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尔能源公司是最早一批涉足美国页岩气开采的企业之一,在老板乔治.米切尔的力排众议下,该公司自1998年起开始对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巴尼特页岩进行页岩气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在几年的探索和豪赌之后,如履薄冰的米切尔能源公司最终确定了巴尼特页岩拥有1850亿立方英尺/立方英里的庞大天然气储量。2001年,该公司被德文公司以31亿美金的天价收购,自此,页岩天然气的概念在美国一炮而红,进而家喻户晓。
“如果你对这些岩层进行压裂,天然气产量会是原来的两到三倍。”米切尔对一位买家说,“我们对这个很在行。”
大多数买家都持怀疑的态度,心想那只是短暂的奇迹。但那些公司不想花大价钱买米切尔能源公司的股份,这对米切尔又是一次侮辱。
“安纳达科石油公司不相信我们能够把天然气给开采出来。”米切尔说,“大家都不懂我们在说什么。”
米切尔能源公司创造了奇迹,然而大家却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个时候,”尼科尔斯说,“根本没有一个人相信钻探页岩会有结果。”
2001年8月,德文能源公司同意出31亿美元买下米切尔能源公司,并承担米切尔能源公司4亿美元的债务。这个价位高出米切尔能源公司股份的20%,米切尔要的就是这个价。
“我们说服了德文能源公司,”米切尔说,“他们搞明白了。”
很多人还在怀疑,到底尼科尔斯和德文能源公司的买卖划算不划算,因为被拿来进行投机的土地太多了。米切尔周边的人也似乎质疑巴尼特是否可以真正创造奇迹。在交易定下之后,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比尔·史蒂文斯去找丹·斯图尔特,说:“天哪,我们打出全垒打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让人感觉他松了一口气。”斯图尔特回忆道。
乔治·米切尔和他的团队破解了巴尼特的密码,证明难缠难搞的页岩是一个大金矿。得克萨斯州的巴尼特地区将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仅2013年的产量就占全国产量的6%。乔治·米切尔一直坚信页岩里的天然气能够给能源饥渴的美国带来甘露,会带动另一拨石油个体户去寻找其他的页岩,看是不是能打出天然气。
公司买卖成功之后,米切尔的身家高达20亿美元。他和儿子托德到其他地方去租赁土地,继续增加他们的财富。米切尔依旧是一匹我行我素的野马,他捐款数百万美元用来研究洁净能源,还捐款给其他的事业机构,同时还呼吁对不环保的公司进行制裁。
对米切尔来说,压裂钻探页岩的技术似乎给美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让它去寻找可以依赖的、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我们必须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因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在2008年福特沃思《明星电报》刊物上说,“我们现在所需要了解的,是如何跨过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道鸿沟。”
继米切尔之后,比尔·史蒂文斯也享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公司卖给德文能源公司两年后,他进了EOG能源公司的董事局。EOG能源公司是个高端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旨在在美国能源界进行革命性的发展。
但那些对美国能源业这一百年来最重要的突破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结局却没有米切尔和史蒂文斯那么好。2001年圣诞节前几天,鲍克的老板丹·斯图尔特去找德文能源公司的高管,讨论合并后的一些预算方面的事情。在讨论的时候,斯图尔特很惊讶地得知,公司合并后就不需要他了。斯图尔特对米切尔能源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公司合并后只能待上几个月就得腾出办公室。
尼古拉斯·施泰因斯贝格尔找到了压裂所用液体的成分最佳比例。在公司合并的时候,他拿的年薪也不过是10万美元多一点。他从没有因为他的技术突破而得到奖励,不过这么些年来,他从股权当中获得10万美元。施泰因斯贝格尔在德文能源公司待了一年多之后也走了。他和其他能源公司合作,又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施泰因斯贝格尔看到他的发现被全美国无数公司所采用。不过,他住在印第安纳州的父母听朋友说压裂对环境有影响,所以施泰因斯贝格尔还得给他们解释解释。
肯特·鲍克在米切尔能源公司被卖出的那年赚了12万美元,和他的年薪一样。公司被卖掉之后,他又从股权那里赚了2万美元。他精确计算出巴尼特页岩的天然气含量,这给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之成为抢手公司,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奖励。
公司合并的消息宣布几个月后,德文能源公司负责米切尔能源公司员工去留的人和鲍克进行了面谈。鲍克向那人解释他的职务,德文能源公司的高管好像听得不耐烦,几分钟之后竟然在鲍克面前睡着了。
鲍克意识到,他在新公司不可能会做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工作,所以辞职到巴尼特一家活跃的小公司去了。“该走了。”他说。
本文摘自《新能源亿万富豪背后的惊人故事》
六年前美国还在担心石油依赖,六年后美国却即将成为下一个中东,一切都源于页岩气。
本书讲述的是,几位被视为极度投机和疯狂的企业家,如何靠着近乎偏执的创业精神和技术创新,为美国在页岩油气开采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
页岩开采技术在美国能够率先商业化,依靠的是几个中小石油公司的企业主,他们在美国属于“能源个体户”,他们抵抗住了股东压力,几乎把整个公司的利润都压上,在濒临绝境之时迎来曙光。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他们不是完人,贪婪且自负,同时带来了20年来最大的能源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