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要求怎么来的?从表面上看,是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理出来的。但回头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列出的各种条件,是根据我们的经验所看到的成功的销售人员,他们做了哪些事或有哪些特点,从而导致他们成功,于是就拿这些特点,作为我们对这个职位的要求。这样的判断过程合理吗?部分合理。合理的地方在于我们能找到大多数胜任这些工作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我们其实没有从理论上证实,我们所发掘出的那些关键因素,是否是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从前面的例子来看,在两个条件上,可能就属于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一是会做PPT。这个职位是销售经理,底下还有助手。我们考虑一下,当候选人不会做PPT时,就不能完成这项工作了吗?显然未必。这和沟通技能这样的要求不一样。当销售经理缺乏沟通技能时,要想很好地完成工作,没有任何可能。而不会做PPT,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工作的胜任。这就属于可要可不要的条件。
另外一个条件是具备各种爱好或技能,可以陪客户玩耍。在目前国内的销售环境中,可以说这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销售手段,但毕竟要做到这一点太困难。而且,没有爱好或技能的候选人,但是只要他们有很好的客户资源,具备很好的销售技巧,也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职位所要求的工作。因此,这也是属于可要可不要的条件。
这样,在最后确定招聘条件时,就可以把这两项去掉。
上述的表达,可能看起来比较费劲,或者说比较"绕",但却表明了在确定出所有的招聘需求后,如何进行筛选的基本思路。
接下来再看看各种条件的排序。筛选和排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那些可要可不要的条件去除,而后者是在那些留下的条件中,进行重要性的排列。
在去除了一部分用人条件之后,我们依然可能面临在现有的薪酬水平上,无法招到完全符合所有招聘条件的人-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实际占到了大多数。
比如,一个职位有十项要求,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满足了从第一项到第九项的要求,而另一个满足了从第二项到第十项的要求。两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选谁?这就需要对各项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排序的本质,其实是说我们在选人的时候,当无法选到完全满足各项需要的候选人的时候,我们最先放弃什么条件,最后放弃什么条件。最先放弃的条件,就是排序时,相对最不重要的条件;而最后放弃的条件,也就是在排序时相对最重要的要求。
进行条件排序时,排序的原则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排序的条件,对于完成工作的不可替代性的强弱。不可替代性越强,这个条件的重要性就越要往前放;不可替代性越弱,条件的重要性就越低。
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分析了一个客户经理,其实也就是销售人员的职位。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这个职位的任职者需要具备沟通能力、谈判技巧、学习与理解能力、客户需求分析能力、计划性、悟性等。在这些条件中,如果沟通能力不具备,所有的销售活动根本无从谈起,这就意味着,对于客户经理来说,沟通能力属于必须具备,而且是非常基础的能力,在排序时,一定要放在前面。
本文摘自《面试读心术》
本书为面试官提供了系统的面试方法和思路的介绍,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面试官有效提升面试水平。同时,由于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作者丰富的实践积累,介绍深入浅出,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面试辅导书,有利于应聘者了解面试官提出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