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焦虑之源——压力

2015-04-10 18:29:01

  ◎ 焦虑的镜子 现实中,压力和沮丧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每一个神经细胞,空气中也全是它们的影子。而且,它们总能找到一些理由来迅速繁殖,即使在圣诞节收到一份“出乎意料的礼物”也会让人心烦意乱。 去年我在纽约做了一项调查,有785位受访者告诉我,他们如果收到了不合乎自己心意的圣诞礼物,就会立刻感到沮丧。问题并不在于礼物的好坏,而是他们的压力在此时找到了载体,不满意的礼物就像一面镜子,让自己看到了焦虑的原形。借由这个出口发泄了出来,破坏了他本该美好的节日。 如履薄冰的“中产” 我们正面对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中产阶层对于压力的不堪重负,反映出来的是惊人的事实——超过72%的中产者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充满了强烈的危机感,而不是穷人眼中的“锦衣玉食”和“悠闲自在”。 从美国到中国,从日本到意大利,我们看到的无不如此。在北京,高级白领也开始挤公交和地铁上班,他们屈服于高昂的交通成本。一位年薪30万的部门经理只能选择去距离北京市中心几十公里的郊区买房,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有三四个小时。在东京,许多小型公司的老板卖掉自己的房产,转而到偏远的地方寻找机会——他们把生意也搬到了这里,远离繁华地带,用互联网与生意伙伴沟通,以规避负担不起的租金成本。 我的调查员菲格感叹:“这个世界的精英阶层到底怎么了?”中产阶级就像走在薄如蝉翼的冰面上,感觉自己随时都会掉下去,他们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其实相当脆弱。 原因在哪里呢?比如中国——这里正发生一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奇迹——中国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一跃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超越日本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民众的奢侈品购买力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这种繁荣的发展趋势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也深深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危机,矛盾、对立、不和谐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政治及社会管理,人们的各项素质水准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其中就包括心理承受力。 由此,社会学家将中国所经历的这一历史拐点称为“繁荣的危险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无法忽略社会矛盾对经济政治发展可能产生的困扰,在这个如履薄冰的历史拐点,过于迅速的发展很可能将我们带入到“脱轨”的困境中去。 在今天,社会观念、思想和道德认知以及价值观都处于从未有过的活跃和绚丽之中,有人将其定义为社会公众普遍的躁动。但在我看来,这种繁华造成的物质躁动,不如说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迷茫而产生的心理焦虑症!当然,在思想大潮对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世界发展的不同见解和冲击下,这些见解本身就会构成观点的分歧甚至对立——有的人很强大,有的人则很脆弱。 平民的恐慌 为什么普通人也会陷入焦虑和恐慌,甚至更加严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大四准备考研时——这是一个对很多人来说都必须完成的梦想。但你同时又担心学校的支持不够,或者有其他因素意外出现,葬送掉你的未来——人们总是担心外界的环境。这时,校方会怎么回复你呢? 老师会告诉你:“你在面临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时候才想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但这时往往已经晚了,如果你可以早早地确立人生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前进的话,这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用担心别人会给你设置路障。” 这就是普通人——平民的问题,焦虑来源于他们总是没有做好准备,人生缺乏计划性,就连一件小事也经常让他们手忙脚乱。 这个时代在急速地向前发展,把每一个人都推到了焦虑的边缘。人们面临不同的环境,但至少在时代的船舱中,却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社会的迅猛发展让底层民众失去了重心。 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艾莉对我说:“一切都太快了,来不及思考,疲于应付,所以没有什么是我可以抓稳的东西,因此我每天都焦躁不安。” 看看美国的年轻人是如何做的:当他们想上医学院的时候,从高中开始就会准备志愿者的事情,而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更是及早进行一系列完善的准备,从来不会事到临头才开启程序。 这是一个人生的规划框架,把人的思想、观念、前途建设到一个框架之内,这对未来充满建设性和目的性。而当每个人都开始学会这样做时,他也就可以离焦虑更远一些。 学历越高,越不快乐? 一个人有信仰,有很高的学历,并且活在希望中,他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吗?事实并非如此。高学历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这恰恰成为了焦虑的根源。你拥有了理想,也就拥有了焦虑。因为懂得的知识多了,见到的世面也广了,对于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人生要求得就会更多。在压力的驱使下,当自身生活与理想状态不符时,焦虑就会产生。在社会焦虑感下,不管学历高低,都没有幸存者,对于人们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生存焦虑感,其次才是因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导致的焦虑。 比如上世纪中国的80年代,是一个开放的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思想活跃、学历颇高的知识分子。但同时,那也是一个自卑的年代。尽管人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时也通过汲取与学习弥补了本身的不足,但许多人的自卑依然无法变成自豪,他们的理想看起来很美,却经不起现实的考验。这注定他们将成为焦虑的一代,也将成为不停地寻找理想的一批人。 周二上午11点45分 压力的爆发并非是一天造成的,大多数人会在压力很小的时候克制自己,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宣泄,压力爆发的时候,就是压力的峰值点。 很多人都觉得从假期的状态转入工作的第一天是最难熬的,但根据英国一家保健品公司对3000名白领的调查显示,星期一不是最“黑暗”的一天,星期二才是一个星期中最难熬的一天。