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雄辩是,政府的利益所在,难道会让房地产下跌吗?政府的力量的确可以延长泡沫的时间,但很难阻止其破裂。相反,政府的力量会加大市场的非理性程度,放大其调整的压力。这是有中国特色房地产市场的幸之所在,也是其哀之所在。佛语云:势不可用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在中国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利用上,当是极其确当之语。顺便要提到的是,传统自由资本主义和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不确定性的预期之中,分散的市场主体可能会从总体上变得更加谨慎,这可能体现为银行不愿贷款,而企业也不愿意借款。而在国有银行以及国有企业占据极大比重的中国式市场经济之中,银行及企业都可能在命令或者暗示下,反其道而行之。这固然使后者看上去具备了某种反周期的能力,然而,如果萧条是必然要到来或者对上升周期期盼只是一场等待戈多的游戏,那么短期的反周期操作就可能加大萧条的摧毁力。或者我们干脆说,在后面一种经济体之中,不萧条则已,一旦萧条就是极其深度的萧条。
既然房地产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收益,一旦房地产泡沫翻转,地方政府所受到的伤害也可能且深且巨。这种情况实际早已预演过一次。在中国房地产陷入低迷的2008年,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普遍下滑了50%,有些地方甚至下降90%,在那个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地方财政的一片叫苦之声。以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的比例,房地产的低迷将严重影响地方财政的开支。请注意,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仅仅是低迷。而如果是泡沫破裂,那么与房地产泡沫相关的一切收入下降都可能是非线性的。
泡沫的破裂意味着原有趋势的突然中断,意味着整个系统的突变,其引起的一切变化也都是非线性的。而随着土地价值的大幅重估,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负担将变得异常沉重,导致地方政府的破产也绝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实体经济同步下滑甚至剧烈下滑的话,税收减少,地方政府收入就可能陷入短暂枯竭。土地出让金本来就是透支未来的土地租金收益,现在越多,以后就越少。政府每多一笔出让金收入,居民就少一笔未来消费,企业就多一笔负债。虽然中国地方债务的数字很难准确计算,但普遍的估计是,中国的地方债务已经达到10万亿之谱。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显然,房地产如果崩溃,地方政府几乎立即会陷入债务危机。这个方面的最新证据是,据彭博社2011年12月的报道:中国已经有11家省级平台延迟贷款利息的偿付。
本文摘自《大拐点》
冷战之后,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所谓中国奇迹。
中国的政府及企业之所以能够有亮丽的报表,乃是因为那些本应该是由他们负担的大量成本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被悄悄挪走,并转移到了那些无法被统计到的匿名的社会之中。换言之,中国政府及企业成本被社会化了。这也是中国模式最为关键的秘密所在。在这个模式中,经济增长是以中国社会的极度抑制和脆弱作为代价的。
冷战之后美元体系在全球的迅猛扩张正在接近终点。所以,全球经济的中长期低迷,将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就坍塌了关键一角。
无论从全球市场体系的视角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看,中低速增长都是中国能够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中长期的大型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