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做就做”的时代,只要大致上遵守规则,就不在乎获取成功的方式;只要没有陷入规则编织的地面,就算我们过关。社会公众看重的是最后呈现给他们的数据--也就是说,他们只在乎你“做了什么”(What they did),而非你“做的方式”(How) 。然而,当世界越来越透明化时,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已不再是遵纪守法那么简单。或者说,由于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对你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了如指掌,所以,“运作方式”变得和“运营目标”同样重要起来。突然之间,单纯地遵守规则已经不够了,因为我们不仅能够看见,而且能够理解规则与被约束者之间的关系。在互相连接、高度透明化的How 时代,你再也不能“想做就做”,而应该想做且用最恰当的“方式”去做。
方式制胜
无论世界如何发展,变数带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人类特征不会改变。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独一无二,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还希望能为自己、为家人、为群体、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而且,我们始终在尽可能地寻找各种途径来实现这些愿望和目标。作为人类志向和成就感的具体表现,我们的商业活动也包含以上目的。盖洛普公司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实际上,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所得薪水相关,而是与认同、赞扬以及每天能够施展所长的机会有关。在《财富》杂志评出的“100 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中,每一家上榜企业都是这一点的真实写照,从它们的日常经营行为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就能轻易地发现这一点。
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取得成功的难度也在增加。过去,有一张来自重点大学的本科文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现在,连星巴克一般店员的最低学历要求都是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过去,工程学专业非常热门,而现在,由于中国和印度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人才,工程师的文凭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过去,靠近顾客的区位优势非常重要--比起远程供货商,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而现在,你会发现来自世界各地供货商在同你竞争,想要在对手如林的全球化市场中取胜,就必须找到一种体现差异化的持久途径。但是,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导致差异化变得越来越小,渴望获取成功的所有人都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新的时代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做了什么”是20 世纪资本主义企业家体现差异化优势的途径。过去,我们非常善于发明创造;有人通过发明并申请专利取得成功;而发明不出的人则通过“山寨版”生存。我把它叫做“物质型创新”(Innovating in What) 。当时的市场鼓励并且保护“物质型创新”--它是整个社会的宠儿,公众瞩目的焦点,政策保护的对象。而那些物质型创新者( 发明家) 的照片总会登上《福布斯》或者《财富》的封面上。
本文摘自《方式决定一切》
在HOW时代,不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确的做”“遵从规则”已过时,“超越规则”是杀手锏不仅考虑“能够做”,还要学会“应该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国美等,接二连三的公司丑闻突然间让我们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说,信息技术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时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时代”的到来。
《HOW时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产品和技术(做什么)极易被复制,而正确的方式(怎样做)才最具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