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像我们上面所预判的那样是一种稳定的中长期趋势,那么,它势必诱发另外一个稳定的趋势,那就是利率的长期上升趋势。
作为向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输送利益的主要管道,利率管制一直是中国亲商主义的一个重要工具。也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当迟缓。事实上,中国那些看上去赢利能力十分强劲的银行以及各类垄断企业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对存款者的剥夺。没有中国居民无偿及无奈奉送的低利率存款,中国的银行业以及垄断企业,恐怕会倒掉一半。对于这一点,中国经济管理者心知肚明。所以,在通胀高企,存款负利率越发扩大的情况下,中国货币主管部门仍然只象征性地微幅调整了两次存款利率,而更多地在使用可以不触动垄断企业以及银行利益的存款准备金手段。其中目的彰彰明甚:害怕大型企业发生连锁破产。但存款准备金以及其他数量型的收缩措施,最终还是会导致普遍的利率上升。
所谓负利率,不过是存款人被迫向银行、大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输送财富的一种委婉说法。如果用更为直白通俗的中国话来说,其实就是利用垄断地位欺负人。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中,这种财富输送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的货币主管部门之所以可以如愿以偿,端赖于中国高度垄断以及控制严密的金融体系。这其中所包含的讽刺是,以金融及经济稳定为标榜的金融控制及金融监管,实际上已经完全蜕变成强势集团予取予夺的自肥工具。
然而,再严密的金融控制也不可能长期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在通胀愈加强烈,负利率日甚一日的情况下,被惊醒的存款人将千方百计突破金融限制。正如我们已经看到并将继续看到的那样,存款人要么绕过正规金融渠道进入所谓民间信贷市场,要么抢购各类商品引发通胀,要么购买各类所谓保值产品推高所有领域的资产泡沫,在最后绝望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选择资本外逃。而这一切,都必将导致廉价存款资源的减少,并最终导致利率的不断提升。
在利益面前,已经习惯了坐享垄断利润的金融机构,不应当低估存款人在绝望情况下争取自己利益的意志和智慧。在已经经历了30年市场经济的今日中国,滴水不漏的利率管制是难以想象的。即便可能,也不可能长久。事实上,在中国民间借贷市场上,利率的提升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报道称:在2011年年初,中国民间贷款利率已经飙升到50%的水平;在相对国有大银行更加灵活的所谓中国股份制银行,对微小企业的利率也已经达到15%。就我个人亲眼所见,中国房地产公司在通过信托等中介机构的融资利率已经普遍达到12%以上。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活动规模出现了跳跃式增长。有报道称:在中国一线城市广州,2011年前两个半月,民间金融活动异常活跃,某些民间金融公司的业务增长甚至超过四成。中国民间金融虽然受到严格管制,但其规模却在迅猛扩张。有人估计,各种信托公司、贷款公司以及完全无法监管的地下银行在整个融资中已经占到接近一半。如果按照最新社会融资总额计算,这个数据2011年可能达到七八万亿之数。
本文摘自《大拐点》
冷战之后,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所谓中国奇迹。
中国的政府及企业之所以能够有亮丽的报表,乃是因为那些本应该是由他们负担的大量成本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被悄悄挪走,并转移到了那些无法被统计到的匿名的社会之中。换言之,中国政府及企业成本被社会化了。这也是中国模式最为关键的秘密所在。在这个模式中,经济增长是以中国社会的极度抑制和脆弱作为代价的。
冷战之后美元体系在全球的迅猛扩张正在接近终点。所以,全球经济的中长期低迷,将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就坍塌了关键一角。
无论从全球市场体系的视角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看,中低速增长都是中国能够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中长期的大型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