通常大部分白领人士会轻松愉快地度过周一,他们多少会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中,和同事闲聊假期的趣事,回味吃过的美味,这看上去“悠闲”的一天是他们在调整状态,准备进入紧张的一星期。到了周二,他们会从闲散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处理上周遗漏的电子邮件,做新的计划,排满一周的所有时间,加紧一切时间干活,这时候压力就会达到峰值。而调查也显示,周二上午11时45分为员工的压力峰值点。 周一的逍遥快活就意味着周二的加班加点,有将近20%的受调查对象说,他们在周二会加班到深夜,以此弥补落下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当你发现那些平时看上去如同超人的精英们开始上网发微博、到论坛写帖子时,你得引起警惕了:他们在宣泄压力,因为峰值到了。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不需要太当真,即使他们说了公司或者某位上司的坏话,记住,这只是他们的一种压力宣泄方式,毕竟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怎么办呢? 在调查中,还有一部分令人担忧的人,他们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部分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大多数人是因为工作量太大,也有一小部分人是迫于上司的施压和不讨人喜欢的同事。 压力的存在不仅影响情绪状态,还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营养学家和美食作家菲奥娜•亨特说:“现如今人们普遍承受焦虑和紧张的困扰,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压力过大会影响饮食,从而损害我们的消化系统。”所以,他给白领人士的建议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注意休息,平衡饮食并多喝水,如果必要的话同时服用营养品,这可以增强免疫系统,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既能保持身体健康,也能保持好心情。 金钱,还是未来? 如果现在让你做一个选择:在失掉金钱和失掉未来之间,你会舍弃哪一样?很多人会犹豫不决。有的人认为失掉了金钱就等于没有了未来,也有的人认为失掉未来才是最可怕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景气,离婚率逐年上升,有的人开玩笑地说“离婚率和CPI一样在逐月上升”,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有很多家庭正在酝酿离婚。然而西班牙却截然相反,在金融风暴横扫全球之后,他们的离婚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调查,西班牙一向是欧盟各国中离婚率最高的国家,即使离婚费用高达1500欧元,这其中还不包括请律师的费用。可是受经济的影响,这个“离婚大国”已经不再领跑了,因为他们的口袋已经被掏空,他们没钱离婚了。为了金钱,他们选择牺牲自己的未来——更有质量的婚姻生活。 当然了,金融风暴的扫帚扫过,最倒霉的就是股民,很多投资者的财富在一夜之间蒸发,他们有的突然失业,有的身负巨额债务,钱没了,同时短暂失掉的就是未来。有些人受到财富失去的冲击,心理变得脆弱不堪,当他们对生存感到绝望,就有人选择了自杀。 仅仅失去金钱,至于会选择死亡吗?也许一个愿意舍弃生命的人,他生命中被破坏的可能还有信仰。信仰崩溃了,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一切,所以宁可逃离这个充满骗局的世界也不愿苟活其中。这种绝望通常会有很“反常”的讯号提醒,比如你的一个一向随意散漫的好友突然开始变得井井有条,或者突然改变了计划很久的事情;他可能会不接任何电话,变得多愁善感,不爱开玩笑;或者开始说一些让你好好生活的话,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你。这时你一定要警惕了,他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不露出任何一丝想法,但其实他内心可能已经做好了决定。这时候,你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疏导和安慰,也许一条生命就在你的一句话中得到拯救。 微笑的抑郁 有人说,微笑是化解一切烦恼的良药。可是很多人却发现,当微笑成为一种要求,反而会出现很多副作用。尤其是在服务行业中,保持微笑成为了每个从业者基本的素质,如果你态度不好,客户就会拒绝埋单。但是在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服务行业的人士,比如超市售货员、酒店服务生、空姐等等,都认为微笑是个累活儿,他们有的人甚至恨透了微笑。 “有的时候我很累很累,可是我必须拉扯着那该死的嘴角肌肉向上,否则我很快就会接到投诉电话。你知道吗?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表情比微笑更让人厌恶。”一位从事空乘服务业的年轻女士这样抱怨。 “你看我现在对你笑,其实我心里在想,我一点儿也不想接受你的采访,你简直讨厌极了!我承认,在我很勉强的时候,微笑就是一副面具。”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微笑都在扮演面具的角色,人们喜欢用这个表情符号考量一个人的人格,即使你是一个坏人,只要你常常保持微笑,别人也会认定你是友好和善的。可“职业性的微笑”在为我们带来人际便利的同时,也在压抑我们的内心。法兰克福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扎普夫就认为,假装友好容易导致抑郁。 我们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收到过一位热心人士的详细反馈。他对着摄像机镜头非常无奈地说: “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名普通的电话接线员,只要一拿起电话,我就必须微笑上岗,请原谅我现在没有微笑,因为我已经下班了。即使每天要接到成千上万个咨询和投诉电话,我都要用这仅有的态度一一认真对待。很多时候我会接到那种电话:客户劈头盖脸的一顿人身攻击,言辞激烈难听。我也很生气,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只能安慰对方‘请冷静一下,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处理。’我也很受伤,虽然知道客户并非针对我,他只是太生气了,可是我仍然会有一种被深深伤害的感觉。你的情绪不好为什么就要找我发泄呢?难道这也是我的错? 有时候真想骂回去,大不了丢掉这份令人讨厌的工作。可是我没有勇气,现在我感觉很沮丧,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不想笑,我感觉自己是个‘橡皮人’。” 他面对的问题有两方面: 1.如何给自己解压? 2.他以后怎样才能更好地继续这份工作——如果他还想坚持下去的话? 那我们如何才能排解这种不良情绪呢? 其实解压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运动、K歌、吃零食、旅行等等,这可以让自己短暂地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变得快乐一些。如果你的工作性质就是像那个电话接线员一样帮助客户排忧解难,那你首先要明确这仅仅是你的一份工作而已,对方的埋怨并不是针对你本人;其次你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告知对方,他的问题不是你造成的,请他体谅你的工作,你会尽快帮他解决难题。当客户的问题得到解决,我想这时的成就感一定让你之前的沮丧一扫而光。