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律办事
2004年万科制订的千亿战略,对于其他企业的意义并不大,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战略。但是万科制订战略的方法,很值得学习。
很多公司的决策都有随意性,有时候就是靠老板一时的感觉,逻辑性、科学性不够。但是万科的重要决策都立足于扎实的调查研究,因此更加科学、理性。在制定《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万科内部的战略规划小组走访了100多家跨国公司,对政府官员、消费者等进行访谈调查。这样扎实的准备工作,让万科的决策有非常丰富的事实依据,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
万科10年战略最大的特点是,它系统地总结了房地产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规律,站在规律的高度规划自身的发展。
不夸张地说,万科做千亿战略,利用了中国最牛、最专业的大脑。除了姜汝祥博士从规律的角度研究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企业之外,万科还借助专业资源,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走势。
首先是对中国未来10年土地需求的分析。万科委托国土部下属的研究所进行调研,对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及规划、土地政策趋势、土地价格成本及变化以及各个区域土地价格情况,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万科已经对未来10年各进驻城市的地价做了精准预测。
其次是对未来主流城市住宅市场需求量进行分析。这不仅对万科的客户细分、战略并购等方面有参考价值,也是万科区域扩张的最重要理论依据。
在这项研究中,万科还对未来10年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家庭将会呈现小型化趋势,将会新增一大批两人以下的小家庭,城市家庭平均每户人口组成将从每户3.53人降低到每户3.25人,这将带来城市家庭数的增加。万科预测,到2014年,10%左右的家庭将由1个人组成,20%左右的家庭将由2个人组成。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占据全部人口1/3的老年人中,45%左右的老人将选择独自居住,他们将占据2人以下小家庭的一大部分,而52%的老人将选择和子女一起居住。
在这一大堆数据的罗列中,万科关注的核心问题是:10年后的中国人想住什么样的房子?下一个更加迫近的问题于是呼之欲出:10年后的万科要成为什么样子,才能够造出那时的中国人需要的房子?
第三是对决定房地产行业走势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来自于3个方面:一是土地供应,二是政策制度,三是贸易顺差(逆差)。其中土地供应和政策制度对房价的影响是短期的,而贸易顺差(逆差)对其的影响则更显得长久而明显。了解贸易顺差(逆差)对房价走势的影响,这对万科预测未来房地产行情走势来说,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也让万科的视角变得更加恢弘,更有穿透力。美国房地产市场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法律体系和调控体系。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故事,早已在美国上演过。因此,研究美国房地产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不仅如此,美国诸多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值得借鉴。
当很多公司热衷于谈产品和项目时,万科谈论的是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万科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房地产发展的内在规律,是规律造就了万科。
2005年:万科的转折之年
2005年,一场严厉的宏观调控来临,大多数房企的预期非常悲观。但万科的判断却相当乐观。在2005年的年报中,万科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大可不必悲观。后来事实证明,万科的判断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熊市里,万科技压群雄,第一次和其他竞争者拉开了距离。
2004年,万科在规模上还不是国内房企老大。排在其前面的有合生创展、顺驰、绿地,这三家公司2004年销售额均突破百亿,而万科该年的年销售额仅为83亿。
2005年,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而言,都是转折之年。遭遇严厉的宏观调控,大多数房企都遭受重创,顺驰、绿地等房企的销售额下降,退出了百亿俱乐部。而万科在2005年突破百亿,实现销售额139.5亿元,同比增长52.3%。从2005年开始,万科连续4年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2006年销售额为212.3亿元,同比增长52.2%;2007年销售额为523.6亿元,同比增长146.6%。但也有很多公司从2005年之后开始逐步萎缩,甚至退出舞台。
本文摘自《从100亿到2000亿的秘密》
这是一个经典的企业发展案例,也是一个关于时代、机遇、选择与变革的故事。
房地产黄金10年,万科的规模从100亿上升到2000亿,增长2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
100亿遭遇瓶颈,500亿遇到了“史上最大危机”,1000亿之后面临着更多未知的挑战。万科是怎样自我革命的?
创业30年,万科始终保持着25%的高增长,这在世界商业史上也属罕见。万科成功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个颠覆式创新的年代,它的辉煌能否延续?其前途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