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读者判断这些文章提供了多少通过经济分析来理解行为模式的“真知灼见”,我们要考察一下这些文章对公共政策及经济和社会变动所做过的分析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早期刊登的一篇文章(1985)预测美国的男女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另一篇文章(1990)指出,日本股市并没有受到“操纵”;还有其他文章认为,“产业政策”是件可怕的事(1985、1992、1993);最高法院的法官应设置任期限制(1990);美国黑人的经济情况已得到大幅度改善(1986);志愿兵役制非常成功(1988);以及国会议员的任期限制不是件好事(1990)等。
在国际问题方面,我们认为:瑞典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因此转轨中的东欧国家不应该照搬瑞典的政策(1990);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错,而是白人主导的工会及其他组织害怕黑人劳工的竞争而发挥政治影响力所导致的结果(1990);原油价格下降对西方世界是有利的(1986);所谓“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明显夸大(1991、1992);南斯拉夫和捷克等多民族国家可能会分裂解体,因为规模较小的国家现在已经可以在世界经济中立足(1990、1994)等。
虽然有些结论和分析目前还得不出真假的定论,但以我们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说,正确的几率是很高的。美国妇女的收入水平在持续上升;日本政府虽然付出很多努力,但一直无法以操纵股市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复苏;南非曼德拉政府一直在采取偏向于资本主义的政策;与杞人忧天者所担心的情况相反,世界人口自50年代以来已经翻了一番,而且全球人均收入还有所增加;另外,没有几个国家把所谓的产业发展政策真当回事。
当然,并不是每项预测都那么准确。虽然黑人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了,但黑人男性的表现却稍逊一筹,因为技术水平较低者的工资收入在80年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另外,日本经济复苏的速度没有我们原先预测的那么快,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预测到日本央行会采取那么强硬的货币紧缩政策。在温室效应方面,虽然现有的证据还不完备,但对这问题的关注在持续升温。我们坚持认为,《美国残疾人法案》大大增加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但这一点很难做到有稽可查。
我们相信这些专栏对问题分析的准确度很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有能力预见未来。不过,这些文章可以证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确能让人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到,人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行动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而仅仅从政治、社会或心理等角度来看问题的人,是看不见这个层面的。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到具体的主题,这些专栏文章被分成了若干大项,其中包括:政府管制、人力资本投资、国际贸易、移民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犯罪问题、环境保护、毒品及其他上瘾药品管制、劳动力市场、家庭行为、政治与政府、股市与管理以及老人与社会保障问题等。
本文摘自《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些文章以其扎实的经济分析,与随处可见的个人意见区别开来,广受各个阶层读者的喜爱,经典不衰。通常,专栏所谈论的当代问题,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加里·贝克尔的这些文章,即使是讨论那些已经忘却的问题,其分析也有助于学者、企业主管、经济爱好者及其他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随时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