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分析,郑州的落榜实在不足为奇。直至2010年,由"中原城市群"升级的"中原经济区"才有相对完整的规划出台,并被批准为国家战略,这已是后话。
2010年12月,郑州争宠"新特区"败落3年过去后,美国一家网站公布了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并从图片上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对此,郑州市没少花气力来进行解释和新闻公关。
评点
昔日争夺"新特区"的败落让郑州倍感落寞,郑州多方面的教训,已经被很多外地城市吸取了,不知郑州本地的官员是否在反思?
不过郑州也不应该气馁,在河南省的经济布局中,2011年是"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作为核心增长极,郑州肩上的担子自然不轻。
武汉:"过五关斩六将"收获"鸡肋"?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忍不拔的武汉人虽然已"过五关",但稍有不慎,武汉仍可能会再次与"新特区"失之交臂。
·武汉"申新"之路坎坷多变,跌宕起伏,历尽曲折,开的专门会议不少于50次,拟出的报告至少有1米厚。
·2011年2月,履新不久的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武汉比较优势急剧上升。空间上具有聚焦性,效应上具有叠加性,能真正担负起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责任。
对于武汉来说,成为"新特区"的确来之不易,5年6次申报,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功夫不负有心人,武汉"新特区"终获国务院批准。
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是知名学者,也是武汉申报"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试点的政府高参,一直以来,他都是武汉角逐"新特区"的积极支持者。据他透露,武汉"申新"之路坎坷多变,跌宕起伏,历尽曲折。
第一关:2003年,以"民营经济改革"申报综改区。
武汉这样申报是有其原因的,2003年,国家围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一年,武汉就着手准备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伍新木参与了"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据他介绍,虽然武汉当时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全国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产业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第二产业整体经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偏少。实事求是地讲,以此主题申报,武汉没有任何突出优势可言。
伍新木认为,按照新区、试验区"先试点后推广"的操作方式,如果自身不具备明显优势,也没有鲜明特点,就很难吸引上层的注意力。果然,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尽管连续两年申报民营经济改革试点,结果只有失望。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