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有些食物吃不了

2014-11-04 12:01:07

  Ⅰ.传递

  当清教徒们第一次踏上马萨诸塞州的土地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竟会为自己的财产取名。印第安人这种对待财产的情感令清教徒们十分好奇。1764年,“印第安人的礼物”已成为了一句俗语,托马斯·哈钦森a在其撰写的殖民地的历史中,向读者们这样描述道:“‘印第安人的礼物’是一句俗语,表示某人送出礼物后期待着同等的回报。”当然,这句俗语一直沿用至今,有了更宽泛的含义。今天,如果某人蛮横地要求我们归还他已送出的礼物,我们会称他为“印第安式送礼人”。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情景。一个英国人来到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做客,为表热情,印第安人便邀请他用烟斗一同抽烟。烟斗由一块质地较软的红石雕成,一直在印第安各部落间相互赠送。通常在一个部落保留一段时间后,迟早便会归还。于是,仅仅出于礼貌,印第安人在临别时便把烟斗送给了这个英国人。这可乐坏了他,多好的一件东西啊,简直可以做大英博物馆的展品了!于是他便把烟斗带回了家,陈列在壁炉架上。时光飞逝,一天相邻部落的几位首领来到这位英国人家里做客。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他的这几位客人居然对他的烟斗有所企图。最后,翻译向他解释到,如果他想表现诚意,就要请这几位首领抽烟,并把烟斗归还。惊骇之下,英国人便发明了“印第安式送礼人”一词,来形容这群对私人财产概念淡薄的人们。“印第安式送礼人”的反义词应该就是“白人主人”(或“资本家”)一类的词吧。这些人本能地会将流通的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或送进博物馆(或者在资本主义的意义上,将这些财产聚集起来用于生产)。

  印第安式送礼人(至少原始的是如此)主要是这么理解礼物的所有权的:无论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都必须再送出去。如果想留下礼物,就必须用其他同等价值的东西替代。就像台球一样,只有在撞击之后,球的动力得到转移,反弹回去才会停下。你可以留下你的圣诞礼物,但如果你不送出去什么,那么你的圣诞礼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物了。如此传递下去,一份礼物有一天可能会再回到最初送礼者的手中,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相比收回自己送出的礼物,人们更希望收到一份新的礼物。因此,印第安人的观念本质上是“礼物必须永远在人们手中传递”。当然印第安人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财产,这些财产所有权是 有限的、不流通的,但礼物必须一直在人们之间传递。

  部落中人将礼物和财产区分得十分清楚。他们对于礼物的观念通常在其法律中都有所体现,如“一人的礼物并不能为另一人所有”。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温迪·詹姆斯告诉我们:在非洲东北部有一群乌都克人,在他们之间“任何财富,不论是动物、粮食或是金钱,只要是由一名族人转送给另一人的,都属于礼物。礼物只能被使用,而不能投入生产。若这种转送的财富成为了某位族人的私产,用于投资和生产,那么人们就会认定他做了不道德的事,亏欠了礼物最初的赠送者”。如果你将别人赠送的一对山羊留下繁衍产仔或者去换一头牛,“那么你将会受到指责,认为你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而致富。将礼物贮藏或用于投资是不道德的行为,事实上是欠了别人的债。人们会诅咒这些财富很快会毁于一场风暴……”

  在这个事例中,族人间相赠的山羊,就类似于我设想的情景中在人们手中传递的石烟斗。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一件物品只要是礼物就必须一直被传递,因此在这个例子中,收到这对山羊的人应该举办一场派对,邀请所有部落成员前来饮宴。山羊不必归还,但它们也绝不能被用来生产羊奶或产仔繁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你没有这样处理礼物,而是将一种形式的财产转变为另一种,那么人们就会有一种即将大祸临头的预感。在民间传说中,试图留着礼物的人常常都横死;在温迪的故事中,人们诅咒的报应是“风暴”(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部落族人来说,不正确处理礼物,所受的报应往往比风暴可怕得多。若一个人试图在部落中将礼物商品化,他就必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民间传说,我们便可以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民间传说像是一个群体共同的梦,它混杂了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人们常常用那种催人入眠的低沉语调讲述它。这里我所选择的第一个故事,是由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苏格兰女人收集整理的。

  女孩与死尸

  从前有个老妇人,她有三个女儿。一天,大女儿对母亲说:“我是时候该去外面闯荡一下了。”母亲说:“我给你烤块面包,你带着上路吧。”面包烤好后,母亲对女儿说:“这里有两块面包,一块大的,一块小的。你是选择小面包和我的祝福,还是想要大面包和我的诅咒呢?”“我选择大块面包和你的诅咒。”大女儿回答道。

  于是带着大面包和母亲的诅咒,大女儿上路了。当夜幕降临,黑暗将她包围时,她便坐在一处墙角,开始享用她的面包。不远处,聚集着一只鹌鹑和它的十二个孩子,还有一群小鸟。“能不能请你分给我们一点食物?”它们请求道。“不行,你们这些丑陋的家伙,”大女儿回答道,“我自己还不够吃呢!”“我诅咒你,”鹌鹑咒骂道,“我的十二个孩子也诅咒你,不过你母亲的诅咒才是最恶毒的。”大女儿生气地起身离开了,那块面包还没让她吃个半饱。

