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2014-11-03 16:29:11

  我认为沟通环节中最难的一件事情是“听”,虽然两只耳朵是自己的,但耳朵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调皮,不能总听从于自己的内心,而是会受到周围环境、心情、个人的主观印象、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听”的问题会导致很多的误解、冲突,仔细想想,下面的这些错误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

  听错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信息的反馈是错误的。

  听不进去:内心排斥性、不尊重、没有耐心、不服气或者压根就不相信。耳朵首先有一道屏障,不管什么信息都不能被接收。

  听了一半:我们经常会断章取义,并自以为了解了全貌。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整非常影响沟通的效果。

  选择性地听:只听自己愿意听的,带着明显的价值观和个人意见。不能得到全面的、完整有效的信息。

  听而不见:明明就在耳朵边却听不见。尤其是多人的会议中,大家往往对职位高的、有影响力的人的话听得仔细,忽略不重要的角色的话,听而不见也经常发生。

  听非所说:表达反映了说话人的思维逻辑、判断、倾向和想要表达的目的。听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听,还要站在讲话人的立场来听,就更容易理解其所说的内容和意思了。

  听不懂:人人都有虚荣心,有时候听得不是很懂或者不是很明白但是不想表现出来,只好装作听懂。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这样算下来,听的问题很大。那么如何学会聆听,如何提高自己听的技巧呢?我们先从认识“听”字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字总是蕴涵了很多密码,了解文字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字本来的涵义。

  



  几年前的一次培训中,一位年轻讲师关于聆听的解释我一直记在心里。这里不是故意咬文嚼字,中国文字的确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和价值观,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她,她都是存在的。“聆”字有仔细听的意思。其中声旁的“令”字有美好、善的意思,其实聆听要听的是那些善的、美的语言,因此那些不好的话就当作没听到。“听”字的甲骨文从“耳”到“口”,直观地表示了听与口和耳的关系,但发展到篆体就不仅仅是耳与口的关系了,可见在从甲骨文(公元前14世纪)到篆体(小篆)(秦汉)这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听”字附加了更多的内涵。(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大多数的字在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体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从繁到简的。但是听这个字,却是越来越复杂。似乎听这件事情,不单单是由耳朵听到,由口传出声音那么简单。)

  先看我们熟悉的繁体的听字,左上是耳,左下是王,是人站立的会意。小篆写法的听字,左边为“圣”,表示听的时候要像面对圣人一样,集中注意力,怀恭敬心。右上为目,就是说听不仅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听的时候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非语言的交流。右下为心,与其说是用耳朵听,不如说是用心听才能听到真言,听到语言之外的意思。中国文化的“心”字,不单单是指解剖学意义的“心脏”这个器官,它是指人作为具有灵性的个体具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看看中医中对于心的解释。这个“心”在听的过程中表示了你的主观意识、心理反馈。因此总结下来,“听”要用耳朵、眼睛,最重要的是用心来听,才算够资格。

  再举一个佛学的例子,更进一步地让我们明白如何听。浩瀚的佛经典籍中有一部著名的论叫《菩提道次第广论》,其中专门教导如何听闻的章节对我们很有启发。节录如下:

  正式听闻的规矩中有一种叫“断除器三过”,意思是说我们在聆听的时候要避免或断除类似比喻中器皿的三种过错。

  “器三过”就是:

  1.器口倒置。

  2.虽然向上,但不洁净。

  3.虽然洁净,但底部穿漏。

  假如器皿具有这三种毛病,那即使诸天云行雨施,也:

  (一)雨露甘霖仍不能注入器内。一开始就带有拒绝、傲慢的情绪,你只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却听不到讲话的内容和意思,自然会产生误解。即便是良言善语也难听进去。

  (二)又或虽能入内但被秽物污染,不能成办饮用等功能。就是说虽然主动接纳,但是内心存在疑惑或者担心,或者某种成见和看法,已经像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你接收到的信息先被污染了,不再是别人的真实意思和想法了。

  (三)又或虽然未受秽物污染,可是随即漏失,不能留存于器内。就是说听的内容缺失,有些听进去了,有些没有,也容易产生问题。

  这样,我们的听闻便不会有很大利益,所以必须令自己远离这些过失。在佛经之中曾以三句话指出这三种过失的对治方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要认真地听闻,彻底地听闻,并谨记于心。为求通达一切,专注倾听,专心一意,极为冷静地思惟听闻。

  说到这里,?结下聆听的技巧,那就是要:

  带着恭敬的态度,认真仔细地洗耳恭听,才能听进去。

  不仅仅用耳朵,还要注意声音之外的交流。

  用心听,更深入地交流;要有耐心,更透彻地沟通。

  聆听,要听真善美的语言,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巧言、假话、目的不端的话不要听,这就有效避免了因为听到不好的话语而使自己主观上产生负面的、歪曲的印象。

  

本文摘自《从硬功夫到软实力》


   为什么即便学富五车,掌握了众多必备技能,仍然在职场上屡有挫败感?《项目经理修炼之道:从硬功夫到软实力》用真实的案例告诉你,除了硬技能,职场中的软实力也同样重要。硬技能只是第一道门槛,如何跨越它,在项目管理的驾驭上更为得心应手,更上一层楼?《项目经理修炼之道:从硬功夫到软实力》从个人内功、团队文化、组织管理三个关键层次给出了答案。
  《项目经理修炼之道:从硬功夫到软实力》 分别阐述了领导力、高效团队与团队文化、压力管理、制度化管理、沟通与冲突处理、项目谈判、干系人管理(PMBOK新增知识点),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中与软实力相关的方方面面,结合真实案例、大型跨国企业的项目管理经验、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揭示了项目经理成长的心法,打开了项目管理的另一扇窗户。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