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无论走到哪里,随处可见重重束缚下的一层层的屈辱和压迫,主人和仆人的文化。而这种人性堕落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么多精力、激情和才华被困在印度的阶层制度中,在愿望的驱使下动荡不安,而提高自身地位的重重阻力恰恰助长了上升的热望。现在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快要爆炸的铝罐。
我们按响了卡迈克尔路(Carmichael Road )那间老公寓的门铃。一阵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后,仆人从门镜里看了我们一眼,然后门敞开了,我们进了屋。仆人则退到一边,后背紧贴在墙上,似乎要让自己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那是我到印度几年后,我带父母和妹妹去一位朋友家吃早餐时的情景。仆人带我们走进客厅,这家的主人走进来;大家稍事寒暄,然后一起来到饭厅用餐。早餐是煎蛋卷、烤面包和咖啡,完全印度式的就餐风格:我们吃着,仆人跑前跑后地照应着。仆人煮的咖啡很不错,一直为这家人所称道,我们也赞不绝口,他战战兢兢、迟疑不定地接受了我们的夸奖。
早餐后回到自己的公寓,我忽然想起来曾经向那个朋友借过一张床垫,刚才忘记归还了,于是卷起床垫又跑了回去。我按响了门铃,这时朋友已经外出了,只有仆人在家。门镜打开了,现出了一只怀疑警觉的眼睛。“你是谁?”他叫道,声音里带着一种陌生的敌意。我认为他肯定认识我,所以只说明了我的来意:我是来送床垫的。门开了,但这一次他没有贴着墙边站。带着一脸的不耐烦,他继续无礼地叫
着,命令我赶紧把床垫放下。他管我喊“你”,而不是像早餐时那样毕恭毕敬地称呼“您”。我不禁大惑不解,也觉得有点可笑。
我突然意识到,他根本就没认出我来。他觉得我只是个送货员,也许是因为我换上了T 恤衫和短裤,也许是因为最尊贵的印度人绝不会亲自送一个床垫。当他表情扭曲地挥手示意我离开时,我盯着他的眼睛,提醒他就在刚才我们还一起吃过早餐。然后我见证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突变: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主人气焰瞬间消失,一下又回到仆人的样子。他直立的身体一下子缩短,肩膀无力地耷拉下去,头低垂着,眼睛里又充满了毫无威胁的温顺,他刚才挥舞的胳膊也乖乖地放回到身体两侧。“是,先生。对不起,先生。很抱歉,先生。”他一连串地小声咕哝着。就在几秒钟以前,他还是不可一世的主人,而我只是个下人,按照印度人的方式;现在他又成了下人,乞求我的原谅,忐忑不安地希望我不要告诉别的上等人。
那天早晨我享受到了我之前和之后从未领略过的特权。我看到了身为印度人——一个普通印度人,不是像我这样的外国人,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精英——的真正含义。在一分钟内,我先是感受到了无能,然后又感受到了无所不能。我先是站在谷底往上仰视,然后又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对于我周围的印度人来说,这就是受管制的生活所面临的算式:我能管他还是他能管我?谁应该对谁发号施令?
谁必须自惭形秽,谁必须大摇大摆?谁必须低眉垂眼?谁可以用“你”,谁可以用“您”?谁必须把手藏在背后,谁可以随便指指点点?那天早晨唯一的不寻常之处就是一个印度人正好把算式倒过来了。这是印度人很少犯的错误。在印度,没有比明白自己的地位更要紧的事了,在这上面犯一点点错误就有可能失去生存机会。
本文摘自《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
本书作者和奈保尔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后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国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他是印度经济、社会变革的亲历者。他以一个局内人的外界观察家身份,对审视印度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做出了客观的全新思考。每一个他笔下的印度故事的观察和评论都非常透彻、精辟。
作为新兴市场之一,印度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本书从从梦想、抱负、自豪、自由等六个层面讲述印度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思想境界的变迁,讲述了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极度渴望激情、民主、热烈的思想注入,打破它的阶层束缚,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作者采访了诸多当事人,以独特而深刻的笔触,向您呈现了一个所有东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过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