  走了没多远,大女儿就看到了一座小屋。明明看着还有挺远一段路,但没走多久,她就到了门口。她走上前去敲门,只听屋里传出一声叫喊:“谁呀?”“我手脚勤快,想在这里做女佣。”“我们是需要个女佣。”门一下子打开了。

  大女儿的工作是要彻夜不眠看守一个死人。死者是女主人的兄弟,他的尸身死后仍不安宁。作为报酬,她将获得一配克的金币和一配克的银币。守夜时,她有吃不完的坚果,用不完的针线和顶针,床上铺的盖的都是绿色的丝绸。她可以白天睡觉,晚上守夜。

  然而,第一晚大女儿就在椅子上睡着了。女主人走进来,用一根有魔法的棍子把她打死了,并把她的尸体丢到了一堆厨房垃圾里。

  不久,二女儿对母亲说:“我是时候该像姐姐一样,去外面闯荡一下了。”母亲烤了面包,二女儿也选择了大块面包和母亲的诅咒。结果,她姐姐的遭遇也

  同样在她身上重演。

  不久,小女儿也对母亲说:“我是时候该像两个姐姐一样,去外面闯荡一下了。”“我给你烤块面包吧,”母亲问,“你要小块面包和我的祝福,还是要大块面包和我的诅咒呢?”“我想要,”小女儿想了想,“小块面包和你的祝福。”

  于是还是沿着那条路,小女儿带着小面包和母亲的祝福出发了。当黑夜降临,黑暗将她包围时,小女儿坐在墙角,开始吃她的面包。不远处,聚集着一只鹌鹑和它的十二个孩子,还有一群小鸟。“能不能请你分给我们一点食物?”它们请求道。“我很乐意,可爱的小生灵们,如果你们愿意为我取暖的话。”小女儿将面包分给了它们,所有鸟儿都吃饱了。鸟儿们张开翅膀将她环绕其中,直到她在温暖中舒适地蜷起身。

  第二天早晨,她看见一座小屋(以下工作报酬等内容与上文相同,不再赘述)。晚上,小女儿一边坐着看守尸体,一边做针线活打发时间。半夜时分,死尸突然坐起来,狰狞地咧嘴冷笑。“你要是不赶紧躺回去,我就用棍子给你好看。”小女儿大喊道。死尸躺了回去。但没过一会儿,他又用一只胳膊肘撑着坐起来,开始狞笑;再次躺下后,又第三次坐起来狞笑。

  当他第三次坐起身时,小女儿便用棍子重重地打他。但是,棍子一端却粘在了死尸身上,而她的手也粘在了另一端。接着他们便一同跑出了门。死尸拖着她在灌木丛中狂奔,身旁的灌木参差不齐。一路坚果撞着他们的眼睛,李子打着他们的耳朵,直到最后穿过了灌木丛。后来他们返回了家中。

  最后,小女儿得到了一配克的金币和一配克的银币,以及一瓶cordial药水。她找到了她的两个姐姐,用药水令她们起死回生。她们让我坐在这里讲述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我也不知。她们若生活幸福,自然很好;如若不是,那就这样吧。

  在这个故事里至少提到了四个礼物。首先当然是面包,这是母亲送给女儿们的临别礼物。当小女儿把面包分给小鸟时,面包又成为了第二个礼物。她令礼物一直传递着——这也是本故事所宣扬的道德观念。最后,小女儿因为正确处理了礼物,她除了能够活下来以外,还得到了其他一些回报。第一,她和鸟儿们得以果腹;第二,鸟儿们帮助了她;第三,她整晚都保持清醒,并且完成了任务。(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结果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传递礼物的回报。)

  第二天早晨的cordial药水便是第三个礼物。“cordial”原本指一种利口酒,喝下去后能令心跳加速。这个故事最初是用盖尔语讲述的,在原始的版本中用的是“ballen ocshlaint”一词,直译过来就是“有灵液的乳头”或“有令人康复的液体的乳头”(“灵液”指的是一种流动的液体,而不是神灵的血液)。所以这里女孩得到的是一小瓶治愈药水,它不同于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民间传说中的“复活水”。治愈药水是有力量的,正是凭借这种力量,女孩才得以使她的姐姐们复活。