当然啦,这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否则可能会火上浇油。 ◎ 钱不够花? “嘿,克洛普,你挣多少钱才够呢?” 克洛普回答我:“在现在的基础上乘以10,就差不多了。” 但我敢说,达到这个目标后,家住在纽约北郊的联邦探员克洛普依然会嫌他的钱不够花。他向我列出了一份消费清单,每个月有70%的支出花在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事项上。当他月薪只有4000美元时,这个数额是2800美元;当月薪涨到了6000美元,则变成了4200美元甚至更多。 也许这就是他总觉得钱不够花的原因。他说:“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起初我觉得只要有一间宿舍就可以了,平时我没有太多的应酬,但实际上,只有你亲自处于这个环境,你才能知道很多花费有时都是你预想不到的,有些的确是生活所需,有时则是你的心态欲望发生了变化。” 我在北京时,也遇到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有一位老乡从深圳过来,他想在北京发展,就请我给他提建议。我说你不要先想着怎么赚钱,而是先谋取一份可以长期落脚的事业,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会由于资金不足而备感焦虑。 他说:“这太慢了,我还是先做生意吧。” 于是,他先去西市场卖鱼,每个月赚六千多。但他觉得这点钱根本不够花,又去鼓捣古董,借了十几万,结果全赔给了自己业余的眼光。现在他又回去卖鱼,每月还是赚六千多,但是还得拿出五千块还债。 这就是焦虑摧毁人生的典型案例,人们总是觉得钱太少了,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未来没有保障,害怕在物质方面拼不过别人。虽然事实情况有真有假,需要区别对待,但总体而言,缺钱的焦虑让人们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我要拼命赚钱,不惜一切手段。” 由于欲望的增加,所以钱永远不够花;由于犯了错误,所以才要赚更多的钱,来弥补之前的错误。在这样心理的主导下,金钱的压力成功地支配了每一个人,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又一个赚钱的工具。 当然,如果你坐下来听完他们的讲述,你会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有理由,他们会拿出很有“说服力”的事项来向你证明,他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是正确的,不管是赚多赚少,他都很缺钱。在这种压力下,人们逐渐浮躁起来,难以停下脚步。 朱先生今年28岁,在加州开了一家公司,和父母一起住(他们两年前搬来美国)。也就是说,朱先生在3年前就已有车有房了,而且还有了绿卡。他的年收入现在达到了90万美元,你可能想,总该够花了吧?但是朱先生连说不够,因为目标不一样。比如房子、车子还可以更好,公司还可以更大,业务还可以更多,消费水平还可以更高(成为最高级的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等等),在他看来,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因此,朱先生丝毫不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他的理由是,圈子里的朋友和他一样年轻,有的甚至只有20岁出头,但却都比他有钱,而且事业有成。他觉得这是他人生的失败:“我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反正非常紧张,我每天压力都很大,生怕公司的业绩不好,到年底算账的时候,还得从家里拿钱出来贴补公司。” 我说:“能告诉我你的消费喜好吗?” 朱先生认真地细究起了自己的消费:“家里的吃饭开销基本可以忽略,娱乐休闲也比较少,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同学、朋友也都差不多结婚了,生意又忙,平时也很少聚会,除了品牌俱乐部的消费欲望,我基本没有太高的要求。” “那为什么总觉得钱不够?” “我也不知道,有时家里要花钱,公司要花钱,手上放个二三十万元,很快就花没了,所以始终觉得没钱,心理压力也很大。” 在我看来,朱先生的问题是“向上”压力在作怪。他并非真的缺钱,而是希望更上一层楼。在与朋友的对比中,他有一种潜在的攀比心理。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不喜欢金钱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但有了钱后,每个人对钱财的态度可能都不一样,这正是造成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如果你的态度是中性的、温和的,那就好了,金钱便不会让你产生太大的压力。遗憾的是,几乎少有人可以控制自己对于财富的渴望,以及巧妙地躲开赚钱的压力。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尽情享受,并因此惜财如命,害怕失去钱财而焦虑不堪。更有甚者,当这种焦虑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害怕去赚钱,不想去工作——进入一种逃避现实的状态。 美国喜剧家菲尔兹是一个很擅长逗笑的人,他还有另一个特点:非常保护自己的钱财。由于担心钱财被人算计,他把钱分散存于世界各地200个以上的银行里,每个账户都有不同的户名。这真是安全的好办法,不是吗?没错,但它的负作用是什么?当菲尔兹在1946年去世后,这些账户就成了大麻烦,因为没几个人能找到。 于是,他害怕失去金钱的焦虑,直接让他的后代损失了76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至少相对于一个人的不良情绪来讲,这个埋单的数额也太大了点。 为了了解人们对金钱的关切和焦虑程度与成功是否有关,美国有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设计了“金钱焦虑量表”综合测试题,并在3年前被我们的“不焦虑课程”小组采用。我们找了一群相当成功的人来课程中心接受测试,结果发现,那些收入最高、知识最丰富的人,确实和某种程度的焦虑水准有关联。 ■ 测试说明 该测试包括20道题,每道题都与人们“关心金钱”的态度有关。在回答时,我们以四种方式来记分。选A记1分;选B记2分;选C记3分;选D记4分。请您诚实地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态度的答案。 当您全部回答完毕,再根据记分方式算出您的总得分。 A.从来都不 B.有时候会 C.常常会 D.经常会 ■ 测试题 1.我担心赚钱会让我迷失人生方向。 2.我担心如果别人知道我有钱,会向我借钱。 3.我担心如果我有太多的钱,会被麻烦的税务问题缠上。 4.我担心自己不管有多少钱,永远都不会满足。 5.我担心别人喜欢我,是因为我有很多的钱。 6.我担心有钱了以后自己会染上恶习或者放大原有的缺点。 7.我担心如果我有很多钱,朋友会嫉妒我。 8.我担心如果有很多钱,我的生活会被钱控制。 9.我担心如果钱太多了,别人就会找机会欺骗我。 10.我担心钱会让我丢掉追求梦想、追求真理的动力。 11.我担心如果我有很多钱,我会一天到晚害怕失去它。 12.我担心金钱会让我变得贪婪,让我欲求不满。 13.我担心自己没有管理这么多钱的能力,钱会造成我太大的心理压力。 14.我担心如果我赚了太多钱,就不想去工作了。 15.我担心自己有很多钱,就会利用钱去占别人的便宜。 16.我担心钱太多了,自己的生活就不再单纯了。 17.我担心拥有很多关于钱的欲望会使我的生活不再单纯。 18.我担心就像人们所讲,金钱确实是万恶之源。 19.我担心钱太多了,我的人生反而会失败。 20.我担心我没有能力去应付这些巨额钱财带来的问题。 ■ 诊断结果 A. 得分在20~24分之间 B. 得分在25~30分之间 C. 得分在31~37分之间 D. 得分在38~57分之间 E. 得分在58分以上 ■ 结果分析 A. 