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消息,在2011年年底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专门召开了一个研讨公私合营模式的会议。笔者确信,中国财政部正在主导推动的公私合营模式将成为解决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的新手段。
根据笔者测算,未来三年都是地方政府偿还本息的高峰期,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亟待确定。与此同时,未来中国也将面临大量城市化相关的配套建设。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的测算,中国需要在2020年之前进行至少50万亿人民币新投资,以满足城镇化需求(这里是指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包含一直在进行的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
财政部正在尝试推广公私合营模式,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指明融资方向。公私合营模式是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资本的合作模式,介于全公有化和纯私有化之间,本质上是一种融资模式。虽然公私合营模式是财政部第一次提出,但其实对于目前的政府融资渠道来说,公私合营模式并不是新东西,广义的公私合营模式中包括市场所熟知的多种模式,例如BT模式(建设–移交)和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目前官方倾向于推广的是狭义上的公私合营模式,它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样有利于降低前期风险。
公私合营模式更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盘活现有资产。我们预计政府资产未来运营方式将从重资产运作模式向轻资产运作模式转变。因此公私合营模式的推广意义巨大,民资运营不仅在效率上高于政府运营,更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改善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13年12月,地方政府的负债达到了17.89万亿元,从规模上看,占GDP比重已经超过30%。目前政府背负大量债务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重资产运作模式,采用公私合营模式后,政府能够逐步剥离重资产进入轻资产运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完成对市政的运营管理,典型的例子就是售后回租。政府负债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这也同新一轮中国国有资本(资产)改革的总方向相契合。
丰厚的民营资本是保障公私合营模式推广的基础。过去的十年,民资和国资问题中,大家谈论最多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域内的“国进民退”,有人担心民资是否能够担当重任?根据笔者对政府和居民资产状况的梳理来看,截至2012年,中国五级政府总资产达到60万亿元,净资产达到34万亿元,而居民总资产则达到263万亿元,净资产为247万亿元,远远超出了政府资产规模,单存款一项就高达30万亿元,从量级上看,完全可以作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及混合所有制的有力伙伴。
从政策的导向上看,为民资松绑是大方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多次明确提出要让民资参与到垄断领域与基建上来,应该说引入民资将是本届政府的重要课题。2011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要求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9月6日的常务会议上则研究部署了有效落实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本届政府为民资松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鼓励民资进入的领域有农村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更广义地看,未来可能考虑把城市化的主题任务——产业导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商业服务业发展、居住和保障型住房建设——全部外包给独立的市场主体,可供参考的模式包括华夏幸福模式(工业地产)、万达模式(商业地产)、平安模式(养老地产)、华侨城模式(旅游地产)和科赛模式(农村城镇化建设)。
说到引入民资,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玻璃门,学术界中许多人认为《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36条”)虽然鼓励民资进入实体经济各领域,但大量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人们因此对未来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景持谨慎看法。但我们通过对民生相关行业投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行业在引入民资方面都是失败的。
截至2012年,在这些领域民资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基本都在15%以上,中,燃气领域的民资投资比重高达40%。从趋势上看,这些行业自2005年以来,民资投资占比都有大幅上升,说明民资在不断涌入这些行业。
公私合营模式下,政府的角色将变成利润的调节者。必须承认,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想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引入民资,必然要考虑到民资进入后的回报问题,政府必须转换角色,逐步适应这一趋势。在公私合营模式中,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调节进入资本的赢利空间,一方面要保持项目回报率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项目投资都带有公益性,因此也要考虑到整体回报率不能过高,以免影响项目的公益性。在这种模式下,还牵涉到政府和民资投资在主要领域的分配问题,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需要对自身参与建设的领域进行限制和规范,以防与民争利。
制度设计将是推广公私合营模式的重要保障
过去多年来,各种合作模式层出不穷,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就BT和BOT而言,虽然能够减轻政府短期的财政支出负担,却加大了未来的偿债压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整体的制度设计和每个具体方案的规划,魔鬼和天使都隐含在那些看似烦琐的细节中。
财政部相关官员明确表示,对于未来公私合营模式的发展,财政部将着手研究三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包括梳理建立公私合营模式项目库、建立健全公私合营模式的法律体系以及营造良好的公私合营模式运作环境。这将是推广公私合营模式的重要后勤保障。鉴于此,笔者强烈建议关注资本市场上涉及民营医院、有特殊模式的一级土地开发、管网建设以及受益于投资领域放宽的保险行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本文摘自《改革锦标赛与市场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改革的新篇章,框定了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格局。财税、金融、土地、户籍、国企改革等各大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各级政府从过往的“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在强有力的体系和意志推动下,这将彻底改变以往改革推不动的局面,激活改革基因,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以其生动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解读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六大领域的改革,分析了这股巨大的改革驱动力将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各个领域的投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