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创新没那么昂贵

2015-01-16 15:37:33

  ◆新技术不断影响着医疗服务行业

  政策开发的同时,医疗上的新技术也正在不断推出,不断扩展着医疗服务行业中的从业人员的思维。这些新技术以基因诊断、远程会诊、干细胞、大数据等为代表,虽然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些时日,但其成为传统诊疗与康复技术的重要补充应该是指日可待的。聚焦患者诉求的办医者一定要关注新技术及其衍生出的新诊断或者治疗项目的探索、尝试与应用,并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

  第一,基因诊断技术。针对个人的基因诊断技术近些年成为国内临床尝试的一种全新诊疗方法,如果遇到无法测定病理的疑难杂症,医生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进行个人基因诊断。国内有一些机构开始商业化运作基因诊断技术,但是真正领先一步的还是欧美,23 and Me(我的基因库)就是其中一例。

  23 and Me是个人DNA检测领域最负盛名的公司,23 and Me 由谷歌( Google)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妻子 Wojcicki(武伊齐茨基)于2006 年参与创办。23 and Me除了简单地破译人体的一串密码之外,还对基因对于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包括某种疾病的患病风险率或者身体对治疗的反应等。并且,23 and Me并非将这些分析数据据为己有,而是开放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让用户分享其研究结果。

  这些基因研究数据可以与健康追踪器等其他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工程师和医生为患者制订符合个性习惯的诊疗方案,但是基因诊断技术无疑是符合医疗创新发展趋势的。

  就目前来说,基因诊断技术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并且于2001年发布了草图。尽管基因诊断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但应用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笔者在某个项目做调研期间,在医院特需病区里对数十位患者进行了询问,这些高支付能力的客户对基因诊断技术还报以怀疑和恐惧的态度,渴望尝试的意愿非常低。他们怀疑的是基因诊断技术的可靠性与对诊断的可操作性。根据患者反馈可见,一方面,基因诊断技术在国内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就排斥这种基于长期诊断的依据。因此,在办医者的实际操作中,对于个人基因诊断项目一定要审慎。

  第二,远程会诊模式。远程医疗被提出来很多年了,也一直是各大设备厂商极力推动的事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医生的信息交互习惯的改变(在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的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平台所改变),针对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甚至远期依赖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已经逐步显现。美国Intuitive Vinci(直觉天才)公司研发的“达芬奇医疗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由美国的Intuitive Vinci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该公司将先进的太空遥控机器手臂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研制出医疗手术机器人,并命名为“Da Vin ci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目前,在美国有70%左右的根治膀胱切除术是通过机器人辅助完成的。

  “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的学名叫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这套手术系统包括四条机器手臂和一套内镜监视系统。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可以用一条手臂把持摄像头,将患者腹底的情况播放给主刀医生,其余三条手臂可分别拿三种手术器械。机器人手臂非常灵活,可以到达医生手术时无法到达的盆腔深处,而且分离得更仔细,缝合得更准确。而内镜监视系统则是“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的“透视眼”,这套系统通过双摄像头、双光源独立采集同步视频信号来提供放大6~10倍的三维立体的手术视野。

  “达芬奇医疗机器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仅突破了人眼、人手的局限,而且突破了微创的极限,极大地减少了手术中人力的使用。机器人也是患者的福音,不仅可以使手术效果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和失血明显减少,手术效果及美观性明显提高,而且可使手术适用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对于某些高龄患者及高危患者,通过机器人手术可规避开放手术带来的创伤。

  “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目前价值为2200万元,中国有11台,其中部队医院7台、地方医院4台。2007年,北京301医院引进国内第一台“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用于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手术。第二台在2009年由306医院引进,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之后上海瑞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先后引进“达芬奇医疗机器人”。

  目前远程会诊的技术与系统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过去由于行医习惯等因素,没有形成规模。从患者洞察可以明晰,中国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愿意为专家会诊意见付费。