尽管焦虑水准总是与成功的大小有关,但得分太低却不是什么好事,可能显示你缺乏雄心,对于上进缺乏动力。如果你的焦虑水准太低了,反而说明你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表明你对现状太过满足。当然,如果你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且没有金钱焦虑,或者你只是想避免遭遇钱财问题而不想做必要的改变,那么就另当别论。如果你是由于自己信心太强了,并非因为惧怕成功,那么恭喜你,说明你不会有什么金钱障碍和压力焦虑。 B. 这个水准的人,他对现有的钱财状况颇感舒适,他知识丰富,精通商业,也相信自己可以完全控制成功的机会,并且对成功地处理金钱问题很有心得。这一类别的人,他们一般都能正面地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能够承担必要的风险,在迈向未来的路上,他们处理压力的能力较强。 C. 处在这个得分阶段的人,他对于金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不确定。对他们而言,金钱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会让自己引起别人的关注,取得和持有金钱(尤其当财富较多时)都会令他自己担心。如果他的焦虑会驱使自己去控制好钱财,产生正面效应,他就可能步上成功之路;如果反过来,他老是想逃避钱财的风险,没有安全感,那么焦虑就会阻止他的人生进步。因此,如果你的得分在C组,你要警惕这种焦虑。不过,只要你愿意,你仍然有充足的能力进行调整,从而顺利地战胜这种焦虑。 D. 得分较高的人拥有钱财较多时,就会很难去享受。并且,他的这种焦虑会让自己在挑战困难和走向成功时遇到更大的心理障碍。他认为金钱对自己没什么益处,他觉得成功只会给他带来“害怕失去这种成功”的焦虑。 总的来说,D组的人会由此把自己隐藏起来,采取一些过度保护性的行为来抵抗这种焦虑。比如,他会强制性地储蓄,不管赚多少钱都存起来,不敢拿出来消费或投资,而且不信任他人。得分在此组的人,一般是很难成功的;即便去尝试一些事情,如果不改变这种心态,他也会尝试失败。 E. 得分在此组的人焦虑严重,需要赶紧寻求解除心理压力的方法及技巧。同时我建议,他应该去进行专业的治疗,比如参加我们的不焦虑课程。他对生活万念俱灰,不想追求任何目标,对于金钱十分恐惧,对于压力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他也丝毫不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哪怕是亲人,他也会万分提防。那么,生活在他眼里是没有乐趣的,因此以他的焦虑水准,想成功非常困难,必须付出艰难的努力。 ◎ 时间不够用? 去年我到北京参加一次论坛,跟许多北京工薪阶层的年轻人有过交流。我们讨论压力,但话题一开始就提及了“时间”。时间,它是不断加大人们压力的最直接的“凶手”,几乎每个人在向我诉苦的时候,都会说到时间问题。 有一位在CBD上班的年轻女孩对我说,她被领导催得太急了,有时半夜给她打电话问工作做好了没有。“我连化妆的时间都没有,恨不得刷牙洗脸上厕所都能在地铁里面解决,我该怎么办?” 如果这样下去,她觉得自己早晚因焦虑而死! 还有一位年轻人,他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他说:“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就算我把每一秒都利用起来,也完不成手中的任务。有时我会故意放弃,采取一些拖延的方式,这样反而能让我好过一些,因为我逃避掉了这种压力。可是,当我苏醒过来准备再次投入工作时,我发现压力更大了,焦虑也更严重了!” 迟到后的正确做法 没错,迟到焦虑,它是如此顽固地纠缠着我们每个人。它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有的人每天早晨都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因为他要赶紧去公司报到。 “完了,又要迟到了!” “不好了,还有半个小时就要交上报表,我还有一多半的工作没做呢,怎么办?领导又要骂我了!” “客户在酒店等了我十几分钟了,我却还堵在四环,赶过去就得下午了,我快急死了,谁能救救我啊!” 这些充满焦虑与抱怨的语言,都是办公室一族最常说的话,也是工薪族普遍的心声。 迟到似乎已经成为每个都市人都要面对的困境,只要一睁开眼睛,迟到焦虑立刻准点降临,特别是闹钟没有准点把他们叫醒的时候。你看路上那些神色焦灼的人,他们要么不耐烦地盯着手表,要么双手交叉来回踱步,要么因为一辆自己招手了两分钟的出租车被别人捷足先登而生气地跺脚,几乎不用证实我们就可以猜到他们背后的场景: 在起床洗漱的时候,他端着刷牙的杯子,脑子里已经在想着马上要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 在对着镜子匆忙化妆的时候,他已经在担心变幻莫测的路况,一直在祈祷不要堵车,希望自己可以一路顺风; 在出门之后发现果然一路红灯,再看看时间快到九点了,这时手心开始冒汗,因为老板那张狰狞的脸就挂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他。 接下来的一幕情景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你又迟到,这个月的奖金别想要了!”老板对他大吼。这时候,滴水未进的胃开始绞痛,呼吸都变得急促不安,身体像跌入了无底深渊……面对迟到,我们能做什么?很多人会说,除了干着急,我只能默默地等待灾难降临。 事实上,你有三件事可以做。 第一,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此时此时,除了焦虑之外,我还能做什么?”“你的焦虑会对解决问题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吗?”不要小瞧这无聊的反问,如果你无法辩驳,那你的心里就会默认:“反正什么也做不了,不如耐心等候吧!”这时候,你的心理状态就会由被动、无助转变为主动、掌控,你的焦虑值就会降低不少。 第二,问自己另一个问题:“如果我做一些弥补的事情,会不会减轻迟到的后果呢?”试了,不一定管用;不试,就一定不会管用。所以,你可以赶紧拿出手机,先与公司联系,确认自己现在的时间,告诉他们你出了一些状况,恐怕不能按时到达会场,并且真诚地道歉。如果对方对此可以理解,你可以告诉对方一个你预估的抵达时间,这样既可以让对方明确你的状况,还可以节省下等待你的时间。记住,你在备受“迟到焦虑”折磨的同时,对方也受到“等待焦虑”的煎熬。积极地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你减轻可能受到的惩罚,还能让对方不至于陷入被动。 最愚蠢的做法是什么?就是大多数人正在做的:听天由命,逃避现实。他们往往等到对方来催了才坦承一切,羞愧地说明情况。但到了这种地步,问题就不容易解决了。 第三,在你到达公司后,应该马上见到上司,诚恳地承认你的错误,不要为自己的失误和迟到寻找任何借口,这时候如果你着急地而且还带有诸多抱怨地解释“我也不想迟到,你知道的,路况那么堵……”这句话一出口,你就等着挨处罚吧!知道对方会怎么想吗?“只有你一个人的路况差吗?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出发?别人为什么不迟到?你这个人态度有问题!”本来真诚地认错并改之,事情就过去了,顶多是迟到罚款,你这么一解释,奖金和升职机会可能都没了。 以上三条你都做好了之后,就赶紧地忘掉这件事情,念念不忘会牵扯你的精力和情绪,如果你总是陷在迟到的尴尬中不能自拔,就很难投入到其他事情当中。告诉自己“我尽力了,我已经做完了所有能做的事”,这时候就安心地去处理别的事情吧! 不过,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来说,“守时”是一个重要准则。虽然偶尔迟到可以原谅,但如果你把它变成了家常便饭,那么你就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出了问题呢? 时间也要用在刀刃上 很多人有时间焦虑症,什么意思呢?总是对时间产生焦虑,不断地拷问自己时间够不够用,有没有用在刀刃上? 