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五清福:考寿终
2008年10月15日,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在美国新泽西(New Jersey)台塑总部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受“考寿终”。太平洋万里碧波未能阻挡强人逝世消息对台湾社会的冲击。台湾媒体头条和台塑旗下股票“首当其冲”,9万多名台塑员工,10家上市公司所辖的众多分子机构牵动着各方人士的神经,经营之神的悄然离去搅动整个台湾社会。
那一刻,一股浓浓的伤感笼罩着台湾宝岛: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画家黄永玉致大文豪沈从文的悼词)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说,王永庆过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鸿海强人郭台铭在王永庆灵堂前执父子礼,曾三度行跪叩大礼。郭台铭哽咽:“对我而言,他不只是严父,也是慈父。”,“真正的英雄都是死在战场上!”他感叹台湾时下少有年轻人具备王老的吃苦精神。
王永庆,一位无法轻描淡写的魅力老人,一个不可复制的经营神话。
因为这位企业强人用了77年时间(1932—2008年)把一家兄弟米店打造成台湾最大的企业王国,一生心无旁骛,沉浮于商海之中,见证了台湾经济一甲子的波澜起伏。而谁曾想到,这位商界巨擘竟来自有着横渡台湾海峡黑水沟,过唐山(中国大陆)经历的茶商之家。
勤劳之家
20世纪30年代初,台北新店直潭,青山环抱、绿水绕村,住在村里的几百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淳朴而艰辛的农家生活。当年正是从这里出发,满身青涩的王永庆带着几分稚气走出家门,经三叔王水源介绍到台湾南部嘉义米店当学徒。
在王永庆的记忆中,每天晨曦时分,父亲王长庚利索地钻出被窝,然后快速整理收购茶叶的工具,母亲王詹样早已起来在忙着为父亲准备早饭。每年的茶叶收购季节,父母鸡鸣即起,为一大家子生计而辛苦操劳。父母的辛勤劳作给长子王永庆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勤劳辛苦的永恒记忆,成了台塑集团勤劳朴实的精神胎记。
父母每天凌晨钻出被窝的情景影响了王永庆一生。他从中悟出,钻出被窝那一刻是一种临界突破,只要突破了临界点,后面的事情就会轻而易举。而正是对这个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让王永庆一生受益无穷,促使他率领台塑集团勇破无数临界点,让公司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王永庆说,从0分提升到80分不难,但要从80分更进一步到90分就难多了,这是一种临界突破,必须特别努力,要现代化与合理化才做得到。他常说,我们不要先求胜过别人,不妨先求超越自己,打破自己原先的记录。今天要胜过昨天,更要经得起考验。例如在比赛中,或打倒别人,或被别人打倒,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差别。但打倒自己的记录更有意义,不管是胜是败,我们有了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竞赛中,要不断超越自己,力求更佳,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王永庆言传身教下,勇破“临界点”意识已经传承给了下一代。谈起这个影响父亲和公司甚巨的小细节时,王瑞华感叹:秒间一掀胜何勇,志差一尺万事休!王永庆认为,要突破一切所必须具备的决心,就是不能满足,不能放松,对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追求到底,要搞清楚”的精神。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新店溪的一家茶农之家,母亲在王永庆出生时自己动手剪断了脐带,随即下床准备一家人的饭食。脐带剪断那刻,王永庆似乎已经完全继承了父母勤劳朴实的基因。几十年中,勤劳朴实成了台塑人的文化胎记,也是公司竞争优势的DNA力量。
看着自己的长孙,身为教书先生的爷爷王添泉为孙子取名永庆,而正是这个名字寄寓喜庆的孩子,数十年后给台湾经济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个从山坳里走出来的茶商之子。
王永庆上学
在日据时代(1895—1945年),读书人难以养家糊口,身为私塾先生的王添泉没能让儿子王长庚上学读书。但是,作为家里的长子,尽管家境困难,父母还是决定节衣缩食送王永庆上学。七岁那年,王永庆进新店国小念一年级,成了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90%的村民都是文盲的时代,上学几乎是一种奢望。由于生活艰难,王永庆的很多小伙伴都在家帮衬家务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成了当时极为普遍的“放牛党”。同样,七岁的王永庆也要开始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数十年后,王永庆参加自己小学同学同窗会,看到同龄人都已白发苍苍、家境平平,感叹不已。
像勤劳的父母一样,每天一大早,小小年纪的王永庆快速钻出被窝,首先灌满家里的水缸,然后步行3公里山路去上学,这当中还要涉渡两条小河,放学回来的路上顺便扛回一包猪饲料。每天徒步爬山涉水4个小时,让这个山里娃练就了一身好筋骨,为日后肩负台塑重担“塑造”了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
像很多小孩一样,年幼的王永庆对每天繁重的家务视为正常,没有特别反感,也未感无奈。艰苦的?年生活让王永庆经历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考验。与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家一样,早年的磨练,让王永庆“不为物喜,更不为己悲!”
