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舵难撑大船

2014-11-07 14:29:24

  因为股权小,话语权少,民企就会担忧:若与国企进行混合,是否能够起到协同并进、带动企业发展之效,而不致走向反面,被国企偏低的运行效率所拖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予民企更为公平的市场主体地位,诚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是,与民企资产规模往往偏小相比,国企的资产规模往往极其庞大,那么,这就给民企带来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面对国企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产规模,民企仅凭些微之资产实力,如何才能介入到国企改革、并享有相对公平的话语权呢?

  这其实就是很多民企老板担心的问题。对此,内地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公开表示:不控股就不参与国企改革。他担心即使建立了混合所有制,参与国有资本的民企,仍然可能会受到政府的强强干预。

  考察当前积极启动混合所有制试点的国企,以中石化抛出的成品油零售渠道为例,其资产规模近万亿元,试问,面对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即使民企极其渴望进入石油业、以享受其垄断收益,但是,以事实论之,面对中石化投出的如此巨大的标的,有几个民企能够接标?又有谁有能力接标呢?现实就是如此,虽然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企的投资机会大幅增加,但大多数民营企业本就生存在夹缝之间。他们的资本实力本就不够,再加上社会资本募集困难,故而,面对混合所有制试点之下,国有企业所抛出的梅,民企往往仅能望梅,而无法得到止渴之效。

  再比如,2014年6月,江西省向非国有资本开放了300个示范项目,其中,前11个项目都来自江西省铁路投资集团,面对这些很诱人的大项目,许多民企基本不抱期望,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几十亿、上百亿的合作项目。

  面对过于硕大的国企盘子,民营企业即使投入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资金,对于国企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小支流,在拥有洋洋大海的国企面前,毫无地位可言,这使得民企在企业管理中无话语权,这也是各地民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大担心。

  再比个国企“控制”股权的例子,连接内蒙古与江西的蒙西华中铁路,是国内第一条尝试股权多元化的铁路建设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公司、神华、陕西煤业 、伊泰集团等投资,其中伊泰集团等为民营企业。然而2014年这个项目却是一波三折,争论不休,各个投资方希望能独立运营,但铁路总公司要求实施统一调度,今后在利润分配上难以保障参股方的利益,这使股权比例小的民企更难有话语权与管理权了。

  重现民资参与铁路改制的经历,其历程亦可谓是满腔热情向东流。1998年由著名学者南怀瑾联合地方政府与铁道部合资修建的浙江金温铁路正式通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股份制铁路的第一条,其股东间的蜜月之旅稍纵即逝,就在正式通车当年南怀瑾即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2005年浙江光宇集团联合上海铁路局、常山县国资公司合作投资兴建浙江衢常铁路,同样光宇集团参与铁路改制的热情并未持续太久,即于2006年连续减持在衢常铁路项目的股份,并于2007年彻底退出衢常铁路项目;2006年民企深圳中技集团在承担罗定铁路8.46亿元债务的前提下,以4186万元收购了广东罗定铁路,但是当年底其即将罗定铁路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天津宏峰,而在天津宏峰参与运营之后,虽然其将罗定铁路改名为国恒铁路并运作上市,但是时至今日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在当前全国成立的合计近200家民资参与的合资铁路项目中,正式运营的仅有50家左右,而其中民资激情参与后又无奈退出的又占其相当一部分。当然,在众多失败案例中,亦偶有成功者,内蒙古伊泰煤炭公司投资运营的呼准铁路即是如此,但是就在呼淮铁路取得赢利后,2009年铁路部即一度表示将呼淮铁路收归铁道部。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以前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很多例子,比如杭州湾大桥,最开始很多民营企业进去,但早早就退出了。因为股份很少,也没有话语权,这种混合对民企而言,确实没有什么价值。

  除此之外,在过去十几年的国企行政性重组中,国有企业既已经积累了许多资源,且在融资贷款方面因其政府企业的稳定性更受银行青睐,本身强大的融资能力决定了合资企业里国有股东更为强势;其次,目前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对国有股东的职权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取而代之的则是国有股东用国有资产的政策要求挟制公司。就目前河北省的钢铁行业来说,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资产动辄上百亿元。而民营企业资产达到10亿元以上的并不多。即使投资10亿元,可能在一家国企中占股还不到10%。因此大型国企若要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分批次、分类型进行,才更具可操作性。

  因为股权小,话语权少,民企就会担忧,若与国企进行混合,是否能够起到协同并进、带动企业发展之效,而不致走向反面,被国企偏低的运行效率所拖累。国企虽然有他的资金力量、政策依仗,贷款方便,但就是因为国企盘子大,整体机构庞大臃肿、审核程序繁杂,往往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经营不当。有一些民企还担心,国企允许他们进来会不会是想有帮他们分担债务的嫌疑,混合是否真的对民企有利,如果股本被“稀释”,从而导致民企投入的资本,最终被国企用来变相偿债。

   当然国企、民企以及家族企业都有做得好的,产权还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更重要的还是公司治理与管理机制。在企业里,有时候地方政府即使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的股份,公司治理董事会构成与机制若不变动改进的话,其说到底还是国有体制。

  混合所有制确实有利于筹资聚资,还能取得管理运营的协同效应。然而股权集中度过高,大股东就可以通过股东大会选派人事等方式安插心腹己任,利于行驶个人意志,从而侵害其他小股东的利益,不利于公司整体健康持续发展。若政企不分,政府借行政力量用非市场化手段应对市场变化,又会因为不了解市场行业竞争形势,不懂得企业经营激励,而导致其行政管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效果也已证明此理。因此,国企应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公司治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融合国资与民资的发展目标,以避免大股东垄断话语权而小股东得到保障的事件发生。

  综上情况,有民企便会担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会不会越来越强,控制力越来越大,从而反噬民企原本的市场,造成恶性竞争而不是协同并进了?就以杭州的房地产行业为例,原来本地企业很多,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不行了,因为国有企业进来后,凭借其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挤占市场,现在的杭州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国有企业拿地,民营企业基本上拿不到地了。

  在参与混合之前,民企还难过自己的小日子,而在参与混合后,国有企业凭借其庞大的资本实力,其绝大多数仍会稳居控股地位,而这民企看来,很容易会造成“不仅要被控制,还要被抢粮”的误解,他们很担心,很体面地穿着西装参与混合所有掉,最终很落魄地穿着短裤出来。

本文摘自《混合所有制的逻辑》


   经济新常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国企改革20年未竟之路将走向何方?民营企业因 何欢喜又担忧?国有企业如何重新激发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关注 和议论不少,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却不多。宋文阁、刘 福东编著的这本《混合所有制的逻辑(新常态下的国 企改革和民企机遇)》在回顾国企改革艰辛历程、总 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深刻解读混合所有 制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在当前的历史性机遇下, 从操作层面给出国企与民企借势升级的指导意见,为 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