  各国的患者洞察是不同的。美国患者去医院诊疗,首先关注医院,其次关注医生。因此,美国的医院尤其是一些高等级综合性医院,拥有很多新加坡的专家,患者去医院诊疗,首先关注的是这些专家。因此,我们发现新加坡出现了类似“医疗Mall”的医院,就是因为医生的品牌和影响力。但是在中国,患者既关注医院又关注医生。笔者经常会接到亲友电话,指名道姓要某大医院的门诊号。有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患者在心仪的医院,看了心仪的专家,虽然就医体验不好,但是走出来都带着一种满足感。

  第三,干细胞技术。虽然干细胞技术及其附属的转化医学技术在国内外均处于临床探索阶段,但是其对某些遗传病和疑难疾病的治疗确实有所功用。未来干细胞及转化医学技术应该成为医疗技术里不可缺少一部分。但在短期内,由于高昂的治疗成本、较大的手术风险等原因,使这种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产品不可能成为医疗服务诊疗的主流技术。与此同时,这个技术一定会通过一系列探索,帮助非疑难疾病患者达到更好的“乐活”水平等方式,成就若干家新锐、成功的干细胞技术公司。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在美国权威杂志《科学》推举的“21世纪最重要的10项科学研究成果”中,“人类干细胞研究”被列为首位。由此可见,干细胞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美国的Osiris(欧西里斯)公司是推动干细胞药物领域市场化的先驱。Osiris公司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是一家从事干细胞药物研制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主要致力于开发和推广治疗非处方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比如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症和各类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药物,同时致力于加速干细胞生物外科治疗业务的市场化。该公司推出的(伯如凯茂)干细胞药物在2012年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上市之后,已经在6个国家获得了批准,进行市场销售。从干细胞药物快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情况来看,干细胞药物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市场需求极大。

  Osiris公司自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股票以10%左右的涨幅不断上涨,最高达到150%。近年来,全球干细胞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临床级干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相关产品的实际销售额情况,研究人员估算了2008—2014年临床级细胞治疗产业的市场情况,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其已经从几百万美元发展到10亿美元,到2014年,该数值将达到51亿美元。

  这些情况表明,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不可避免,为数众多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展开并得到众多患者的强烈支持,干细胞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四,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思维。这种基于海量数据的筛选、比对与评估的技术,如果配合循证医学思维,将会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全新思路。比如,以传统方式研制新药,首先要研究病理,然后研发新药来符合此种病理,再通过规模化临床试验(非海量),最后通过相关机构检测,上市销售。未来如果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铺设完毕,是否可以更快地研究病理和研发,是否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临床成本降低)?更加大胆一点设想,如果A药加B药通过海量日常反馈可以治疗C种常见病,是否可以跳过病理阶段,直接用于临床。这些问题回答都依赖于医疗行业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办医者与患者都拭目以待。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之前,最先预测到这种病毒爆发的不是世界卫生组织,或者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而是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

  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结合了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特点的新型病毒,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在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只有通过减慢它的传播速度来降低危害的范围。但是,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先找到流感源的位置。由于传统的疾病控制和预防都是通过对医院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得出的,而人们往往是在病情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医院,这样就会导致疾病预测的时间要有两周左右的延迟。对于传播飞速的H1N1来说,这种信息滞后的后果将是致命的。

  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论文中解释了谷歌为什么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是因为谷歌保存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谷歌完成这项工作。谷歌不仅能够预测疾病在全美国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谷歌的工程师们通过人们在网上检索的词条辨别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后,把5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2008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虽然谷歌公司的员工猜测,特定的检索词条是为了在网络上得到关于流感的信息,如“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但是找出这些词条并不是重点,他们也不知道哪些词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他们建立的系统并不依赖于这样的语义理解。

