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开发和利用上,武当山远远落在少林寺的后面。少林寺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武当功夫尽管也先后在央视的"星光大道"和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节目里成功表演过,但与少林寺在全球媒体令人咋舌的曝光率相比就相差甚远了。在前些年文化部公布的18项"优秀出口文化产品"中,有两项都是与少林有关的。这18项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功夫舞台剧《少林雄风》,还有一部武功剧《少林武魂》。与之相比,在文化推广方面,武当显示出的差距与弱势让十堰人自己都无话可说。
长期以来十堰市的决策者的工作重点都只是围绕着"二汽"(东风)在转,忽视了对"武当"品牌价值的挖掘,以致"武当"在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上出现明显的缺失。
当一首"神奇的九寨"让九寨沟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时,武当山旅游却总是处在不温不火的境地;当邻市襄樊"诸葛亮演义酒"大行其道的时候,"武当酒"已经死火多年,不知如今在哪里。当西藏"藏医藏药"揭开神秘面纱在市场不断走红时,"武当太极"养生保健品与医药还"锁在深闺人未识";当邻居宜昌市的绿茶远销国外时,"武当道茶"尚处在市场萌芽阶段;当少林的大量衍生品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态势时,武当只靠一柄工艺品武当剑在抵挡拼杀……
近年来,十堰市在失落"东风"后,重新审视自己,才真正认识到了武当山这一品牌的巨大价值。为了打好武当山这张"王牌",十堰市成立了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属于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制定了"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已对景区环境、保护、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景区、景点及公路沿线进行了全面的绿化美化,对游路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完善。武当商城步行街、武当山旅客中心、五星级假日酒店、民俗文化村建设工程、武当文化广场、武当博物馆、武当演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全面展开,有的已经竣工。
尽管如此,开发区对如何挖掘武当山品牌与文化价值似乎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从文化、旅游的推广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上,进行整体与系统的规划,也没有拿出可操作性强的执行策划方案。后来,十堰市政府承办了"第七届武当国际旅游节",盛会的主题是"武当走向世界,十堰拥抱未来",开幕式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并与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栏目合作;2010年举办了"武当山国际武术健康大会",等等,但是这种以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为目的、功利性太强的节庆活动,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即使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些广告,或者请大导演来给武当执导一台类似于漓江《印象·刘三姐》的实景驻演晚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当山品牌战略的问题。
另外还有传闻,曾有十堰市的政协委员提议将十堰市改名为"武当市"。当然这样改名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如果不先把武当的牌子打出去,真的把十堰市改成了"武当市"又能如何?
评点
"东风"离开十堰市,带给十堰的忧虑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作为十堰最大投资主体的东风公司今后还会有多少项目布局十堰,东风商用车在十堰还能待多久;二是武汉经济的"内敛"在湖北省行政推动下还有多少优势集中的举动?武汉等"中心"的优惠政策还会吸引走十堰的企业吗?另外,人才的流失和人气的消散表面上一时好像看不出什么,实际上是长远的、深层次的问题。
笔者后来考察了武当山,武当山新的规划和管理模式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游客蜂拥而至,已不可与昔日同语。一位民营企业家的作为,让十堰开发武当的尴尬有所消弭,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后来有新闻透露,随着十堰市旅游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接待环境的进一步迅速提升,交通瓶颈被一举突破,厚积薄发的武当山旅游事业已步入了快速持续发展轨道,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声名鹊起,连获"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首届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佳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尽管如此,从整体上分析,对于如何打好武当这张牌,十堰市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规划。
唯有将武当山的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武当才能快步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武当必然带来十堰市地位的提升。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