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60年,投机商吓到了每一个人,包括准备竞选世界最有权势的职位的美国总统候选人。肯尼迪誓言在当年10月恢复用黄金赎回美元,以回应投机商对美国信用的攻击。
投机商看起来与常人并无二致,除了他们都抽古巴大个儿雪茄罢了。他们预期什么东西价格要上涨,就会事先买入以图获利;反之,他们就会先卖掉再以低价买回。一些投机商主打股票,另一些主打债券,还有一些主打橄榄球超级杯大赛的门票(倒票的“黄牛党”也是投机商的别称)。
1960年10月,黄金投机商考验了一把美国将美元维持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自1954年3月22日起,在有150年历史的私人银行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的伦敦总部,交易商之间就可以交易金块了。[45]黄金的自由市场价格有时也被称为伦敦黄金定盘价,它是每天由一些聚集在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董事会会议室的交易商,在悬挂在木板墙上的18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祖先肖像的注视下,经由拍卖程序确定的。[46]该价格的确定体现了金块供需的平衡,供需两方的单子都是从全世界的投资者、金矿、央行那里传递到交易商手中的。
美国财政部将伦敦黄金定盘价稳定在每盎司35美元上下不超过几美分的水平。如果存在超额需求就出售黄金,如果有超额供给就会入市买入黄金。1960年10月20日,再有两个星期就要总统大选了,投机商推测美国可能会放弃在自由市场上出售黄金的承诺,故而向伦敦交易商下达了无数买单,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当然投机商除外),金价蹿上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47]
在金价暴涨那天,保罗R26;沃尔克正坐在其大通曼哈顿的办公室里。之前两天,他观察到金价突破了35.08美元,在那个水平上美国财政部应该履行兑换黄金的承诺了。[48]他觉察到美国信用正经受考验。从以往来看,在这个水平上金价往往会下跌,因为私营机构(金矿企业和外国银行)会出售黄金,他们坚信美国财政部会守住35美元的防线。这些私营机构出售黄金的举动,实际上为金价制造了上限,而无须财政部出售黄金。
一位同事在门口把头探进沃尔克的办公室,似乎预感到了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他说:“金价到40美元了。”保罗盯着同事面如土色的脸庞说:“不可能,你是说35美元40美分吧。”[49]沃尔克甚至觉得每盎司35.4美元已经对美国的声誉构成严重的打击了,这个价格的出现就意味着美国未能履行义务。之后他们马上查看最新报价。1960年10月20日的投机性购买狂潮,实际上已经把价格扬升到了每盎司40美元这一前所未有的水平。
卢萨曾教育沃尔克以及其他曾在纽联储工作的同事们一个道理,即美国兑换黄金的承诺就如同民众追求幸福一样至关重要。他还建议肯尼迪在竞选时打出许诺美元不贬值的招牌。[50]报纸媒体的报道后来追溯到了投资购买的源头所在。“大量黄金需求来自欧洲大陆,特别是苏黎世……瑞士的银行家曾建议外国客户用那里的存款购买黄金。”[51]这些报道被那些神秘的“侏儒”苏黎世银行家指责为彻头彻尾的捏造,他们要捍卫自己的财富。但苏黎世银行家和投机商的说法很显然并不可信。
每盎司的金价从35美元涨至40美元,这意味着美元相对于黄金不值钱了——用术语说就是贬值了。此时用美元购买1盎司黄金就要多付出5美元。《纽约时报》的编辑用一句《圣经》中耶利米哀歌式的语言告诫公众:“我们都应尽力认真思考伦敦黄金市场传递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信息。”[52]
罗伯特R26;特里芬是耶鲁大学的国际贸易专家,他竟然主张以刑事罪起诉美国。[53]他说:“美元蛮横无理地贬值……将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构成犯罪,也是对承认美国金融领导地位且相信美元价值的友邦的犯罪。”
理查德R26;尼克松在与肯尼迪竞选总统时,也大加使用野蛮的帮派伎俩。[54]“美国不能容忍自贬货币。”对相关各方来说,什么都没有保持全球金融新体系稳定来得重要。
沃尔克相信美国能够履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道义责任,维持“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神圣价位”。[55]但他也认识到,贬值的后果超越了道德范畴。当时谣言四起,说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R26;肯尼迪告诉儿子:“货币价值坚挺,国家才能强大。”[56]也许正因为此,肯尼迪在列举维持美国国际声望的决定性力量时,半开玩笑地把强势货币列在了军事实力之前。他说:“英国有核武器,但英镑很弱,所以英国才被欺负得团团转。”[57]
沃尔克还记得大通曼哈顿银行总裁乔治R26;钱皮恩说起对访问的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印象:“该国货币坚挺……所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58]这一全方位的概括把一国的货币与其声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沃尔克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其实也挺了解经济史的,1914年前,英国统治世界所凭借的正是强势的英镑。
沃尔?对肯尼迪维持美元金价在35美元水平的誓言大加赞赏。但他也知道,如果仅说说而已,是无法阻止投机行为的。奥斯卡R26;莫根施特恩教育他说,经济学家对很多事情不甚了了,甚至一无所知,但有一样除外。经济学家知道得最清楚,即决定价格的是供给和需求,而不是靠口头上说说。当时投机商的购买行为(需求)推高了金价,而且只要投机商怀疑美国不能源源不断地按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向市场上供给黄金,金价就会持续攀升。沃尔克再清楚不过了,引发市场疑虑、造成1960年10月20日黄金炒作狂潮背后的根源,就是美国脆弱的国际收支。
投机商研判国际收支与赌徒分析赛马情势并无二致。国际收支记录反映了一国的进出口状况,也决定了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供求。如果美国人想从日本进口电视机或从德国进口收音机,就要将美元换成当地货币用于支付。当德国人或日本人想购买美国飞机或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就需要用本国货币换来美元以达成购买或投资。如果美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美国对日本索尼电视和德国蓝宝收音机的需求,超过了日本和德国对美国波音飞机和通用电气公司股票的需求,其结果就是美元在国外越积越多。
国际收支赤字预示着麻烦的到来。
