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坚定的、有理念、有策略、有路线图和有明确时刻表的改革,并即将迎来高潮;这将是一场全面和系统性的改革,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全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领域,这也将是市场化的改革,它将真正解放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充分涌流的同时,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次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之深、改革之广及改革之彻底。
非常戏剧性的一幕,2013年11月12日晚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后,资本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在11月13日(周三)交易日中上证综指下跌1.83%,市场一片低迷。而11月14日晚间一个神秘的名为“文档三”的pdf格式文件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据说是影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全文。在紧接着的11月15日(周五)交易日中,股指大涨,特别是深证成指上涨了1.83%。注意也是1.83%!
当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全文公布,果然与“文档三”的内容完全一致,市场于是欢欣鼓舞,再下个交易日,即11月18日(周一),两市均大涨,给予热烈回应。
市场真的永远正确吗?其实市场非常容易情绪化,特别是金融市场,如果真让市场起决定作用,那么价格指数就会像这样上蹿下跳。但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市场会对一个明确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案感到不满意或不高兴呢?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市场觉得改革方案缺乏细节,也就是缺乏诚意。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公报》只是一个新闻稿,全会通过的《决定》才是具体的改革方案,它要先通过体制渠道下发,一周以后才会向社会公布。这个《决定》会对具体的改革细节做出全面阐述,这样才会有更清晰的改革路线图。关键在于《公报》已经传达出了全面深化市场化方向改革的主旨。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的国企改革,市场觉得没有大的突破,没有更多提及私有化;二是政
治改革方面,没有出现类似三权分立、推进民主之类的表述。但这个显然是市
场想得太多了。以国企改革为例,一定会进行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重点在于平等待遇和混合所有制,私有化未必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但竞争一定会,公平竞争会真正激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政治改革也是如此,问题就在于改革纲领和具体操作之间不可言说的微妙差异。这次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往的改革声明中未曾涉及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呢?《公报》后文中提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就意味着公共财政法案是治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如果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就要从财政预算上约束,因为财务一旦公开,权力的运行就暴露在了阳光下,也就要求政府行为的现代化。这是英国光荣革命的重大遗产。更进一步看,我们理解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财政之间的有序安排,再加上国家安全的保障。因此,这相当于预留了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接口,启示了未来演进的基本方向。而这无疑会让中国站在进步时代的入口。
第三个原因应该是不满意改革推进的方式。对这份《公报》较为一致的解读是,政府会采用更加权威的方式去推进改革。但市场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在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体改委)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改革小组),以及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以下简称政法委)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委)之间做选择,哪一种机构安排更加有效呢?为什么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便很难继续推动,因为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只有顶层领导机构更高效、更强有力地推进、监督,改革的效果才会更好。
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会好起来,民生会改善,环境也会变好,政府也会变得更高效、更廉洁,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未必会感到高兴,这是理念之争,无从调和。可以看到,执行层已经开始行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结束,各个政府部门都开始传达会议精神并落实具体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于年初确定了7个方面共22项重点改革任务,并要求确保今年年度改革任务能显实效。目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等重点改革任务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其他涉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重点改革任务也在积极推进中。《公报》没有重点提及的金融改革,其实推进速度最快,包括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保险等都会进一步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政委)在其召开的会议上表示,要适时推出一批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关键和重要作用的重大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相关政策。虽然《公报》并没有提及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政策,但是提到了“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预计城乡一体化,即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宏观原则的详细规划也将逐步落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在其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也提出要提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措施步骤,推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表,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国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北京和上海两地也召开了传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会。有着改革基因的安徽日前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凤阳等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按照改革方案,安徽将建立多元统一的土地市场,包括在2015年年底前实现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范围内的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建立符合农民合理需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等,从确权到流转、交易的改革路线图非常清晰,为新一轮改革的加速提供了一个实际的落脚点。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判断,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即从过往的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在强有力的体系和意志的推动下,或将彻底改变以往改革无法推动的局面,激活改革基因,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未来10年是史上最佳的改革时机,务必全力推进,达成新的经济、政治、社会契约,固化制度,稳定成果。改革日程满满,时不我待,必须分秒必争。显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具体如何改革的问题。
今年可能就是改革的开始之年。
本文摘自《改革锦标赛与市场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改革的新篇章,框定了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格局。财税、金融、土地、户籍、国企改革等各大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各级政府从过往的“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在强有力的体系和意志推动下,这将彻底改变以往改革推不动的局面,激活改革基因,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以其生动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解读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六大领域的改革,分析了这股巨大的改革驱动力将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各个领域的投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