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有没有道德原罪?
茅台不仅是目前中国人认可的唯一本土奢侈品,更成为公款消费的象征物。以至于提到茅台就与腐败挂钩,目前针对茅台的指责并非茅台本身的问题,而是茅台消费背后的问题。
茅台成为奢侈品是好事,2011年、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量力压群雄,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增速全球第一,而其中绝大部分贡献给了全球奢侈品牌。有个本土品牌可供消费,总比一无所有要好。虽然前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一再强调茅台不是奢侈品,但消费者并不这么看,2012年1月公布了“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茅台跻身其中,以12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品牌价值比奔驰和香奈儿还高。千金难买的广告效应,茅台大可不必如此羞涩。
无论是茅台拍卖价格还是茅台股价的十年强势都显示茅台不是普通的消费品。
茅台大行其道,是奢侈品在发展中的中国大行其道的缩影,并不是奢侈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三公消费与贫富差距下的蛋。我们总不能为了节俭,为了禁止三公消费支出,把所有的奢侈品一概取缔,或者禁止奢侈品进口吧!
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必然结果。提到三公消费或者茅台销量,就会提及另一组贫困人口数据。2011年年11月1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根据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人民币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最近10年时间里减少了6734万人,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追逐炫耀性消费导致的结果是,少数的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在全球领先。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房地产走向了高端投资品市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摇摇欲坠。
从道德上把奢侈品批倒批臭毫无意义,从理性的角度,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税收体系漏洞大到丧失了基本的公平,亟须建立保障基本公平的税收体制,放慢通胀期财富大转移的脚步。同时,也要正视财富的增加已培育出了奢侈品消费的土壤,有必要培育本土奢侈品牌。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茅台酒价格飞升与三公消费是否有关,但大部分人都相信有关。2011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5680人的在线调查发现,58.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高端白酒涨价的新闻,其中23.9%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至于涨价原因,在大多数受访者(84.3%)看来,涨价首要原因在于“公务部门消费量大,不在乎涨价”。其他较受公众认可的涨价原因还包括“商务宴请消费量大,不在乎涨价”(54.2%)、“人们越来越好面子,攀比风严重”(52.3%)、“厂商或经销商操纵价格”(47.7%)。可见,将高端白酒与三公消费挂钩,已经是主流民意。
抑制三公消费,公开三公消费,才能让包括茅台在内的高端白酒摆脱道德原罪。
2012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贵得多。上一碗鲍鱼多少钱,上一碗鱼翅多少钱?一定要始终贯彻勤俭节约,不倡导过度公款消费。但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和市场经营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
在什么位置唱什么歌,作为贵州省委书记,不可能忽视以下数据。2011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240多亿元,利税180多亿元,上交税费94亿多元,在贵州财政收入中占7%。茅台集团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和服务业发展。除此之外,茅台所带动的上下游行业,茅台所织起的千金难买的人情网,还有贵州大规模投资摆脱落后帽子所需要的大笔资金都与茅台集团的发展息息相关。
2012年3月,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表示,公款消费背后还是一种分级、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如果新财年一开始就能把钱分出去了,谁还来找你“跑部要钱”啊。项目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科学的研判机制和分配机制,谁带头制止三公谁倒霉!
茅台如果是真正的禁得住考验的奢侈品牌,就会摆脱三公消费的依附者身份而独立存在。如果在三公消费细目公开、公务卡等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茅台出现了销量与价格的大降,只能说明,茅台并非是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奢侈品牌,而是目前不透明、不公开的财政体系的寄生虫。未来财务越透明,生存空间也就越小。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
本书是叶檀关于当前中国经济观察与分析、未来经济预测与前瞻的倾力之作。它浓缩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智慧精华,与读者共同分享看懂经济趋势的全新视角,传授了理性投资的基本思维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对股市、楼市、金市、期货等领域的投资指导,对电商、传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业的经济分析,对百姓如何正确理财的建议等。可以说,这是一本个人投资理财、政府官员经济决策、企业高层资本运营、金融机构业务培训必读的财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