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监管部门欺负中国企业?

2014-10-24 18:49:09

  2014年年底美国退出QE政策后,相信在未来一两年时间内,投资机构做空中概股的行为还会持续,美国监管当局对中概股的严厉监管、严厉审查暂时也不会停止。
  为什么美国监管当局要如此针对中国企业呢?
  近年来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被爆出假账丑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在调查一些中国概念股(以下简称中概股)账务是否涉嫌造假时,认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刻意”不提供相关审计文件,因此对其作出惩罚措施,裁定将暂停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格半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此提出上诉,表示事务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无法提供文件给SEC。
  事情在2014年6月突然峰回路转,有报道称,SEC日前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SEC将就可能的和解协议进行协商。外界估计这不但有助于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更令中概股的审计危机出现了转机。
  莫非太阳要从西边升起了,SEC竟然准备放过中国企业,超过三年的中概股审计风暴将要结束?
  在这里我要告诉读者,持上述观点的人实在是太乐观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上诉,司法诉讼程序仍在进行当中,因此之前的裁定才暂时没有生效。另外,如果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格真的被暂停,将造成100家中资企业暂时无法在美国股市交易——影响太大了,SEC才不得不多加考量。
  我认为,中概股审计风暴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更重要的是,美国SEC近年来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其“欺负”中国企业的劲头很足,所以短期内结束审计风暴的可能性很小。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当中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美国监管部门已经有意“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从2011年开始,由于一些中概股涉嫌财务报表造假,在SEC的严厉打击下,逾50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超过40名相关人员被控涉嫌欺诈罪。
  咱们中国人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SEC虽然已经把有缝的“蛋”处理掉了,但对无缝的“蛋”也想叮一叮,遂把目标对准了其他两百家左右的中概股,要求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这些中概股的审计文件。
  SEC的做法让外界有些意外。可能部分读者不清楚,赴美上市的企业共有三拨:第一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保险、能源和电信领域的中国国企;第二拨是极具竞争力的如百度、携程等中国大型私企;第三拨则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而大部分出现造假问题的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但SEC却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中概股,无疑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尤其让人警惕的是:部分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数据,可能涉及国家机密;中国私企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审计数据,则可能涉及中国的大数据。所以,SEC这次要查看中概股的审计文件,其醉翁之意,相信聪明的读者们应该猜得到。
  其二,美国对己宽、对人严。无论是美国的监管机构,还是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中概股爆出涉嫌财报造假事件后,美国做空机构开始了做空中概股浪潮,导致中概股遭大幅抛售,投资者利益受损。这引来了美国监管机构SEC的调查,并严惩了造假的中概股公司,相信大家都认为无可厚非,十分支持。
  不过,如果深挖细节,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公司也脱不了责任。自中国国企、部分实力强大的民营公司在美国上市后,市场对中概股出现疯狂需求,导致美国各大投行、私募基金和会计、审计机构,纷纷深入中国寻找到美国上市的候选民营企业。
  美国的这些机构(尤其是投行们)一方面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概念注入这些民营企业,再经过多次粉饰、包装,让其成功在美国上市;另一方面协助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反向并购方式,以避开SEC的全面资格审批,迂回进入美国资本市场。
  投行、私募基金等机构通过这两大方式,协助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部分暂时不符合条件、粉饰严重的民营企业到美国上市后,时机一到,就高价退出,获利非常丰厚。
  然而,正因为这些机构的刻意包装,导致中国民营企业的很多概念都是依靠无形资产来支撑的,等到这些被粉饰过的中国民营企业被揭发有问题甚至被做空后,中概股受尽千夫所指,而对其进行包装、从中获利的投行等机构的责任却没有被深究。
  在这里要请读者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大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了解,除了部分中概股确实存在财务作假的行为外,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会不会有因为无知、对美国证券市场规则不熟悉,而听任美国的投行等机构对其粉饰、包装的成分呢?相信读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难道美国SEC会不了解当中的猫腻吗?那为何最后受惩罚最重的却是中国企业呢?除了美国实行的标准不一外,我是想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实际上,美国对己宽、对人严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美国的会计制度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知道读者有无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自从美国政府在2009年修改美国会计准则后,美国本土的企业很少有实质性的破产。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是美国对本国企业的宽容。按照美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企业负责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在财务上承认还没有实现的损益。
  打个比方可能会更容易了解。例如,你投资了价值100元的商品,但现在该商品的价格跌到70元,这意味着你亏损了30元。但美国修改了会计制度之后,只要你打算长期持有这个商品,就可以不承认自己亏损了30元,在做账的时候,仍然可以100元入账,表示这个商品的价值是100元。
  美国政府这样做实际上是让企业在清理资产负债表上,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至少在账面上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更加不会出现破产。
  其三,美国希望继续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秩序。从市场规则的技术层面分析,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每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都有独立的司法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由于审计文件可能涉及国家机密,审计机构需要在中国有关部门同意后,才能将此类文件转交给境外机构。
  但是美国监管机构却挑战中国的司法独立权,认为SEC有权依照美国法律允许的方式寻求调阅文件。也就是说,美国的法律可以管中国的事,能够要求中国提交美国想要的文件。
  在遭到中国的拒绝之后,美国还曾要求和中国签下协议,让双方有权审查两国会计公司的审计工作。虽然该协议表面上很平等,但实际上,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约有两三百家,却没有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上市,这种协议一旦签署,等于是单方面开放了美国审查中国会计公司的审计工作。
  美国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实际上体现了美国希望继续在国际金融市场秩序上呼风唤雨、唯我独尊,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颐指气使。
  美国退出QE政策后对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有多大,暂时难以估计。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国际资金更愿意投资美国本土的上市企业,以求稳扎稳打,而不大愿意让资金冒险流向已陷入信任危机的中概股。
  美国退出QE政策对中概股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投资机构更加会利用市场的疑惑心理对中概股进行“鸡蛋里挑骨头”式的唱空、买空获利。不难预计,在这种不太友好的氛围之下,中概股未来的股价震荡难免。
  因此,在2014年年底美国退出QE政策后的这一两年时间内,投资机构做空中概股的行为还会持续,美国监管当局对中概股的严厉监管和审查暂时也不会停止。
  看到这,相信读者已经明白我为什么会说美国监管部门SEC对中国企业不公了。
  不过,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对于已在美国上市或者寻求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乃至中国监管部门而言,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太坏的事。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将被迫认清,在“走出去”过程中,只有加快学习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进行自我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届时才能应对外国的挑战。
  中国监管部门则应该在金融改革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让条件符合的企业能在A股成功上市;另一方面,趁此机会仔细考察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尽量避免部分不合格的企业到美国上市,以致其他赴美上市的企业信誉连带受损。
  同时,中国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与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的成员国签署多方协议,通过加强各国相互之间的执法效果,解决跨境监管的协作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宽阔的渠道,以便其投资中国这个发展非常快速的经济体,分享中国经济稳步向前所带来的红利。

本文摘自《美国退出QE之后的世界》


   本书对这些大众非常关心以及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既不大量罗列经济学理论,也不堆砌数据,而是诚实地呈现许多被“主流”声音刻意回避的事实,让读者清楚地看到量化宽松政策改变全球各地经济和社会的来龙去脉,看清经济新形势,并正确应对冲击,从中抓住机遇,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