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很多有识之士十分担忧,盲目地复制与模仿西洋古典建筑,是对创造民族的现代建筑缺乏自信心。当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有一段批评十分尖锐,在中国建筑设计界可谓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已经彻底走进了死胡同。建筑师无路可走了,在这点上中国的建筑师们会同意我的看法。他们尝试过前苏联的方式,结果他们对那些按前苏联方式建造的建筑物深恶痛绝。现在他们试图采纳西方的方式,我担心他们最终同样会讨厌他们的建筑。
著名建筑师、亚洲建筑师学会理事长、香港政协委员潘祖尧也多次指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所好,外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即使在外国是好的,可对中国来说,也不一定是可以接受的。中国的建筑师其实比外国建筑师更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情况。"
国内建筑设计界有识之士也大声疾呼:当我们称道希腊罗马建筑的刚劲雄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庄严、故宫天坛的博大辉煌时,当代中国的城市建筑究竟应该贡献给人类文明什么新的东西呢?
喧嚣浮躁--城市规划"失明"
·中国有多少座"标志性"大厦,多少个CBD,多少个仿古一条街,大约谁也不知道一个准数。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规划决策者始终处于喧嚣与浮躁的情绪中。
2011年5月,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的城市形象论坛上,与会学者们群情激奋,几乎众口一词、毫不留情地展开猛烈批评:"在城市规划与改造中,开发商和地方行政长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驱动下,根本不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形象,很多城市的历史生命被一扫而光。"
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香港政协委员潘祖尧也"炮轰"内地的城市规划。潘祖尧首先担忧的是"鸟巢二代"现象,这主要是源于"首都效应",即北京干什么,其他城市也跟着干什么。比如,北京建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一批建筑,地方上也照葫芦画瓢,掀起剧院建筑、体育建筑建设的小高潮。他指出,这样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会走入误区,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盛会的召开,让这些城市集聚的资源过剩,城市的交通、污染等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积重难返。
事实上,在每个城市新的规划与建设中,一定少不了标志性建筑。北京有鸟巢和国家大剧院,上海有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广州有中信广场和珠江新城西塔,深圳有地王大厦和赛格大厦,香港有中银大厦和香港会展中心。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在新的规划中大力兴建广场和标志性建筑,奋力打造旗帜,为城市代言。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