的同时,内乱不减,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加剧,群体事件频发。国内外矛盾聚焦之下,本书映照现实,环顾当下,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战略环境,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