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
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确实是很不乐观的。
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学家理解的周期性衰退不一样。
周期性衰退,像在冬天得了感冒一样,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结构性衰退,就像是内部有了炎症,如果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
结构性失衡为何会带来持续性的经济衰退?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为何中国的经济衰退是经济结构性失衡引起的衰退,以及在哪些方面失了衡?
1.需求方投资需求和消费的失衡。
消费不足,首先我不认为是需求疲软造成的。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就像很多发烧一样,发烧只是表面现象,内部有炎症才是实质。
目前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占到了50%,而消费拉动只是占到35%。至于为何会需求不足,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居民收入比重下降”。
2.投资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国内购买力的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大多产能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但产品该卖给谁?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企业自然就会投资需求不足。企业不敢投资,表现为生产产能指数连续十几个月下降,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等方面,这时谁敢投资?
回想2009年,也是如此。当时政府感觉到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就由政府来投资,当时是大量投基础性行业。但是现在更糟,连基础性投资都面临过剩,所以连政府都不知道去哪里投资。
目前,中国的投资/GDP比例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那么未来该怎么办?
在当前投资过剩的情况下,只有在充分吸收过去的过剩产能后,国家经济才能轻装上阵。
我在这里说的产能过剩、投资需求不足,是相对国内有限的购买力而言的。那么,为何国内需求跟不上产能的增长?这是由收入分配的失衡导致的。
在过去十几年,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有利于居民,而是有利于政府的。政府和企业手上有了钱,这并不真是有利于消费的,而是有利于投资的。
政府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96年的12%上升到了2011年的32%,还没有包括其他的预算外收入,如果包括,则还要高。
过去十几年间,我们国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国进民退!这个趋势是客观存在的。
政府官员总是否认出现了国进民退,但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了!
这些问题,不是宏观政策能够解决的。当一个人有肿瘤时,补充营养是不行的,必须先做手术。我认为宏观政策不是营养液,而是鸦片烟,是没有用的。
四万亿1.0、四万亿2.0、四万亿3.0
在微观指数上,生产价格指数不断下降,很多行业出现了亏损,一些企业开始裁员,就业形式越来越难,今年(2014年)据说是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企业不愿意扩大规模,不愿意投资,就不会愿意招人。
这个指数的不断走低,已经持续了十几个月。这个生产价格指数的下降,仅仅在去年下半年得到了缓解,向上走了一个小山坡,因为去年下半年执行了四万亿2.0,这同2009年执行的4万亿1.0不同。当时政府大张旗鼓地宣传,让人民相信政府这个手可以支撑住经济;但2.0是低调,这次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力,现在社会融资总量一半来自银行,一半来自债市。
我知道这个方法托不住,但是短期的烧钱会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当时以为这会支持一段时间,经济形势下滑会出现在下半年,结果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就出现了持续地下滑。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减。
想想2009年,当时的说法是政府的无形之手拯救了中国经济,拯救了世界经济!但是去年的四万亿2.0扔进去,好像水花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因为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就像只给病人吃止疼片,止痛的效果是递减的。
有一个很好的指数,叫作克强指数,主要是参考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来看经济状况。现在看来,克强指数远比GDP靠谱。
这样大家就知道了,迷信政府力量是没有用的。再强大的政府也托不住经济,再强大的政府也托不住市场,只会打乱市场、扰乱经济!
我之前认为,二次探底是一定会出现的,果然就在去年上半年,克强指数跌到谷底,然后在下半年开始向上,但谁也没想到,经济居然又掉头向下。
国内的二度宽松,再次忽视了结构性问题,辅之以短期需求拉升,那么就一定会有三次探底。这个三次探底就在今年下半年,今年的下半年会比去年的上半年更差!