1959年12月,美国骄傲地拥有价值达19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一数量与14年前的1945年末一样多。[59]然而,不出9个月,到了1960年9月,也就是投资狂潮爆发前一个月,美国的黄金储量减到187亿美元,减少了差不多10亿美元。[60]《华尔街日报》对截至1960年9月21日那一星期金价的跌势作了如下报道:“自1931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下跌。”[61]该报对金价下跌根源的解释是“美国针对全世界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62]
外国人手中的美元超过了其所需的数量,所以欧洲和亚洲的中央银行都将多余的美元送回给美国财政部,虽客气但也很坚决地请求将美元兑换成黄金。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些国家有权要求美国这样做。
对肯尼迪可能在大选中击败尼克松的推测,加剧了投机商对美国国际收支问题的担忧。根据媒体报道,欧洲的中央银行家把这场黄金投机炒作,归因于市场预期“肯尼迪参议员即将赢得大选……而且肯尼迪获选将导致通胀在美国卷土重来”。[63]通胀意味着价格上涨,美国货物在国外的竞争力下降,从而使美国的出口下降,加剧国际收支赤字问题。不仅投机商针对肯尼迪的经济政策展开了推测,他的经济顾问班子也支持采取提高通胀水平的政策,以达成另一个目标:充分就业。
保罗R26;萨缪尔森是肯尼迪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方面的导师,他刚刚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同行罗伯特R26;索洛(他也与萨缪尔森一样,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合作完成了一篇文章,提到如果一国容忍通胀的上升,就可降低失业率。[64]在一代学人眼里,通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主流经济学的指导原则。后来,这个信条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开创者米尔顿R26;弗里德曼的攻击,并被指应对不断加剧失控的通胀负有责任。但在1960年,萨缪尔森的言论不仅主宰了主流经济学,也当然为年轻的总统候选人所信服。
肯尼迪当选总统之后,萨缪尔森高度评价卢萨的能力,向总统推荐其担任主管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肯尼迪当时也在寻找担任财政部长的人选,他说:“如果这个人能力这么强,为什么我们不给他财政部一把手的职位呢?”[65]萨缪尔森说:“不行,他太年轻了。”萨缪尔森的话逗乐了肯尼迪,他说,可是卢萨才比我年轻一岁呀。当然,肯尼迪最后还是遵从了萨缪尔森的意见。[66]
对通胀的预期使黄金投机商更壮了胆量,迫使肯尼迪承诺忠实维护美元价值。他任命卢萨担任财政部这一关键职务以平息市场投机。卢萨在纽联储历经磨炼打造的反通胀口碑,与肯尼迪信守《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诺言一拍即合。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卢萨反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中,萨缪尔森阵营所提出的用温和通胀政策实现充分就业的主张。那时,沃尔克已开始以经济学家的身份为卢萨工作了。他回忆道:“在财政部,我们有两大敌人:一是国务院,他们不希望国际收支问题影响外交政策;二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他们不希望国际收支问题影响国内政策。我们的回旋余地很小。”[67]
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设在白宫隔壁的行政楼里,其中有三位总统任命的成员,再加上一个约20位从学术界停薪留职来就任的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在那些年里,装点该委员会门面的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包括耶鲁大学的詹姆斯R26;托宾、斯坦福大学的肯尼斯R26;阿罗,还有萨缪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罗伯特R26;索洛。这些经济学家相信他们能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就像物理学家们笃信自己能让人类登上月球一样。
卢萨推动了一项总统任命,让沃尔克担任具体负责货币事务的副财长帮办,这样一来,沃尔克就成为财政部对付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马前卒。[68]沃尔克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职业棒球联赛的新秀,刚一出道就要跟纽约扬基队1927年赛季那样历史上最辉煌的阵容去较量全垒打,而他能挥舞的球棒不过就是莫根施特恩教给他的怀疑论。
沃尔克回忆道:“他们的做法听起来简直太容易了,按两次键,程序就能弹出充分就业的结果。公式是发射火箭用的,但对人的行为就不一定管用。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坐在哈佛的教室里听(财政政策专家)阿瑟R26;斯密西斯讲道:一点点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此后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大脑中一直闪现着的一个像是黄色警示牌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胡说八道’四个字。我真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但那种想法总是挥之不去。”[69]
本文摘自《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保罗-沃尔克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金融泰斗之一。
这位“温柔的金融巨人”身高逾两米。比身高更突出的,是他辉煌传奇的职业生涯:20世纪70年代,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美元危机;70至80年代中,在美联储主席任上,成功制服恶性通货膨胀;2009年,应奥巴马之请再度出山,应对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自1963年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被六位总统委以重任。
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创造了“沃尔克奇迹”,为美国此后的经济繁荣增长奠定了稳固基础,被誉为“过去20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更为宝贵的是,他刚正耿直,坚毅执着,忠于公共利益,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沃尔克罕见地不谋求聚敛个人财富,他放弃投资银行提供的高薪,长期过着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其高贵、正直和独立的品格倍受世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