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历史有些相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同期,两地的科学与文明迅速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几乎同时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中国涌现了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先哲,希腊涌现了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大师。中国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被秦始皇焚毁,汉朝只继承了残存的文明。古希腊人的文明遗产也只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其中科学文明直到一千多年之后,才因为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重新回到欧洲大陆。
与罗马帝国同期的是中国东汉、魏晋时期。魏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淫乱的时代,士族饮酒服药(五石散等毒品),放浪形骸,尽情享受声色,崇尚空谈和阴柔美,玄学兴起。好男色,“狎昵娈童”成为一种时尚,且公然予以歌咏。美男子“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儒家东晋史家干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倮身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搜神记》卷七)。干宝评价“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干宝将这些现象与其他现象一起视为西晋败亡之兆,“胡狄侵中国之萌”。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西晋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於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文中提到“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认为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江统的建议也未被采纳。
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各派皇室宗亲和军阀们为了争夺权利,竞相雇佣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军队,大批蛮族部族潮涌般冲入华夏文明的中心中原地带。一方面是淫乱、礼崩乐坏的西晋王朝,一方面是剽悍的胡风。在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从永嘉五年(311年)开始,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作乱,开始了对汉人社会的大肆杀戮和抢劫,《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干宝在《晋纪总论》谴责西晋:“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贰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礼法刑政,於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应詹在给元帝上疏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望白署空,显以台衡之望;寻文谨案,目以兰薰之器。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晋书·应詹传》)。
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后,汉族人口急剧减少。部分汉人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东晋偏安江南,保存了文明。《晋书.王导传》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而北方五胡互相残杀,人口减少(有些民族甚至从此消亡),最后鲜卑族成为最大的赢家。鲜卑族地位高,从事军事,藐视农耕,结果在内讧中,人口减少;留在北方的汉族地位低,从事农耕,有着顽强的生育文化,人口不断增加,重新获得人口优势,鲜卑皇帝北魏孝文帝不得不实行汉化政策。为了补充兵源上的不足,北方鲜卑政权不得不大量起用汉军,甚至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这就为隋唐的建立创造了外部条件。加上南朝汉族政权的的主体汉族人口,隋唐的时候,汉族占有绝对多数,从而避免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历史在中国重演。在此后,一直到文艺复兴,东方文明一直占有优势。
有人说蒙古族和满族凭借很少的人口仍然征服中国,因此人口多少意义不大。其实正如商鞅所说:“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者同”。蒙古和满族能够征服中国,主要原因是汉朝之后(尤其是宋朝之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刻意弱化民间力量,虽然中国总人口多于蒙古和满族等民族,但是可以动用的力量反而不够。而蒙古和满族却充分利用他们的人口资源。但是蒙古和满族虽然能够通过武力征服中国的政权,但是不能征服中国的文化(必须靠人口)。最终这些民族反而被同化。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政权虽然被征服过,但是中华文化从没有被征服过。
本文摘自《大国空巢》
大陆版的《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持论更温和,内容更精简,数据更扎实,观点更明确,如作者在《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序中所言:“从文字来看,香港版去除了一些‘酒糟’,只浓缩为《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20%的内容,新增了80%内容……香港版里主要用的是自制的‘鸟铳’……这一版添置了一些‘枪炮’(复习了大学和研究生时学过的人口统计学,并向一些人口学者请教,使得方法更符合规范)。”可以说,这是作者的一本心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