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到实践到底有多远?

2014-11-28 16:53:37

  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年代,企业不需要管理,只需要高压,强迫式劳动代替了管理技术,管理就是强迫,强迫就是管理。过去企业没有管理概念,可以这么说,经营企业基本靠投机,管理企业基本靠蛮干,赚钱基本靠榨取血汗。谈管理,是大多数企业被劳动力市场逼出来的。近年来,更多的老板开始打量起“管理”这两个字,理论界风起云涌,先有易中天品三国,后有成君忆的《水煮三国》,然后又有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甚至连佛家文化都进入了管理理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从舶来的观念,到根植于中国文化,经历了激烈的碰撞,尴尬的模仿,痛苦的嬗变,当然也有些企业甚至想直接复制欧美企业管理模式,或者说基于东方文化的相近性,像台湾一样,几乎照搬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的复制遇到最大的麻烦也是“水土不服”,在美国能推行很好,很成功的管理模式,到中国也许就是块破铜烂铁。今天某些中国企业在反思中摸着石头前行,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借鉴于中华古典文化,既有别于欧美自由化目标管理理论体系,又有别于日本的军事化管理理论体系。层出不穷的管理理论就像鸡生蛋一样,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诞生。不要说会用这些理论,连记下这些理论的名称都是费劲的事,于是乎,理论永远是理论,实践永远是实践,人的大脑容量很大,就好比电脑的容量已经扩大到1000GB,但是一般人用到的只有10GB。对于理论,大多学过的管理者知道这个理论,却不知道如何用,知道而已,仅此而已,有些意思,看上去很美,诸如此类。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理论不是没有作用,而是作用极其微小,管理理论总是高高在上,学时惊讶,过后就平淡,睡一觉就遗忘,不过三分钟脑力激荡。当一个人问起“木桶理论”,马上就有人比小朋友回答得还快:我知道呀,就是木桶的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于是“木桶理论”就用在木桶生产上,没有一个傻瓜木匠会做一个短板木桶吧,所以这就是一条废理论。管理理论为什么停留在理论,为什么停留在嘴角,为什么停留在茶余饭后,为什么不能进入管理实践,解决不了问题的理论还是理论吗?理论到实践究竟有多远?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在于,实践是一种行为,理论是一种思维。要让思维化为行为,需要自觉地接受,需要有“在场”的实践相对应,需要反复磨合,需要形成习惯。人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是人的活动,包括习惯性行为,其实也是相当机械的。所以,在企业设定一种管理制度,不是以最聪明的人为参照,而应以最笨的人为参照,比如设定打卡制度,不要以不会忘记打卡的人为标准来设定处罚力度,而应以大多数人会遗忘为参照。要改变一种类似机械的行为,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反复实践,但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机会,理论转化为实践,毕竟不同于简单的机器操作。理论常常成为纸上谈兵,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践是一种行为方式,二者转化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缺乏正常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不会成功。

  在成功学说的比唱的还动听的年代,中国大地被成功折磨疯了,很多人对成功的追求处于疯狂状态,不顾一切,不惜一切地追捧,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而事实上,那些天天喊成功,唱成功的人都成功了吗?理论上说,成功是努力实现的,但事实上,努力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功,努力是必要条件,但只是所有条件中的一个,还有很多社会因素在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反过来思考,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清洁工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成功对社会没有意义。一个理论也可视之为一个思想火花,一个想法,俗语说,一万个想法不如一次行动。行动就是实践,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永远是行动的动物,不是冥想的动物。车是开会的,不是在书上学会的;游泳是下水呛水学会的,不是在岸上看会的;歌是唱会的,不是听课听会的。理论上讲,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做老板,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成老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老板。一个职业经

  理人帮老板做经理,他把公司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当他自己离开那家公司去创业,从管理角色到经营角色,这个看似小小的转变,他就适应不了,很快他的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门大吉。人的适应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差,习惯了的工作模式,一旦发生变化,一下子适应不了,更不要说那些高深的理论要在自己的行为实践中转化了。理论到实践永远有距离也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管理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企业一边高喊以厂为家,一边又大炒员工鱿鱼。员工以厂为家会产生最大化的积极性,稳定员工就是稳定品质,就是稳定产量,人人都知道,可是就算是企业在墙上挂着“以厂为家”,这还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口号。企业管理者常常一边喊着只有带不好兵的将军,没有带不好的兵,一边总是在换兵;一边念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边还是混日子;一边说着工作不只是为了薪水,一边为薪水提交了辞职书。理论观点说得多动听,道理也是很直白,为什么不自觉地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企业天天上演,知道这样不好,还是不得不为之,知道那样好,还是不了了之。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说明,理论是美好的,实践是残酷的;理论是丰满的,实践是骨感的。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问题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理论普适性忽略了个体特殊性的问题。理论总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设定,无论什么理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到新的环境,新的时代都会有不适应的一面。比如说精益化生产,企业把5S视为生产现场管理的“圣经”。5S也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阶段都适合推行,对于小企业,5S并不能推动品质和产量,相反常常阻碍生产力。在小企业,人性的释放所产生的效能远远大于推行5S产生的效能。小企业对人力的吸引,在于人性化,自由化,可以随时离开岗位,请假打声招呼就可以,这种无拘无束的管理,常常让理论无所适从,所有的管理都是空谈,而小企业的运作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运作良好。理论有时间的局限性,也有适应的局限性。要让理论无限地接近实践,才能指导实践,这样的理论要变成“傻瓜式”,像傻瓜相机一样,一按快门,就会成相,也许只有这样,理论才会真正与实践零距离。

  理论看上去很美,如果不是从实践中来,一切移植都是“赵括式”的空谈。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放在实践中是条死鱼,而且理论越多,学问越深,越是一条死胡同。企业做大了,理论家太多了,做工作故作高深,企业文山会海,常常把自己深度套牢。理论到实践永远有一条鸿沟,做企业别指望空降一套高深理论改变它的命运,高明的企业家要在实践的土壤中培育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是战无不胜的。

  

本文摘自《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围绕管理的基本原则“管人理事”,对管理界权威理论和普遍认识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阐述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内容涉及管理学理论、管理常识、管理观点、管理实务等,力求揭示管理真相。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很好地破解了管理者从上往向下看的盲区与死角,又解决了员工从下往上看的偏见与困顿,真正为企业打开了一扇亮窗!让员工与管理者能够形成逼真的对视!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开放式思维模式和开放式人才观,打破狭隘的管理主义,让管理者们清醒地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结所在。本书向管理层说“真话”,向员工们说“真话”,是一本敢于讲真话的管理专著。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