50年(1895—1945年)的殖民史是台湾老百姓的梦魇,当时台湾社会各个阶层都被日本人把持。台湾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政府和企业的要害部门出任重要职务。因此,“读书无用论”在当时成了台湾底层社会普遍的思绪。由于不知道读书的目的,加上繁重的家务,王永庆小时候并不喜欢书本,学习成绩平平。每次假期,王永庆只有等到快开学时才匆忙把假期作业补上。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并不懂上学目的的王永庆开始远离书本,甚至跟同伴玩上了纸牌,成绩总是在全班最后十名以内。
“念小学时,对书本没有兴趣,也从来没有认真读过,我常常想那个时候如果我认真一点,说不定还可以继续念初中,甚至高中,这样的话,我今天就会更进步了。可是那时候实在不清楚念书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如果不知意义何在,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辛苦。”王永庆回忆早年的求学生涯,显得有点后悔。少不更事的切肤之痛,让王永庆日后经营企业特别重视“目标管理”。
好不容易熬到小学毕业,王永庆的求学生涯戛然而止。经常饥肠辘辘的王永庆已经长成了毛头小伙,但在封闭贫穷的家乡,难以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老家的落后和闭塞可以从王永庆与爷爷的一段对话中窥探一二。那时吸食鸦片在台湾社会司空见惯,王永庆问爷爷王添泉,吸鸦片好吗?作为知识分子的爷爷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因为鸦片让男人不至于离家外出,游手好闲,吃喝嫖赌,荡光家产,可以把人束缚在家里保住祖产。[ 摘自王永庆回忆文章。]这是王永庆早年接受“追根究底”思想熏陶的源头。
当时乡下长辈大多有吸鸦片的习惯,王家左邻右舍都有正式的鸦片准证,凭证可以堂堂正正吸食鸦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亲王长庚因邻居友人供应方便,时常接近而嗜鸦片。母亲对此提出最严厉的抗议,因而经常引起两人吵架。王永庆回忆说:我特别记得,母亲认为吸鸦片上瘾之人,等于自毁人生前途,甚至会波及一家人,陷入贫穷困境。虽然今天鸦片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由于母亲对鸦片烟存有如此严厉的警惕心,也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所以从小对我产生影响。今天我之所以特别关注吃槟榔问题,回想起来,应该也是从小受到母亲影响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定律,人的心理定势(或者叫心向)往往成型于童年时代。环境对这种定势的塑造至关重要,这种成型于不经意的童年记忆往往影响了成年后的人生之路。因此,在探寻王永庆成功的心路历程中,对其早年生活环境着墨甚多,以解“神秘”之源。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性格密切相连。地理环境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影响很大。生活在多山环境的人,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相对于水乡泽国的鱼米之乡,生活在山村的居民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才能求得生存。王永庆后来也总结说,处于像台湾这种气候带的地方,由于资源匮乏,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出头之日。很难想象,日本殖民统治时的台湾竟然有50多个机场,在3.6万平方千米的狭小区域中,人们总会感觉到拥挤,竞争意识自然强烈。地少人稠的台湾更像一个历史悠久的“竞技场”。
此外,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基因遗传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作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个体的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但是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特征,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正如布特曼(Bultmann)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社会的各种影响,首先要被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去行动。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增强,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守纪律、负责心等性格特征,都是接受与领会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渐将这一要求转变为对自己的内部要求的过程产物。
上述理论一再表明,经营之神成年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性,是早年生活环境内外综合而成的结果,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生活信条都源于早年生活的切身感悟。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在《记忆看见我》中,把人的一生比喻成彗星,头部最密集的部分相当于人的童年,生命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个阶段被决定了。
学者艾立生在研究人的社群性格时指出,子女教育的体制纯粹是从人类真的素材中创造出来的态度结构。态度结构是人群中特殊天然情况,配合经济、历史的必要性而产生最适宜的条件。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成了必要的共同选择。台湾台塑集团作为汇集中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华人企业,无疑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创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炼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陆企业追赶国际同行的捷径。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台塑集团实地调研,采访了上百位台塑集团中高层及王永庆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参考了近千万字的台塑相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独家秘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台塑王永庆管理经营理念对企业永续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下篇侧重于阐述台塑王永庆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