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时间内通过受他人影响,如父母、老师、朋友等,或者通过个人生活经验而形成。它与规则不同,规则只是我们珍视的价值观的代理,就如同法定选举年龄是心智成熟度和社会参与感的代理一样。价值观不是一种将事物的重要程度量化评分的机制,它直接把我们和那些重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尽到人类的本职。所以,类似地,用价值观考察我们的所作所为,也能赋予这些行为更深刻的意义。如果两名建筑工人拿同样的工钱做同样的劳动,谁的收获会更丰厚?那名砌砖匠,还是那名参与到一座宏大教堂建设工程中的建设者?
无数的理由使我们相信,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反思自己与规则体系的关系。21 世纪的商业环境为越来越多新兴的创造与革新提供了摇篮,而将自己从规则条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你找到更多通往创造与革新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透明化的世界里,我们最终达成的目标和我们达成目标时采用的方式同等重要,而How 就是让我们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中超越潜在对手的秘诀。
现在很少再有什么生意能不受“杂货店综合征”(the grocery store syndrome ,一种慢性眩晕和平衡障碍疾病。患者在杂货店购物,看到从天花板到地面都堆满了东西时,就会引发眩晕、身体失衡。这里指市场选择面超过消费者接受容量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译者注) 的影响。所有的杂货店都标着具有竞争力的低廉价格,在价格因素之后,消费者将凭自己的消费体验来决定到底光顾哪一家店,而人为交流的质量高低便可以在这一环节产生影响:我们都愿意光顾那些看起来使人愉快,商品摆放醒目、拿取方便,同时营业员服务态度热情的店铺。为了在事业中达到类似的高度,我们需要找出一种方式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通过最能激励自己的语言--“应该”的语言来进行思考。
从“规则”到“价值观”
用价值观的语言来思考问题能为你打开更广阔的发挥能力的空间,乍一看,有些人会觉得其中充满风险。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从规则本位思维到价值本位思维的转变也许会危及他们的管理力度和领导权,让他们担心会出现失控状态。规则本位思维并不要求下放多少权力到底层,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有理由相信他们能控制下属的一举一动,这也是当年封建主义和壁垒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旧习。而价值本位的管理模式提倡分权分责,将决策的权力和责任交到各级执行者手里。价值观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也不能被直接量化,它和信任感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能促使他人要么全心地信服你,要么一心与你决裂。两者都能为前途带来不可估量的可能性和随之而来的解读空间。
本文摘自《方式决定一切》
在HOW时代,不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确的做”“遵从规则”已过时,“超越规则”是杀手锏不仅考虑“能够做”,还要学会“应该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国美等,接二连三的公司丑闻突然间让我们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说,信息技术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时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时代”的到来。
《HOW时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产品和技术(做什么)极易被复制,而正确的方式(怎样做)才最具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