? 他们设立的这个系统唯一关注的就是特定检索词条的频繁使用与流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之间的联系。谷歌公司为了测试这些检索词条,总共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将得出的预测与2007年、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谷歌的工程师发现,他们的软件发现了45条检索词条的组合,一旦将它们用于一个数学模型,他们的预测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将高达97%。和疾控中心一样,他们也能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而且他们的判断非常及时,不会像疾控中心一样要在流感爆发一两周之后才可以做到。

  基于此,谷歌对于2009年甲型H1N1 流感爆发的预测更加有效和及时。这让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这就是大数据的特点。而实际上,在谷歌之前,也有许多的公司做过类似的预测工作,但是均不成功,因为他们掌握的数据量不足够庞大。谷歌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基于这样的技术理念和数据储备的概念,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来辅助疾病的诊治和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无疑是医学和信息领域的一次重要融合。

  ◆医疗新技术是“价格陷阱”

  当你听到英特尔推出一款全新的处理器,你一定知道未来你的办公解决方案必然更加便宜了。但是当你听到某公司推出一个全新的介入器械,你的第一反应是未来这种医疗解决方案是更贵还是更便宜了?一定是更昂贵了。这点从各个国家的医疗与卫生支出就可以明晰地看出来。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在2007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称,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继续高于经济增速。在过去的25年,多数国家的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都提高了近一倍。1990—2005年,人均实际医疗卫生支出增长逾80%,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的增幅。

  这种情况在美国、英国和中国都得到了证实。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医保支出增长3.9%,达到2.6万亿美元,人均8402美元。在2013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12.5%左右。近四年来,中国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

  上面提到都是医疗新技术,和其他行业新技术一样,都来自创新,都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与进步,但带给消费者感受的差距却如此之大。是因为行业特殊性,还是因为行业内利益纠葛或是其他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路太“高大上”,未来医疗行业在层出不穷地推出这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时候,可以采取一种“颠覆式创新”的思路。

  ◆办医者更需要实践颠覆式创新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需求多。虽然在多元办医中,压抑的高端需求很容易被引爆,但是更多的中端需求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更需要引入颠覆创新的思维。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把传统的就医流程简化,把传统诊断与治疗成本降低,对办医者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公立医院改制与企业医院转制的医院投资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标的医院,由于管理技能、体制机制等原因,导致了缺乏颠覆式创新的土壤,甚至连现代化管理模式都没有。因此,办医者在进行投资和投后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把颠覆式创新的思维和案例通过培训和活动不停地进行宣传,这样会慢慢形成文化的氛围和创新的土壤。

  在医院业务里,办医者刚接触颠覆式创新时,认为它一定是个巨大的、全员性质的变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颠覆式创新在笔者的实践来看,很多都是基于科室与科室具体诊疗项目与产品上的,都属于微创新的范畴。

  微创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词汇,其实是从软件开发中的迭代式创新衍生出来的。医院业务微创新也符合互联网的一些思维,也要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的核心诉求;也要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另外,微创新一定要聚焦、专注,不一定把面做得多宽,也并不意味着能一招解决医院运营的问题。微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地找寻患者的诉求点即价值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就医流程、诊断体验、服务技能等。

  在印度,最大的眼科医院是Aravind(亚拉文)眼科诊所,该医院是由退休的眼科医生G.Venkataswamy(文卡塔沃米医生)于1976年创办的。2003年,Aravind成为世界上完成白内障手术最多的医院。2010年4月,它又因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突出贡献而在美国加州获得希尔顿人道主义奖章。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Aravind的快速发展完全没有依赖外部援助,其优良的财务状况是建立在近60%的门诊病人是低收费或免费基础上的。在全球各国都在为医疗服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而大伤脑筋的今天,Aravind眼科医院可以说是创造了医疗服务领域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就借助了微创新的模式。