王先生总是容易焦虑,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他几乎每一分钟都在为时间焦虑。 “这种焦虑实在让我困扰极了,尤其是在放假的时候,我总是不停地担忧:虽然这段时间是假期,可我仍然不能浪费时间。我是否做到了最充分的安排?我对家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了吗?如果能安排时间出去旅游一下就更好了,购物也可以,只有丰富、充实、不闲着,我才觉得对得起这个假期,对得起我的人生准则。等我回头看人生的时候,我才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我没有虚度。” 王先生有着严重的时间焦虑症,他自己也明确地试图告诉自己要自我调整。“当我发现这种时间焦虑症越发明显的时候,我也告诉过自己不要太苛刻,享受生活、悠闲懒散一点又有什么过错呢?可是这种安慰的效果很短暂,等我将懒散付诸实践之后,我又会后悔自责。这种矛盾让我处在无法自拔的焦虑之中,有时候我很想知道别人都是如何度假的,他们是不是会度过很多闲暇时间,而且不用背负罪恶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王先生的这种时间焦虑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充实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做一个这样的人才不会遗憾。他的时间是花费在了自己身上,还有一些人的时间不够用,是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费在了别人身上,哪怕上班劳累了一天,如果有人提出要与他谈事情或找他帮忙,他也不会拒绝,因为他们的“自我道德审判”太过严格,他们生怕别人以为他自私或者清高,他们仿佛圣人,不想让别人为难而宁愿为难自己,他们总是在为别人服务,把时间都花在倾听或者安慰别人上,而如果他们没有做这件事,而是把时间花在了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他们再回忆起来的时候就会备受良心的谴责。 时间焦虑者的这种“热心”就像一种无形的绑架,反而会让他们自己的情感处于真空状态。时间都用在了别人的身上,自己的事情反而只花了少部分的精力,看上去忙碌充实的生活,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因为人生的意义是为自己活,而非为他人。 学会说“不” 那种“热心”的时间焦虑者,他们通常不会说“不”。别人有求于他的时候,即使他不情愿,也会在短暂的犹豫中说“好吧”,其实这就是在为自己太慢说“不”挖了一个陷阱。你预留的时间本来是要做其他的事情,只要别人一插手,原本的计划就会被打乱。那些着急等待处理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很多时间焦虑的人会在焦虑烦恼中挪用更多的私人时间,来堵上漏洞,结果导致他们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的时间为什么那么无私呢?你为什么不考虑优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呢? 这并非是我在鼓励人们自私自利,一个永远自我优先的人当然令人讨厌,他的人生观也绝对是不受欢迎的,然而一个不会说不的人,他的人生观就是成功的吗?不尽然。人们只有先学会对占用自己时间的人说“不”,找回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然后重新安排,这样才能既活出了自己又能照顾别人。如果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那是因为你的时间被“偷”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在霸占你的时间,虽然你知道自己有更紧要的事情需要这些时间,但不会拒绝就成了致命问题,这不仅会让你在“好人”的路上疲惫不堪,而且还会让你逐渐丧失助人为乐的快乐感。 首先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从忙碌的生活中暂停下来,为自己留出片刻宁静,等到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了再去想如何帮助别人,效果会比你在忙乱中帮助他人更好! 时间的合理支配 拖延症,已经是每个人都深恶痛绝的坏习惯。人们总是在事情的最后关头咆哮:“我为什么总把事情拖到最后?我该怎么办?”可是咆哮过后,他们又会继续拖延。 人们乐于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是从各种做事情的坏习惯开始的: ■ 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先放放,做另外一件事情; ■ 时间还早着呢,我可以先休息一下; ■ 这太难了,我头痛不已,算了,最后总有解决的办法; ■ 这次太紧急了,我的时间不够用,我不能责怪自己,如果有更多时间的话,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 还有很多问题,如果这么交上去,也太草率了。我绝对不能让上司失望,他的期待那么高,我还是想办法往后推一下,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你看,你为自己找到了各种拖延的借口——它们听起来都“合情合理”,对你十分具有说服力。所以你听从了这些内心的“呼唤”,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预想的结果和充足时间根本没有,反而是你把事情搞砸了。 但事实上,很多拖延症并不难攻克,一些人因为懒,另一些人是因为不自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认识到问题并改正才是解决之道。 首先,要揪出拖延的元凶,你可以自我检查一下,你的拖延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的时间可以任意支配吗? 很多上班族的大部分时间是不由自己支配的,甚至在私人时间,只要老板一个电话就得立刻出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时间是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不让各种繁杂事务纠缠。 比如,我的工作是做数据,那些打印跑腿的事情我才不会“顺道”去做;我有更重要的工作,没有预约是不可以随便打乱我的计划的;我在单位很烦,但这些麻烦绝对不能进我的家门。 其次,拷问你自己,如果你有很多自由的时间,那这些时光对于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地理解,如果你感觉很累,希望能有很多时间睡觉,那睡觉的闲暇对于你来说就是恢复精力;如果你感觉烦恼,你希望有一段假期去旅行,那么自由的时间对你来说就是心态调整。反正,如果你是为了自由而自由,这些时间没有任何安排,只想得过且过,那么自由时间就没有意义了。 ◎ 房子与孩子 有调查表明,内地大部分人存在轻度的“神经质”和抑郁症状,并有少数人患有抑郁症。特殊的国情造就了这种现实,过度竞争的社会使得人们必须通过高强度竞争,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资源太少,人口太多,使得机会均摊下来少得可怜。巨大的现实社会压力,成为了人们焦虑的根源。 比如房子,它现在已经可以轻易地撼动人们现实承受力的底线。我们的学习、工作以至后来的社会生活、职场潜规则,一切似乎都是奔着钱去的,就算打着“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的旗号,最终这些努力的结果都将付诸到一所房子上,然后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对于很多在城市中打拼奋斗的小人物来说,最让他们感觉无奈的是——他们的成熟竟然是放弃了那些曾经的梦想,只为了能够在城市中寻找一个接纳自己的住所。 