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谁是“中国第一”?
在网上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妈妈问自己的孩子:“麦当劳和肯德基比,谁更大?”孩子在思考了片刻后,十分认真地回答:“肯德基大。”“为什么呢?”“因为麦当劳是叔叔,肯德基是爷爷。”
多年来,在我们的记忆中,麦当劳和肯德基是一对“欢喜冤家”,常常不是脸对脸,就是肩并肩地开店。人们对二者关系的感性认识仅限于:在中国各个城市,凡有麦当劳标记的地方必然有KFC标记。
“肯德基的炸鸡,麦当劳的汉堡”,前者全美第七,后者全美第一。但在中国,麦当劳和肯德基被视为了类似“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这样一对竞争对手,并且中国市场正成为跨国公司赢得全局的关键。
这时,人们就会想到笑话中的那个问题了:“麦当劳和肯德基比,谁更大?”或者说,谁在“统治”中国快餐业?谁是No.1?
肯德基与麦当劳逐鹿中国之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值得我们敬佩。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只有冠军才会被永远记住,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谁是第二名。有趣的是,这个道理好像适合于任何行业。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眼球,并深植于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是不容易被改变或消除的。只有第一才会被人记住,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现状。
因此,企业在进行发展扩张中,绝不能采取跟随策略,特别是在市场发展初期,企业更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以摆脱在原有市场的落后局面。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不同境遇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样的案例还有:统一是台湾食品界绝对的老大,但在中国内地统一公司只能追赶康师傅的脚步。沿着将军的步伐前进,你充其量只能成为最优秀的士兵;只有超越将军的步伐,你才有机会成为元帅。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系列、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恰恰这样众口难调的情况,让曾经最先进入中国市场考察的麦当劳公司认为:中国人是饮食口味最顽固和复杂的,北京人早上要喝豆浆、吃油条;上海人早上要吃泡饭或者粥;广东人早上却是要喝早茶。在一番的调查之后,麦当劳颇感遗憾地离开了“难伺候”的中国,准备等待时机再进入。
1987年,已经在中国大门口徘徊许久的肯德基却矢志不渝地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征途。当麦当劳终于在1990年10月8日登陆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开了第一家门店时,从时间上计算,麦当劳已经比肯德基滞后了三年。这个世界人口第一,蕴涵着无限潜力的中国市场“头口水”早已经被肯德基抢走了。
本文摘自《肯德基——中国式进化》
本书作者在持续8年对肯德基的观察、报道、研究的基础上,记叙了肯德基自1987年进入中国后22年的发展历程,从团队、供应链、拓展战略、产品、服务、危机处理、企业文化等各个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记录了肯德基中国进化的全轨迹,点明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土化。这既是一部企业发展史,也是一套企业成功经营管理的操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