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第四章 危局下的"新陈代谢"(1)

2014-08-18 19:58:10



  第四章 危局下的"新陈代谢"

  2008年2月、3月,"春天是别人的,不属于我们",房地产商大呼,呼声虽然一致,但却有人喜,有人悲。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不是缺乏洗牌,而是缺乏洗牌的质量。一大批企业倒下去,还有更多的企业站起来,却与先前的倒下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前车之鉴,往往不能成为后事之师。唯有经过更残酷的磨砺,才能让房地产企业真正跃上成长的台阶。让洗牌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观望:一场来自市场的无声博弈

  从中国房地产进入冬季之后,房地产市场就一直充满着博弈,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更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对于2007年房价疯狂地上涨,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感到意外,大家都知道房价会上涨但没有想到会涨得如此之快、幅度如此之大,于是,开发商心安理得地把滚滚而来的资金放进自己的腰包,而购房者眼睁睁看着房价的越涨越快,只能唉声叹气,盼望着房价下落那天的早日到来。就在2007年年底,王石提出"拐点论",一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对"拐点论"进行大肆讨论,然而不管讨论的结果是怎样,不争的事实是购房者购房的热情开始慢慢冷却。

  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日益显露,最直接的结果是房地产销售少有人问津。在资金和销售额的双重压力之下,有些开发商再也不能"笑看风云",而是开始想办法采取措施。此时,房地产"领头羊"万科在北京、深圳等地的楼盘均出现降价。其中,万科在北京的四季花城和万科紫台等项目率先开始打折促销。万科假日风景9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均价在1338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在元宵节前购房,可在目前九五折基础上再次享受九三折优惠"。万科的降价风潮吸引购房者的趋之若鹜,也让其他开发商看到了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地开发商不同程度地开始降价促销。然而,购房者好像并不买账。

  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在全国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房价时,万科率先降价,自然会有购房者捧场。但等到后来者纷纷仿效时,人们的购买热情则会有所冷却,毕竟中国人的消费观点是买涨不买跌,当降价成为共识,购房者将会持币待购,想要看到什么时候可以见底,"抄底"成为购房者的普遍心态。

  2008年2月24日,北京东四环外的一个楼盘,虽然是周末,但前来看房的人只有两三个。和2007年排队拿号的情景相比,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以前每个月能成交40多套房,2008年初一个月连10套都没有。销售额的急剧下降,购房者的"只看不买",让开发商心急如焚,此时,如果有一位有购买意愿的顾客来到,可能会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感觉。

  2008年2月某天,一直打算购房的张女士再次来到位于西五环的某楼盘,往日人头攒动的售楼大厅难见昔日热闹场面,而以往态度傲慢的工作人员也变得笑容可掬,从看房到签字半个小时轻松搞定,最后成交签字竟然在总经理办公室完成。"三个月前来的时候连号都领不上,现在享受贵宾般的礼遇,变化之快让人难以相信。"张女士笑言。



本文摘自《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互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就由辉煌走到了迷茫,国家政策招招有力、银行关起敞开的大门、土地变成拖累、购房者持币观望……于是,招架不住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实力与野心兼具的企业“阴谋”、“阳谋”一起发,外资趁机流入。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房地产的悲喜剧,每天都是竞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房地产震荡与洗牌中,无论是失败者,还是继续抗争者,或是政府、购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这些或深或浅的足迹组合起来,就勾勒出此书的大致轮廓。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