空间焦虑 生在这样的时代,就无法逃避社会的现实。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房价一天高过一天……在炒作中房地产泡沫竟然被搞得几近爆炸。有钱人将钱投资在房产上,他的钱就像潮水一样越涨越高,且没有退潮的意思,堂而皇之地炒房然后圈钱,竟没有一丝怜悯。而对于穷人来说,钱不停地在贬值,他们可以时刻感觉到这一点。 十年前的一万块钱可以成就一个富翁,可如果他们把钱留在手里,今天连一个平方的房子都买不到。辛辛苦苦攒的钱,最后连房价涨的零头都不够,即便你借遍亲戚朋友凑够了首付,每个月的房贷又把你绝大多数的工资转账给了房地产商。于是,房地产商继续炒房,房价继续上涨,他们从“穷人”手中赚到越来越多的钱,继续压缩“穷人”的生存空间。 社会的现实让我们成为了众人竞争的炮灰,事实上我们这样的小人物所谓的实现理想,不过是在为少数真正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提供便利。当然,当你把钱换成了房子,你不会知道这些送给房地产商的钱是用来难为你和你的下一代的。我们逐渐在奋斗中失去了棱角,变得庸俗。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空前的,即便你是个强者,承受了这所有的压力,走到了向往已久的高层,但那些人情世故、那些矛盾冲突和职场的潜规则,早已将你的幸福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当你感觉幸福离你越来越近的时候,其实它早已经离你远去。 孩子:无法逃避的压力! 我们刚刚经历了“买房问题”,当我们携手走进填满了房贷、借款的住所,面对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时,婚姻的幸福感还有多少是可以保持原形的?然而紧接着我们就要面临更大的问题——养育孩子。 上海女孩丽丽喜欢孩子,她认为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一想到养育孩子的问题,丽丽动摇了。她的好友在前不久生下一个男孩,紧接着她就听到了朋友的抱怨——吃不消!在怀孕期间除去日常的正常开支,仅医院检查、婴儿用品、营养开支三项就花费了近7000块钱。产前假使得她每个月只能拿到三百块的工资,产后四个月的假期更是让她雪上加霜,不仅如此,年底的奖金也无望了。 当然,婴儿在成长的每一个月几乎都是用钱砸出来的,奶粉、尿不湿等等婴儿用品,每个月都要耗费几百块钱。让丽丽更感到担忧的是,她的另一个同事有一个四岁大的女儿,而她每年的开销比丽丽一年的工资还多! 养育孩子同样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压力,有时父母们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有多少人的父母可以不用子女照顾还能补给子女?如此,绝大多数的中国夫妻意识到,没有存够钱就不能生孩子,因为任何人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刚一出生就受苦,刚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 “我停不下来!” 压力是什么?它是个体对于各种刺激做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这些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会让人做出相关的反应。压力源也是不固定的,针对人的不同情况,包括性格、环境等,它可能是纯外界的因素,也可能甚至更多是内在的原因,比如人对于压力的认识和紧张状态。 家在澳洲小镇的工作狂纽格文发来邮件,他说:“我每天想的只是工作,想停也停不下来,压力大,总是失眠,我是不是病了呢,我应该怎么办?” 这里我们看到,“来自事业方面的压力”使纽格文先生掉进了一口深井,他需要爬出来,但他因完不成这个目标而无力做到。于是,他就像一个等待救援的落井者,每时每刻不停地攀爬着、呼救着,始终如此。在这里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压力成为了一种动态情境,它确实也是动态的。在这种动态的情境中,一个人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与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后果:我们认为结果是相当重要的,但它却又是不确定的。 于是,由外压导致的内在压力也产生了。 一气呵成的弊病 有的人在做事情时,会有一种有始有终的“趋合心理”。具体表现在:“我既然做这件事,就要一口气做完,然后休息,等待下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无法一口气完成,我就没办法轻松自在地休息,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 对上班族来说,这种焦虑在他醒着的所有的时间内,和他几乎是如影随形的: ■ 我的书桌上堆满了文件,都是很急的工作,但我只看了几页。 ■ 我马上就要出差,电子邮箱里还有几十封未读的邮件,他们都来自于挑剔的客户,想必都是催我回答某些问题的。 ■ 笔记本上的“待办事项”已经排到了好几天以后,我却只做到了很少一部分。 ■ 工作这么多,偏偏明天就是女朋友的生日了,老板又让我明天留下来加班。 公司刚刚起步时,我也经历过上述焦虑。即便现在,面对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客户,我有时也会感到自己步履蹒跚。是的,我总是处在“工作还没做完”的趋合焦虑期,总想赶紧结束,赢得一个喘息之机,但却始终触摸不到。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受,说明我们的体验是相同的,必须正视这种焦虑根源,并且采取调整之策,强迫自己先停下来,歇一歇,忘掉这些问题,才能矫正“方向盘”,找到一个令自己感到轻松的方向。 干不完的活 美国航母机械员詹姆斯•琼有过这样的感受,她说:“活太多了,一天24小时,就连在卫生间的时光也不是属于我的。我幻想着过了今天,明天就可以歇歇了。但我每次都是错的,除非遇到回港休假,否则只要出海,我就闲不住,所以我快疯了。” 干不完的活?没错,在受访者中,他们大多都有类似体验。不过,在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事情确实太多了才让人焦虑,也不是它们的难度太大让人抓狂无法掌控,而是这些事情太无序。你需要做的,不是抱怨,也不是忙着吐槽,而是想办法把无序变有序,缩小趋合心理的“管辖范围”。 比如,你可以在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在左边那一栏按照优先级写上:“今天”。这是你在现在的12个小时内必须办完的事情,右边尽量写上明天、下礼拜甚至下个月再做也不迟的事情。 当你在完成这个简单的程序时,你会发现必须在今天处理完的事情立刻就少了一大半,是不是轻松了许多呢? 接下来,你只要专注地把这些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处理好,让它们不再留下烦人的尾巴就可以了——要处理得绝对干净,完成之后就可以在脑海中把它变成记忆。每处理完一件事情,就拿出笔用力地将它划掉。告诉自己,这个“用力的举动”会让你产生更大的动力,去迎接下一个需要被完成的事情。 “啊,终于完成了一件。”每天这样的感叹只需要三次,你的生活就会轻松起来,压力就会慢慢衰减,面对工作的动力也会与日俱增。 当然,在最后你还需要问一问自己:“这些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是我应该做的,还是因为我的大包大揽,才导致接下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是这样的话,该怎么办呢?我建议先让自己学会拒绝并且坚持某种原则:“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为何我还要踏入其中自找麻烦呢?”其次,学会找人分担你的分内事。