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上又开始憧憬,憧憬四万亿3.0。但看看1.0的作用,2.0的作用,那么3.0又有什么作用?而且中央政府已经表态,不会出台新的拉动内需的政策。
因为刺激性政策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政府在过去的几年间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尽管它的学习速度很慢,也看到了1.0带来的危害,看到了2.0仅仅维持了1~2个季度,所以非常慎重。
我认为政府不会推出3.0,当然我没有办法为政府做决策。即使3.0出台了又如何呢?小小反弹一下,再次掉头向下!
所以,不要将注意力放在3.0何时出台,而是要聚焦在自己的领域,聚焦在自己的投资上。因为这些政策都不可能扭转中国经济的下行。
经济扭转衰退的办法就是结构性改革
既然你的病是结构性带来的,那就只有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把这些结构性失衡纠正过来。
什么叫作结构性调整,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看看美国和欧洲的例子。
金融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是过度借债,资本负债比失衡。西方国家经济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都是过度借债。
1.美国的债务集中在家庭部门,借钱太多,收入偿还不了借钱。月供支付不了,家庭就会破产,银行就会拿走房子拍卖,当很多拍卖出现,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资产价格下降,就会倒闭。但我本人对美国经济是看好的,很多人问我投资什么?我说,买美国股票,买美国资产。
2.欧洲的处理方法。欧洲在2009年贷款余额/GDP达到最高,但是金融危机后,现在欧洲的负债率还没有下来,这是为什么?
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欧洲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资金的所有者就是老大。借钱就要支付利息,不然就拍卖,迫使你还钱。只有这样,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这个过程是冷冰冰的,但是不这样做,就会拖垮银行。实际上,美国已经有了几十家银行倒闭,几十万个家庭破产,失去了自己的房子。
我去年去美国,想买房子抄个底,找了个中介看二手房。进去一看,房子没有上锁,厨房没有吊灯,洗手间里连马桶都没有了。为什么马桶没有了,因为原来主人走的时候把马桶搬走了,那可是50多美元一个的。
为什么会这样,房东心里有气。按揭支付不了,银行收他的房子,不交房子警察就会上门。
欧洲是“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比如在欧洲租赁一个房子,如果那个人支付不了,会被给予几个月的宽限期。借款违约,不能立即收他的房子,必须先给他找到一个住处,否则不行。银行如果不能拿到房子拍卖,结果就会坏账上升,银行如果倒闭,储蓄客户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
迅速地处理坏账,才能拯救银行,才能拯救储蓄客户,才是以人为本。
欧洲拒绝承担坏账的后果,就是只能政府出钱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转。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的?收税来的。这只不过是将银行的坏账转移到政府那里,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坏账问题。所以政府出现了债务问题,要破产了。
希腊政府、塞浦路斯政府都破产了。现在西班牙、法国都在风雨中飘摇。没有办法,通过透支得来的繁荣是不会长久的。
今天的衰退,都是在为过去的繁荣买单。靠央行发钞票来维持经济的繁荣,这连中国梦都算不上。
大家都知道,量化宽松对恢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没有实质性作用,几十年的零利率并未解救欧洲和日本。所以,复苏必须要先去杠杆化即削减债务。美国过去在做什么?就是在削减债务、调整结构。中国为何讲了十年调整结构,现在仍然在讲?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调整。
3.美国找到的经济的新增长点,是由灵活的市场机制创造出来的。
(1)以加州为代表的创新企业的重新涌现,形成了持续创新能力。(2)以德州为代表的旧能源产业的新生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比其他地方低30%。(3)制造业回流。美国企业不在中国扩大投资了,新的投资都回到美国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美国的能源成本比中国低,虽然美国的人工贵,但是没有之前差距那么大。
我想表达的是,这些新的增长点不是政府规划的结果,不是通过政府实现的,而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
我并不知道中国未来的新的增长点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我们把市场放开,取消了市场管制,新的市场增长点自然会涌现出来。
你只要给市场机会,给民众机会,新的增长点一定会出现。
小结:
1.结构调整得快慢,决定了复苏的速度!
