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
我1970年当兵时才十五六岁,1970年,那时毛主席发了一个“11•24”批示,批了五个字:“野营训练好”。当天晚上一传达,每个人背一个粮袋、背包,就拉出去训练,负重也有二十来斤吧,2000多华里,东北那真的是林海雪原,积雪基本上都没了膝盖。野外宿营,什么也没有,需要自己挖个雪洞,自己进去过一晚上。每天平均要走六十里,甚至七八十里,如果你不行了,可以到后面坐汽车,上面写着收容车,但是可能你这一年评先进、评五好战士也没了,那个艰苦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正常的训练,可能正常地吃饭是够的。那么一冷,再加上又累,可能吃饭量就大,也吃不饱。我当时的老班长说,小王,我给你说个事,你首先承诺你要坚决保密,我教你吃饱饭的招。我说保证保密。部队那个时候吃饭用缸,这么粗、这么高的大缸子。他说你上去先盛半缸,你再怎么吃得慢,你这半缸一定比别人吃一缸吃得快。你比别人吃在前头,然后再上去盛第二缸,你来满满一下子,你就吃饱了,他说千万别傻傻地先去盛一满缸,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态,上去先盛满,等再来就没第二次了。我还真就是靠他教我这一招,虽然很小,这一年的行军路上,基本上吃饱饭。
我们这个野营训练,艰苦到什么程度?我亲眼看见一个干部,坐那儿哭,说什么也不走了,“我党员也不要了,我排干部也不要了”,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1000多人的团队,完整走下来,最后不到400人,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我坚持走到了最后,靠的就是一种信念。我走的时候,我母亲跟我讲,你要当五好战士,你父亲也是老军人了,你当兵争取超过你的父亲,靠的这种信念和坚持,我才能入伍第一年,就当上五好战士。
所以人生做任何的事情,要没有一种咬牙的精神,要没有一种一直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我已经讲了十几年的一个话题,坚持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首先所有的创新、所有的梦想,都只有在坚持当中,才能得到实现。我是1988年创业的,那个时候,我已经有很好的一种生活,20多岁在部队就得到团职职务,是仕途很好的时候。因为那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在中国创业的大潮、下海的大潮风起云涌,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也决定自己创业,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我当时就选择了去做现在大家可能比较恨的一个行业——房地产。那选择这个行业去做的时候,需要一笔注册资金。我们当时跟大连的一个国有公司达成一个协议,它借给我们。但是光有钱,或者找到地还不行,得有国家计委下发的计划指标,我们没有计划指标,怎么办呢?我又找到当时大连市的三大国有房地产公司之一,我认识的一位老战友在那儿当老总,跟他商量,能不能借他的指标,当然不能白借,会有费用的。就这样拿到50万元钱,和一点指标,从一栋楼开始了房地产生涯,绝不是一开始就很辉煌;很艰难的。
我呢,是做民营企业起家,当初所经历的磨炼和被人歧视,至今记忆犹新,为了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而且是某银行已经承诺给我们,我前前后后跑了五十几次。我亲自去堵,然后行长不愿见我,我知道他几点上班,天天去堵,他看我一直在门口,可能就从其他门拐走。或者有的时候我中午去堵,我想睡了午觉起来能上班嘛,我到他办公室门口去,他明明在里面,秘书说他不在里面,或者说等等。甚至我知道他家,晚上就在家门口去候他,他早上起来,窗口一看,我在楼底下,他宁可不上班,也不见我。就类似这样的,前前后后跑几十次,也没有给我这个贷款。
那么我就给自己建立目标,我一定要把这个企业做大,做到世界第一,争这口气。
本文摘自《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
26年,从0到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国到海外,为何他的企业能无往不利?
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亲手缔造了万达商业帝国,并将企业成功地发展成跨国集团。
《万达哲学》一书是王健林首次讲述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他近十年来商业思想的精髓,涵盖了他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业转型与发展之道。
所谓“万达哲学”,说到底是王健林企业经营的哲学思想,模式的新与旧、行动的快与慢、规模的大与小、政商的远与近,既辩证统一又充满智慧,这是万达成功的根源。
书中首次披露了王健林信息含量极高的内部讲话,是一部真实且精彩的企业创业史、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发展史。
本书不仅值得企业经营者借鉴,也值得所有创业者和职场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