假如有些工作确实属于你,你也要在合理的规则允许之内,为自己寻找协作伙伴。 当工作繁重时,学会团队作战和找人帮忙,对于缓解压力十分必要。 不要总和别人比较 解决方法很简单:你不要总想着和别人比较,也不要总计划比其他任何人过得都要好。习惯和别人比较,虽是人们不停工作和赶超的动力,但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你必须明白,你的生活主角只有你自己,个中滋味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就像我对学员海伦说的:“你的未来是你自己的,又不是他们的,何必为了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呢?” 海伦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变成工作狂了,是从她失恋开始?她不记得了。现在,她丢掉了一份工作,很快又找了新的工作,仍然不停地忙碌,总是没办法说服自己停下来,去接受自己,接受现状。 她说:“我要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比我在哈佛的同学出色,比我的同事出色,我还想超过上司,取代他的位置,成为更重要的一员。” 当海伦27岁生日时,她悄然意识到,自己已身陷焦虑。她的工作激情开始消退,身体越来越累,失眠增多了,皮肤也在变差。但她仍然停不下来,因为她没实现的目标太多了。 我给海伦的建议就是停止去跟他人对比,让她接受现在的付出——“你已经不会有任何遗憾了,海伦!身边还有比你更出众的吗?没有了!你虽然刚失去了一个工作,但高盛公司给了你新的职位,你拥有独立的办公室,超过中产标准的收入,每年1个月的年假,可以去马尔代夫旅游,可以去欧洲度假,这些都让别人羡慕;即便最后你只是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成就,你也没必要总是这么紧张,因为你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只要你不去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能很好地处理寂寞,处理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那么你的梦想就已握在你手,不必有什么担忧了。” 海伦最终明白,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她也不必非得证明给前男友看——那个抛弃她的男人。她完全应该坐下来,享受一下自由时光,然后把压力像一把碎纸屑一样扔到窗外,让它们“见鬼”去。 人生最大的幸福 没有什么比丰富内在更重要的事情了,这比最大的世俗成功还要宝贵。如果你拥有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恰巧它又能保证你的生活,是你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你就为自己的人生赚到了幸福。 当你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你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这就是我们一路奋战的原因,也是之所以甘愿忍受压力的理由,不是吗?每个人不停地忙碌,为的并不是变成别人,也不是要改变这个世界,而是找到自己、肯定自己。以最擅长的方式、最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方式站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快乐,并保护自己爱的人。 所以,坚持去保护自己的兴趣吧!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兴趣发扬光大,然后你就可以变成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全部意义。 就像我在课程上常对学员说的:“当你感到自己孤独无助的时候,永远不要逃避,也不要立马去找别人倾诉。最好的办法是静下来,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是否已把它们列入人生目标,是否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实现它们,这时你一定能找回你自己,解开心中的谜团。” ◎ 忘掉追赶者 焦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处不在的“别人”。就像海伦的体验,由于别人的存在,她的内心充满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无数的“别人”中间,和他们构成一种复杂的竞争关系。比如很多人面对社交网络时会感到一种存在焦虑,于是会把自己精挑细选的照片放到个人空间或公共论坛,或定期展示自己的成就,意图赢得胜者体验。 但是他们发现: 总有人比他的工作好; 总有人长得比她漂亮; 总有人的生活比他丰富多彩; 总有人比他有钱,比他付出的更少却可以获得更多。 这不只是一种错觉,而是无数人真实的体验。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就连“跳舞的姿势”都要拿来对比评分,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在天平上比拼高低的呢?所以人们开始焦虑:“为什么他这么好,而我这么差?为什么他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而我怎么做也做不好呢?”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就算真正优秀的人,在你眼里总是轻松和毫不费劲地经营生活的人,也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不过你没有看到罢了。在你被他们的光芒所吸引的时候,你没能看到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当你在羡慕和抱怨时,他们正挑灯夜战。 当你偷懒时,他们正查找资料。 当你为了减肥写下又一个注定作废的计划时,他们已经在去往健身房的路上。 在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人正沉陷在这样忙碌而又焦虑的人生中呢?几乎所有的人——不管他们是不是成功者,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类似的强烈体验,他们不敢停下来,因为害怕一旦停止脚步,就会被身后的追赶者超越。可他们又总是拿这些对比宽慰自己,为失败和认输寻找借口。 赢家的焦虑:总是强求胜利 事实上,真正的大赢家都不是“好胜”的。假如你凡事看开一点,别太强求胜利,而是专注着自己,你将好过很多。 在我接触的几千位学员中,他们有的人十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觉得别人相貌超过自己就厌恶;发现别人获得荣誉就会窝火;看到别人获得了财富就生气,哪怕只是数目很小的一笔钱,地段很差的一栋房子;感到别人人缘比自己好就不自在;听到别人提升就眼红得要滴血。 “我害怕别人比自己的成绩好!”这是一名中学生对我敞开心扉谈到的苦恼。他不能容忍有人跑到自己前面,哪怕让他屈居第二也不行。甚至于,当他和同学并排行走时,漂亮的女孩多看了同学两眼而不是他,他立刻就会有一种屈辱的心理体验——“屈辱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对身边这位同学的好感都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讨厌、鄙视、不屑并且夹杂着嫉妒的复杂心理。 事实上,这并不仅是小孩子之间的竞争游戏。在成人世界,对于追赶者的“恐惧”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煎熬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们的内心都难免有这样一种错觉——我不希望别人过于顺利地进步,或者轻松地超过我,我必须展现自己的实力,来赢得这场战斗。