  Aravind眼科诊所从麦当劳的流水线操作中获取了经营的灵感和思路。麦当劳的“装配线”模式让它可以凭借低廉的成本为海量的顾客提供标准化的优质食品和服务。眼科护理与治疗中典型性的程序化特点与麦当劳的生产流水线非常相似,眼科的服务也是程序化和标准化的。Aravind眼科诊所通过对眼科患者诊治流程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的创新,打造了其规模效益,也让医生得到了更多的临床机会和经验的?累,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颠覆式创新真正“花小钱,治大病”,真正让办医者从患者洞察和患者核心价值主张出发,垂直切割,把一切没有价值的都砍掉,浪费的都节约,这种办法在中国可避免新技术为医疗服务带来的价格陷阱。

  颠覆创新的另一个理念就是垂直切割的理念,7天连锁酒店是践行蓝海理论“垂直切割”落地的一个案例。7天连锁酒店的价格比竞争对手要低,比如如家快捷酒店,但是它的毛利和纯利比如家高很多。7天连锁酒店是如何做到的呢?7天连锁酒店的房价比如家每天便宜20~30元,以年轻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勇敢地”“创新地”降低和消减了一些设施和服务,比如没有吹风机、没有送餐服务、房间变小了、把自助早餐变成标准化早餐,但是本着“睡个好觉、洗个好澡、上个好网”的口号,提高了大床舒适度和隔音设备以及卫浴水准等。

  在投资(固定)成本上,7天连锁酒店做得很到位;如果仅此而已,它无法吸引笔者的关注,更令人兴奋的是,它用一套方法让其他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大幅度低于竞争对手。

  其实如同7天连锁酒店一样,医院里的生活类业务,比如食堂、超市、停车场、浆洗等服务都可以借鉴这种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华西医院等在食堂运营问题上,率先进行了颠覆式创新,把原来经常抱怨的食堂业务,变成工厂化运营的流水线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基本诉求,而且把用餐价格降了下来,提高了满意度。

  小 结

  办医者无论以前有没有从事过医疗行业,都没有关系,因为行业全新,只要心中有患者,足够勤奋,拥有快速学习能力就成。摆正这个心态之后,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大”指的是办医者要跳出“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身份,站在以医院业务为中心的角度来设置战略和布局;“小”指的是办医者一定要关注细微的新技术、新模式、新项目,并把这些应用到医院微创新当中去。

  办医者应该非常明晰每个旗帜性文件的大概内容与意义,这个是团队基本的知识储备。对内可以形成同一种语言,少费些嘴皮子;对外可以形成项目攻关的武器。在这点上不下点功夫,不是合格的办医者,至少不够格做项目经理或者负责人。

  由于中国医疗行业的开放,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大规模兴起、社交网络的星火蔓延,这就要求办医者不仅要将传统改革成现代的,把医院需要补的管理课和服务课等尽快通过培训、体制改变、活动、文化重塑等一系列方式,“连拉带扯”补上来;而且要关注“85后”“90后”这些伴随着PC(个人电脑)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因为未来他们是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

  颠覆式创新不是凭空的理论说教,而是观察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国内颠覆式创新例子不多,但也有如武汉亚洲心血管医院的流程再造这样的典型案例。为了做好门诊的投资,笔者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时候会经常观察其流程,从点餐到标注杯子,再到制作,以及不同场景的标准用语等。这导致本来不喝咖啡的笔者,在星巴克一年内消费额度就达到500个星星的数量。

  最后,如果办医者想做成事业,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那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别把患者不当回事”。

  

本文摘自《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


   当前,医疗与健康服务投资需求强劲,几千亿资金云集关注这个未来8万亿产值的行业。本书从准备投资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自身办医的经验与心路历程,详细介绍了大机构的医疗服务战略、投资模式,投资标的与具体项目落地以及投后管理的内容,特别剖析了未来办医行业如何基于社交化平台与大数据筛选作为核心。本书为希望进行医疗行业的投资人、医疗项目的创业者以及健康地产医疗地产等关注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投资理念和实战经验。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