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不知有多少新电子产品发布,但是像iPhone这样能够引起竞争对手股价下跌,将上市的6月变成iMonth,上市的当天变成iDay的,恐怕也是空前的。《华尔街日报》著名科技专栏作家莫斯伯格说:“在我三十多年的报道生涯中,我从未见过哪个产品的上市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网络刊物iLounge的执行主编杰里米•霍维特也写到:“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公司敢于提前六个月宣布自己的产品,不但能维持公众的兴趣,而且能制造疯狂之势。于我而言,这的确令人惊愕。”
围绕iPhone到底是泡沫还是革命的争论,在产品正式上市后也迅速升级。从硬件配置上讲,iPhone的优势并非独步天下,有人形容iPhone就是PDA+iPod,热情的极客中也马上就有人能论证iPhone的技术和功能并不新鲜,并且列出一大堆技术参数来。如果按照这种观点,上千万人的关注,几十亿美金股价的波动,都变得非常可疑,似乎这些人在为一种技术上并不新鲜的产品莫名其妙地疯狂。但实际上,如果把iPhone理解为功能的累积或者硬件的叠加,无疑是陷入了一种不见森林的思维盲区。苹果公司尚未公布包括CPU在内的详细硬件配置,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们并未将硬件视为iPhone的灵魂。
《商业周刊》写到,从功能上讲,iPhone不仅仅是一款手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强大的Sub-Laptop电脑(准手提电脑),配备了优化版本的Mac OS X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80/20电脑。与笨重、庞大的台式机电脑相比,拥有“多重触摸操控技术”的iPhone甚至连键盘都没有,但它配备了80%的日常软件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简单文字处理和音乐、图片和视频功能,还可以访问各种在线应用程序,比如Google Maps和YouTube等。
想在手机的方寸之间营造类似电脑的用户体验,是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尝试但未曾实现的梦想。虽然很难说苹果打造了一款完美产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基于其在电脑业三十年的经验,苹果把手机从硬件主导变成了软件主导的产物。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看看乔布斯自己的解释:“iPod为什么存在?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功?(答案在于)日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虽然是卓越的硬件制造商,但它们直到最近才得以开发出所必需的好软件。看看iPod你就会明白,它是一款漂亮的硬件,也是一款便易操作的软件产品。而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无法实现这种飞跃,创造出那样的软件。这就是苹果公司能在iPod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手机上,也是类似的情形。手机制造商已经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他们无法做好软件。通常仿造者会努力模仿硬件,这会耗费一些时间。但是我们的软件比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软件都至少先进5年。这一点他们很难超越。”
本文摘自《IT产品实战工具与全景案例》
《就这么做产品》是IT从业人员日常实操工具书,IT界全景入门手册,全行业产品人实战案头书。
产品败因各不同,产品成功皆相似,无一不是整体战、系统战的结果。当今时代,直觉战、经验战做产品永无成日。
产品兵法包含产品哲学(道)、产品设计(天)、产品实施(地)、产品营销(法)十大流程及产品人心智模式的五项修炼(将),辅以IT大案及全行业要案举一反三,破解产品人三大硬伤:操盘大局的系统能力、触类旁通的关联能力、取长为用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