2.美国的复苏是有坚固的基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道琼斯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但我认为更多的新高还在后面,因为美国的手术已经做完了,它找到了新的营养液。
正因为如此,全球资金不断地流向美国。资金退出新兴市场,流向美国,从而推动美元的币值不断走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元是一个强势货币,那么大宗商品市场就会向下。市场上开始流传一个观点,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已经结束了,我基本同意。这是由美国强势货币和中国需求持续减弱所带来的。
3.欧洲会继续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只要欧洲一天不清理过多的债务,那么其最坏的情况就还没有开始。
4.中国的调整刚刚开始。凡是进行结构性调整,速度快,复苏就很快,如美国经济;拒绝进行结构性调整,拖拖拉拉,复苏就很慢,如欧洲经济。
未来如何走出结构性衰退
1.进行市场化行业重组,收购与兼并,消除过剩产能。
2.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且是向研发创新转型的基础。
3.不应鼓励国企的并购。国企拥有廉价资金供应,不计成本和收益,追求最大化规模和就业而非效率。
4.实质性减税,避免企业的大规模停工和倒闭,特别是电信、金融、医疗卫生、媒体娱乐等服务业。
5.国企撤出竞争性行业。我一直呼吁,实施新的减税,让企业活下去!企业想要活下去,也要自己转型。目前宏观形势不好,政府又来折腾,我也无法具体告诉你一个企业该如何转型。
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痛苦的转型期,要从之前的低成本扩张、抢占市场,转型为在一个饱和的市场上扩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现状是:凡是能够投资的地方,都产能过剩;凡是产能不过剩的地方,都是不能投资的。例如电信、卫生系统等,有很多投资机会。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是供应不足、过度管制。为何民营资本不能多投资多建几个医院,政府非要把住牌照呢?
金融也管死了,一个银行搞一个网点,为何要批?这本是一个商业决策。我开一个饭馆,开在哪里,为何要你批?我如果亏钱,你承担责任吗?
像这样的成本,都叫作交易成本。政府的作用本应该是减少交易成本,我们政府的作用却是增加交易成本。明给反而低,暗给反而高,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心理底限是多少。
我得研究,我得摸索,我得找一个哥们儿,还得策划一个饭局,最后才知道你的心理底线。这点小权力,政府你放了吧,放了后得到的经济发展,不知道会多少。
最近看,拍出很多地王,很多都是国有企业。为什么?国企背后有资金支持,而且国有企业亏损后也没有关系,政府是会补贴的。所以,国有企业进入竞争行业,其实就是扰乱市场竞争。
内需不足的实质原因:收入分配恶化
导致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是:
1.资源占有和市场的不平等。
2.行政性垄断占有土地、矿山、资金和市场。
3.审批制度下的官商勾结和寻租。
4.仅在二次分配和最低工资上做文章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一次分配上做文章。
为什么企业家一定要做政府的公共关系?因为资源在政府手中,不做政府公共关系,就拿不到资源。
重要的是如何消除这种暴利,而不是在暴利出现后去收税。暴利源头是什么?是政府垄断资源。
腐败为何久治不愈,是因为从来没有从根子上进行诊断。出来一个贪官就判一个,是否想过如何让他不腐败?
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在从道德方面找原因;学校出了很多问题,是因为教育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医院出了很多问题,是因为医生等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房地产市场出了很多问题,也是因为房地产从业人员道德有问题,等等。根源在哪里?
必须通过改革实现更为公平的资源获取及市场进入,即:一、打破行政垄断;二、取消审批制;三、国有民营一视同仁。
本文摘自《看清新常态》
2015年是中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再次经历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身处巨大变革中的我们,唯有充分认清这一新时代的特点,才能站在“风口”,顺风而飞。基于此种情况,各行业最为优秀的学者、企业家,从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出发,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观点,汇编为《中国2015:看清新常态》一书,为我们抢占新时期的制高点提供了宝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