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当然不清楚什么叫作“共赢”——即便知道,潜意识中也不会倾向共赢的。人类生来就具备胸怀狭窄、目光短浅的本性,这些都是围绕着人性的自私服务的,保证让自己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而把对手踩在脚下。 面对这么严重的焦虑因素,我们就没有办法吗?自私到底,竞争到死?那太累了,当一名学员期望让我帮他放下警惕心理,从而可以使自己轻松一下时,我告诉他: “你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并不乐于帮助他人,不想让别人变得更强,不想看到有人超过你,那么你从这个过程中究竟获得了什么特别的利益呢?” 他耸耸肩:“我能享受一些领跑的快感,得到来自上司或亲人的夸奖、赞美。” “别的没了?” “没了。” 看,假如你是一个真正明智的人,这时你就知道,你获得的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巨大——这只是潜意识的一种急迫的渴望,而不是严峻的现实需要。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它完全可以变得轻松有趣、快乐和谐起来,每个人都不会因为你不拉他一把而终生落后的,也不会总是落在你的后面,虽然你跑得非常快。 当你害怕他追赶上来时,你还可以这样想:假如多年以后,我们在某一个时刻偶然相遇,那时,他将会用一种什么样的目光来打量我这个曾经不愿意帮助他的人呢? 改变关注的焦点 有一位在上海生活的年轻人给我写信说,他刚大学毕业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过得并不如意,按他自己形容的话说,就像在一个黑色的匣子里和别人玩着“逃生游戏”。 在邮件中他说:“只有一个人可以逃生,即便获得了第二名,也会万劫不复。我每天都有这种感觉,无论怎样安慰自己,我都摆脱不掉这种强烈的害怕被人超越的恐惧。” 通过交流,我发现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只在乎“第一名”的优秀学生。他不能容忍有人的成绩超过他,比他更受关注,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他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甚至产生浓烈的妒嫉。他与每一个人较劲,上班以后也同样如此:与同事展开一场暗战,要超过对方,并且不允许他们再次赶上来。 这样的生活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他的关注点不是他自己,而是好的名次——“我必须是第一名,同事或同学不能赶上来。”一直以来,他只在乎名次,害怕有人对他造成威胁。所以,这成了他获得关注和体现自我价值感的砝码,更是他的内心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来源,因此也就造成了严重的压力焦虑症。 要改变这种压力焦虑,唯一的办法就是转移自己的关注焦点。他需要充分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然后去关注竞争的过程,而不是竞争的结果。 “有人追上你,会发生什么呢?” “什么都不会发生。” “如果你不是公司的最佳员工,会发生什么呢?” “哦,实际上,什么也不会发生,除了我自己有点失落。” 这会帮助你认清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并冷静地解读可能发生的结果。你还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一方面自己是什么样的,别人又是什么样的。 问一下自己:“我跟别人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这样思考的目的在于,真正能够以别人为参照点,以自己为关注点,在新的参照系下,重新找到你自己的坐标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沉陷于“担心被别人超过”的焦虑情绪中,一味追赶别人的脚步而迷失掉自己。 你不是一个人 也有人为了摆脱压力,选择出去旅行。华盛顿的D小姐前两天就告诉我,她扔掉自己的工作,独自一个人到外面旅行,但她转了一圈回来后,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自己仍然非常焦虑。 她说:“许多专家推荐我去旅行,因为这能让我忘掉竞争,不再想那些头疼的工作,不再担忧业绩被同事超过——这些事让我的脑袋快炸开了,就像里面装了一吨炸药。”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恐惧身后的追赶者。只要身处这个环境中,你就摆脱不了这种随时可以把你摧毁的压力。所以,听起来旅行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旅行可以让你暂时脱离这个环境,以另一种视角欣赏这个世界。 但是,假如你的内心没有做到根本的改变,那么你不管走到哪儿,它都无法为你要面对的现实带来多大改变。你要做的工作还是那么多,你的同事还是那么功利,你的上司还是整天盯着你,像19世纪的资本家一样,用“鞭子”驱赶你没日没夜地为他效劳。 内在的环境没有改变,外在的环境你就永远战胜不了。反省自身,换一个角度审视身边的环境,你会发现有许多人和你是一样的,这时你就会意识到,单纯地躲避环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总是有人不喜欢,所以压力巨大,感觉自己被孤立了。但事实上,又有谁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呢?我们在压力的“深海”中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在”。因此,请不要太在意身前的领跑者和身后的追赶者,每个人其实都只有一墙之隔,面临的压力是类似的,区别只是处理压力的办法不同。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每个人都会焦虑,每个人都会不如意。区别在于,谁能扛得住这些压力,谁就可以从中脱颖而出。 所以,从今天开始,别再抱怨,也别再焦虑。你要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忘掉现在的压力,摆脱当前的焦虑,你的明天就可以做到轻装上阵,而不会被压力拖垮。一个美好的未来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你,一定会,我们没有必要在压力面前输掉今天,顺便把明天也输掉。

本文摘自《你为什么总焦虑?》


   作者通过7年的深度调查,从15万份真实的案例中列举了一系列焦虑的基本类型以及表现症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引发焦虑的原因。他用有趣的案例,简洁精准的语言,向你揭示了引发我们愈加焦虑的核心因素,总结了一系列方法,力求使我们减轻焦虑,乃至避免焦虑。剖析的这些原因以及调节方式正是如今人们所急需的。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能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 其实,每个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症状,它可能是关于你的家庭、你的事业、你的生活等等,正常的焦虑情绪能够帮助我们面对突发的事情,但是长期的焦虑情绪却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议你用这本书来调整你的焦虑情绪!也希望这一本书可以让你从此告别焦虑!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