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董事长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要找到他的理念和思想的“核”,作者还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他成功的经验既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二是他的经营思想必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三是他能够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准确预测这些变化,进而为企业发展作出正确的决策。看的准,所以他不躁;想的透,所以他不妄;行的正,所以他不惧。
我很钦佩王董事长决策的前瞻性,也就是大陆企业家常说的“抓住机遇”。作者在研究台塑这个个案时,应充分注意并认真分析他决策时的内外环境,以前瞻性为突破口,以事实为依据,逐步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进而再准确把握他的经营理念、思想及其“核”。如果整个写作过程贯穿着同一个“核”,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新的高度,并可上升到共性的层面。
10多年前,我曾因工作需要担任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所以对两岸经济和台湾企业有所了解。台湾企业与世界融合的早,吃的苦多,发展的比较成熟,因此他们对“勤劳朴实”这句话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我和王董事长虽未曾谋面,但早已久闻大名。我曾听我的一位同事介绍说,她很感动的就是,有一次王董事长在宴会上看到别人在取菜时有菜掉在转盘上,于是他把它捡起来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吃干净。一个产值占台湾GNP百分之十几集团的董事长如此节俭,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他节俭得有资格、有底气、有雅量。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不管什么所有制企业,要搞好都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不论是私企还是国企,或是其他形式的企业,都要讲究良好的回报。对一个企业来说,利润多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念。其实理念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总政策”,它推行的基础是企业制定出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老板在与不在都一个样,企业会按照规章制度去运作,去传承。
这本书中写到了王董事长坚持朴实的价值理念,做成一流的事。王董事长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事情定要做到一流,本钱也定要是一流,不该花的钱绝不花。有的企业做的好,有的企业做不好,原因可能就出在领导人的理念上。但是理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我想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落实了责任制。从这个角度说,理念和思想的“核”是什么,“核”就是责任心。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坚持正确的理念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我印象很深刻。希望可以借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两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世界接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说引出人们认识和思考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王董事长从一个小小的米行做起,发展到目前这么大的一个集团企业,从经验到一整套的理念,实在都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交流和借鉴的地方。他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有很多好的做法,尤其是经营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机制和规章。我想,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无论是台湾也好,大陆也好,两岸一定要携起手来,才能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做出贡献。在这一方面,企业家的力量不可低估,也不应该被低估。
李荣融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