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税率,三率的每一丝变动都关乎曹老板,以及与他类似的很大一部分外向型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的存亡。这既是以曹老板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也是代加工外向型经济的悲哀。
对于曹老板的出口业务来说,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结售汇处理得好,能节省财务费用,为企业创造利润。相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企业可能白忙乎一场,到手的利润化为泡影。更为重要的是,在汇率波动仍将持续的未来,企业如果不改变经营模式,不关注内需市场,不调整内外销销售贡献结构,而是纯粹地将鸡蛋装在出口的篮子里,也许企业在明天将不复存在!
嗜血教训一 :千万利润被蒸发,汇率浮动存隐忧
案例No.1
2010年1月,金融危机刚刚企稳,曹老板签了一单大合同,他非常开心。合同履约后,6月份他将到账1000万欧元,获取的利润回报将达到15%,曹老板打起了如意算盘,想着这笔利润该如何安排。但现实却非常残酷!2010年6月,当曹老板结汇时,他发现15%的利润一晃变成了倒赔2%。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到手的山芋瞬间变成了“狗屎”。原因是这样的,2010年1月,欧元即期结汇价为9.7436,但到了2010年6月,欧元兑人民币的即期结汇价跌至8.3245。由于曹老板当时没有采取任何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他不得不以8.3245的即期结汇价卖出欧元。因此,本该到手的9743.6万元,变成了8324.5万元,损失高达1419.1万元人民币,损失占合同总金额的15.3%。原本高达15%的净利润,一晃变成了倒赔2%。为此,曹老板失眠了一个多月,他不停地感叹,生意真的不容易做……
曹老板的损失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对银行结售汇业务缺乏了解和研究、不了解金融衍生产品、没有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导致的。但是,从公司管理角度而言,曹老板的企业属于典型的家族化管理,这是中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通病。企业的财务由老板娘担任,而老板娘多数文化水平低,公司的财务管理停留在简单的流水账管理水平。老板娘普遍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对汇率可能的变化趋势无法掌握和预判,更不懂得如何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因此,职能部门专业水平低下是造成损失的隐性原因。
曹老板千万利润灰飞烟灭的惨痛教训,在很多外销型企业和刚刚开始步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中还在上演。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摸准浮动汇率机制变革后的人民币升值趋势,掌握一些资本运作和理财的“秘籍”,对于企业经营,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案例No.2 巧打组合拳危机变契机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年销售额约3亿元人民币,公司产品80%出口欧美。董岩法是公司的财务总监,2009年下半年,他预感到人民币汇率在金融危机期间经历了较为平稳的2008—2009年后,升值的国际压力将快速加大,公司将面临很大的汇率损失风险。2010年年初,董岩法建议公司董事长,采取了三项措施。一年下来,公司不仅没有汇率损失,而且借助金融衍生工具,为公司创造了150万元的利润。2011年,董岩法预计将创造300万元利润。尽管他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每天上网看看中国银行公布的远期结售汇牌价表,轻轻地点击鼠标。为此,老板对他大加赞赏,春节前,董岩法通过自己的智慧,赢得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董岩法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公司外销部门签订出口合同后,他马上安排财务人员拿着业务合同找银行做保理融资,并签订了2年期优惠利率协议,在原材料飞速上涨和利率上调的时候,提前透支这笔资金;二是董岩法与中国银行签订了15个月的远期结汇协议,并锁定了远期汇率;三是召集外销部门开专题会议,推动国际贸易部门调整报价方式,将汇率损失预估纳入报价体系,打包进行报价,结汇后,实际转化为公司的毛利。
笔者结合董岩法的操作,总结出“汇率避险董氏组合拳”,即保理融资+远期结汇+汇率损失补偿加价。但需要注意的是,汇率变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紧密相关,专业性非常强,属于金融学范畴。远期结汇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才能进行有效操作,不能盲目照抄。
“董氏三招”让曹老板羡慕不已,但要掌握操作要领并非易事。为了帮助曹老板等企业经营者和读者更好地把握汇率变化、规避汇率风险,笔者将为您勾画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图,描述中国汇率变革趋势,分析汇率变革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提供一些避免汇率损失的理财秘籍,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本文摘自《谁剃光了企业的利润》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巨大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出口退税降低等各方面的因素一点一点削薄了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使这些企业举步维艰,转型成为企业唯一的出路。
但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遇到了更大的难题,难以扭转的经营思维、找不到业务增长模式和路径、离散的供应链管理等,都成为了阻碍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的拦路虎。本书从一张“损益试算表”着手,明确指出了制造业企业遭遇的危机和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颇具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的原因;第二部分指出制造型企业转型的内伤,给出模式转型路径;第三部分则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进化升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