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做的事,后必再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
传道书一章九节
圣经中充满智慧的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留下了这段话语,确实,以所罗门王的智慧而言,对他来说太阳底下应该是没有任何的新鲜事。虽然我们的智慧远远不及所罗门王,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段话语中了解,其实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也因此,回顾过去往往能够让我们从中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过去的人用飞鸽传书来交换信息,现代的人用邮差取代鸽子来传递信件,当然,如果你用的是电子邮件或者手机短信,则是连邮差都可以省了。我相信,未来可能会发明更快速更便宜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是人类沟通联络的基本需求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模式罢了。
人类的基本需求从来没有改变,同样的,人类的基本欲望也从来没有改变过。2007年美国的次级贷款造成了美国的房地产持有者及金融业的巨额亏损,然而不到几年的时间,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就出现了快速的膨胀。这些房地产投资者的贪婪让他们忘记了“已有的事,后必再有”的这项铁律,人类的历史就像播了几百次的周星驰电影一样,一直在重复上演,而观众还是百看不厌。
综观古今,见树又见林
《世说新语·方正篇》提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虽然这是在嘲讽当时年幼的王献之不懂得“樗蒲”这项游戏,然而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常常犯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这样的毛病。当我们在分析经济或者产业的发展趋势时,我们很容易用短时间内的数据或现象来作为判断长期趋势的依据,这样的做法就有如我们拿着竹管去窥视一头花豹,不管你在竹管内的视线怎么移动,你的眼界始终就只能看到花豹上的斑纹,而无法窥得全貌。而当你只看得到斑点,却没有警觉到这头花豹正慢慢地向你逼近时,这是相当危险的。
我并不是在说观察入微是件不对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才刚在第一章讲过,该用放大镜去观察每一个可能的细节,因为很多的趋势在形成的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征兆,而透过这样的观察则是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线索,也就是花豹身上的斑纹。但若你想要进一步地看清楚整幅图画,看看这个斑纹的主人究竟是谁,那么就应该丢掉你手中的竹管,向后退个几步,你将会发现在竹管中的斑纹已经变成一头活生生的花豹了。
谁是NO.1
1980年代,由于《广场协议2 》之后日圆兑美元大幅升值,美国资产对于日本人来说,变得相对便宜,日本企业纷纷捧着钞票要收购美国企业。当时曾经发生一栋美国大楼出售价格为4亿美元,而日本人为了想打破金氏纪录,却愿出6亿美元买下这栋大楼的荒谬行径。日本企业在美国的收购行动于1989年达到巅峰,在这一年Sony以34亿美元买下美国文化产业代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而三菱集团则以13.73亿美元买下美国纽约的知名地标洛克菲勒中心。
美国舆论甚至以“日本二度入侵珍珠港”来形容这样的情景。
哈佛大学教授传高义(Ezra Vogel,1930~)曾在《日本第一》(Japan Number 1)这本书中写道,当时的美国深陷停滞性通膨,失业率接近二位数字,而日本工业竞争力优于美国,国民平均GNP已经超越美国,因此日本即将取代美国这世界霸主的地位。然而,这样的预言却是从来没有实现。日本在1990年的泡沫破灭事件之后陷入了失落的二十年,与美国的国力差距是愈拉愈远,当然这也让前述在美国大肆采购的企业蒙受了严重的亏损。
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公司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的投资额为2 188亿日元。但是,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实际租金不到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准,而此时日元则继续大幅度升值。经营不善又加上汇兑损失,1996年,三菱地产公司不得不宣布洛克菲勒中心专案失败,并以3.08亿美元的价格将它卖回给洛克菲勒集团,整起并购案损失超过10亿美元。
20年后,中国GDP超日赶美,而美国则深陷次贷风暴的泥淖。一时之间,“中国第一”的论点又重新成为全世界热门的话题,一般预料最快在2025年,迟至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会超越美国。美国皮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于2011年初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的经济强权,而只有31%的人认为美国经济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放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的这10年,或者次贷风暴后的这几年,我们很可能真的会认为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强权,毕竟以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率来看,确实是远远地超越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然而我们只要将评估的时间拉长,把上一个挑战美国霸权的日本放进来一起作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场景又要再度上演。
1980年代的美国虽然在汽车工业上输给了日本,然而却在当时发展了电脑工业,诸如IBM、苹果、微软与戴尔都在当时陆续地加入了个人电脑市场的行列,这让美国的个人生产力再次往上升级,因而弥补了汽车工业衰颓的局面,而重掌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2010年之后的美国,IBM早在2004年就把个人电脑事业部门出售给中国联想集团,而台湾的电脑品牌如宏基与华硕也在近年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几乎已经没有自行生产电脑相关硬件设备的能力,甚至于连前一个世代的网络业者雅虎,也传出要被中国阿里巴巴收购的消息。然而现在的美国所发展的则是新一代的网络服务与软件,诸如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与苹果,等等,这些产业就有如1990年的电脑产业一样,将会在未来带领美国再度走出困境,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许多人认为光是靠着网络产业的发展,真能带领整个美国的经济向前迈进吗?这样的思考方式基本上是落入了线性的思考陷阱。以我们在第一章所举的英国工业革命为例,科技发展的核心是蒸汽动力,这是人类首度以机械动力来取代人力、兽力或自然界的动能,这样的发展模式所受惠的并不仅仅是制造与销售蒸汽机的相关产业,当有了这样的动力来源之后,所有过去以人力和兽力为动力的产业,都能因为动力来源的转换而大幅增加生产的效率,例如纺纱机由人力与兽力改为蒸汽动力之后,就出现了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状态,甚至于在英国所生产的棉布价格还远远地低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布出口国印度。
同样的现象也会发生在1980年电脑时代与现在的网络时代,当电脑行业兴起,传统的各项行业导入电脑系统之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产值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当网络时代兴起,云端运算成为市场上普遍利用的营运模式,成本的节省与效率的提升都能让这个经济体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一个国家拥有科技领导的地位,其所受惠的并非只有科技公司,而是整体国家经济实力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有的时候,不需要放大镜,更不需要望远镜,其实只要看看后视镜,我们就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些什么事。
本文摘自《预见未来》
贸易壁垒兴起、1%与99%的对立、人才争夺战、科技交替下的大崩坏,以及小个体时代的来临,将会是未来全世界最重要的五大浪潮。我们的政府与企业是否已经作好准备?身处这浪潮中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改变?最后是乘风破浪或者被大浪淹没?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思考力!唯有当我们每一個人都能够自主的思考,去判断这一切的是与非,我们才有办法知道我们该追求的是什么,也才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別再害怕和別人想的不一样、別再盲从、害怕挑战主流与权威!作者在本书中给你勇敢运用思考的力量,温柔地改变这个僵化的社会,创造你所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