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出现给那个时代平添了无数的可能性,商业领域也从中受到启发。为了寻求捷径以适应强势的资本市场的短期需求,企业决策者们制定了许多只注重短期收益经营模式,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高效、高速、注重盈亏这些工业时代的精神商业成为企业作出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管理层传递给下属的信息十分明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管去做,老板只问结果。于是,下属们很多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方式。这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新兴意识如出一辙,比如囤积。20 世纪90 年代,生产关系的进步鼓励的是天才创意和聪明取巧--人们可以借此迈着轻盈的舞步,绕开时代告诉变化过程中可能随时遇到的阻碍。成功者总是那些舞姿最优美的天才,其他人更是不甘落后、快速起舞。当时的商业经营模式大都强调主动管理和任务管理,并且依赖于甘特图( 一种图形化地概述项目活动及其他相关系统进度情况的水平方向的条状图。--译者注) 与项目评审技术( 最早由美国海军在计划和控制北极星导弹的研制时提出来,它是一种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译者注)。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单调。那个时代的关键词是“绩效”(Performance),人力资源部门普遍进行“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面带微笑”、“在电话铃响第三声时拿起听筒”--这使得员工按照规定的行为来工作成为了考核重点,因为管理层相信这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
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失去了领导力的价值。要扮演管理者角色,就要身先士卒。人们现在已经能够看清你在整个企业内所起的作用。“想做就做”变得远远不够。正如《甜心先生》中展示的:90 年代末,公众意识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更关注企业经营的“方式”--对待员工与顾客的方式以及达成经营目标的方式。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这种改变开始触动它们的底线。1997 年,由于开设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一些企业遭到曝光,“想做就做”的耐克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关危机。现在,企业的经营“方式”已不再是秘密,人们可以轻易获取和传播这类信息。变革已经开始,而迅猛的时代潮流让这种变革变得异常迫切。世纪之交,繁荣与萧条自然交替的经济循环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想做就做”宣告过时。
变数,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它是一幅和谐的、恒定不变的景象,一种我们希望过上完美的生活。我们永远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因为现实世界充满了变数和不安定的因素。这表明我们的理想国度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这一个真空地带,我把它叫做变数带(Certainty Gap) 。
本文摘自《方式决定一切》
在HOW时代,不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确的做”“遵从规则”已过时,“超越规则”是杀手锏不仅考虑“能够做”,还要学会“应该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国美等,接二连三的公司丑闻突然间让我们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说,信息技术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时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时代”的到来。
《HOW时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产品和技术(做什么)极易被复制,而正确的方式(怎样做)才最具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