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十堰列全国小康城市第6位,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22位,与武汉、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分庭抗礼。
东风总部及其总部效应,让十堰摇身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但是东风公司有自己的战略--东风要"融入发展,合作竞争,做大做强,优先做强"。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风公司先后在襄樊、武汉开辟基地,人才、资金、技术东移拉开了帷幕。
2001年,东风公司取得悦达起亚汽车25%的股权,进军江苏。
2003年,东风乘用车公司创立大会在武汉、广州同时举行。
2003年,东风增资扩股,成立东风襄樊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这一切意味着东风要走出大山,另辟发展途径。
而且随着总部搬迁,投资2亿美元的金狮撤资,东风广泰、东杰空调、东风柴发,等等,一批企业跟风而去。
总部走了,十堰城市化、工业化的动力消失,它给十堰人的心理冲击和影响恐怕更为深远。
第一是决策层忧愁:东风公司外迁,首先是损失了东风总部这个巨大的无形资产,然后是迁出效应影响投资热情。而直接的损失还在于总部搬迁造成为总部服务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失,造成税费大幅减少。经济指标往下滑,干群自觉脸上无光,阴影笼罩在商人的心上。于是东风总部搬迁的这一企业行为,逐步演化为敏感的政治、经济话题。
时至2006年,正是十堰人被"塌陷论"困扰之际。这年4月,时任十堰市委书记的赵斌在香港招商后取道深圳回鄂,趁此机会,笔者在深圳采访了他。他说:十堰市因为汽车而建设而兴起,十堰人十分看重东风公司,对它的依赖心理是不能否认的,东风总部迁走对十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能小看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为决策者,他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
第二是普通干部心态涣散。随着东风总部搬迁,东风的管理层也调走不少,十堰的一般干部也是人心思走。笔者的两个大学同学,一个在此期间调往上海,另一个举家迁往深圳。实际上人才的流出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未来人才的流入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干部的心态涣散还表现为对十堰市的未来没有信心。招商局的一位主要负责人曾劝阻前来考察的投资商不要盲目到十堰市投资,因为这位干部也认为十堰市前途渺茫。招商局主要干部都这样说,投资者的信心自然要大打折扣。
武汉东风新总部旁边的著名地产项目"东方夏威夷",更是将巨大的售楼广告牌竖在进入十堰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处。据"东方夏威夷"的开发商介绍,"东方夏威夷"的买家大都是十堰人。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