  治愈药水是作为女孩完成任务的奖励而出现的。它是一份礼物,但是在告知三个女儿工作报酬时,都没有提到它。我们稍后再讨论药水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看看,女孩获得这份礼物之后又做了什么。我们再一次地发现,这个女孩一点也不愚蠢——她继续将礼物传递下去——将药水给了她的两个姐姐,令她们起死回生。这也是本故事中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份礼物。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知道了,如果不将礼物传递下去将会发生什么。不被传递的礼物则失去了它作为礼物的价值。在威尔士人的传统信仰中,如果仙女施舍给穷人面包,这些面包一定要在当天吃完,不然第二天面包就会变成毒菌。如果将礼物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那在故事中正确处理它,将礼物传递下去的小女儿,本身也就成为河流的一条支流。如果有人想拦截河水的流动,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河流不是淤塞了,就是灌入此人的身体,直到灌满后从中迸裂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是母亲的诅咒令前两个女孩遭受不幸。夜鸟给过她们第二次机会,如果她们慷慨一些的话,鸟妈妈就不会再次诅咒她们。相反,是因为她们试图阻止河流的流动,认为拥有更多的东西更重要。结果很明显,占有着礼物的人,最后将一无所有。她们没有成为河流的一条支流,也无法享受传递礼物所能收获的好处,而好处之一就是能使她们活命。母亲的面包已经在她们的肚子里变成了毒菌。

  对于礼物的传递还有另一种方式解读,那就是礼物必须永远被使用,被消耗,被食用。礼物是一种注定被消灭的财产。在我们讲述的两个故事中的礼物都是食物,这并不是一个巧合。食物是礼物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因为显然食物总是要被吃掉的。即使有时礼物不是食物,而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某种耐用品,我们也常常用某种食物来指代它。在特里布里恩群岛,贝壳项链和臂环是一种仪式上的礼物。岛上各部落间送礼时,有个特别的仪式。送礼者需要将礼物扔在地上,并喊道:“这儿有些食物,我们吃不了。”还有一个例子,在温迪·詹姆斯曾研究过的另一个部落中,有个人因为女儿出嫁而收到了一笔彩礼。他说他将把这笔钱送人,绝不会自己花掉它。然而,他是这么解释的:“我因为有孩子才获得了这笔钱,而孩子是上帝赐予我的。我不能吃掉这份礼物,我必须将它送人。”

  我们知道的许多著名的礼物体系,都是以食物为核心的,它们对待耐用品也像对待食物一般。沿太平洋西海岸居住的美洲印第安人部落,有一个夸富宴(polatch),polatch原指“一顿大餐”。最初的夸富宴,是由一位部落成员所举办的,一顿延续数天的盛宴。他希望借由这顿大餐提升地位,得到广泛认可。Polatch可做动词,马歇尔·莫斯将其译为“滋养”、“消耗”;做名词使用时,“potlatch”的意思是“设宴者”或是“使人吃饱喝足的地方”。夸富宴也包含了耐用品,但在节日中,这些耐用品也要像食物一样被消耗掉。于是他们烧掉房子,把仪式用品通通毁掉,丢入大海。海达族,就是一个有夸富宴的印第安部落,他们称举办这种宴会是为了“消灭财富”。

  上述最后一些例子,说使用、消耗、吃掉礼物真的就意味着毁灭礼物,但更简洁更准确地说来,它的意思是礼物是为了送礼者而毁灭的。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是交易本身消耗了礼物。现在,我们都清楚送出礼物后,总会收到什么。但是如果我们在送礼时,向对方提出一个具体条件,那么送出的东西就不能被称为礼物了。在故事中,如果女孩要求鸟儿付钱来买她的面包,那么整个故事的基调就会不同。但相反,女孩无偿地献出了面包:当她送出面包时,母亲的那份礼物就没有了。女孩既无法继续支配它,也无须对母亲回报,对她而言礼物已经被消耗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礼物的“消耗”——当一个人礼物传递给另一人,同时并不奢望得到任何回报时,礼物就被消耗了。因此,礼物的消耗近乎等同于礼物的传递。市场交易通过付钱来维系平衡和稳定,但当你赠送礼物时,会产生一种推动力,这份力量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对于被消耗的物品,我必须再多说两句,因为西方工业国家以“消费品”闻名,但我所指的与之绝不相同。不同之处仍在于交换的形式,商品本身的包装更具体地体现了这种形式。我记得我第一次去珍稀书展时,看见梭罗、惠特曼和克莱恩的著作初版都被仔细地用热性塑料包装好,在内侧贴上了价格标签。在某种程度上,由简单的密闭塑料包装后,原本是活力载体的书籍变成了商品,这就像是为了使面包的保质期延长,而在其中加入化学物质一样。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家和卖家就像各自呆在一个塑料包装里,并没有交换礼物时的那种接触。同样也谈不上感情和传递,因为商品交换在于维系平衡,确保交易过程中不会消耗任何东西,不会牵扯进一个又一个的人。商品是在所有者手中消耗的,而不是在交易的过程中。

  渴望消耗物品是一种贪欲。我们希望世间一切都能像空气和食物一样,流过我们的身体。但只有我们口渴和饥饿时所需求的东西,才能被吃进我们体内。商品仅仅只能勾起我们的贪欲,却不能满足它。商品消费者就像被邀请吃一餐饭,这顿饭既不能让他吃饱也无法燃起他的热情。饭桌上他谁也不认识,他却被引诱着去偷吃别人的东西,但他无法从中获得营养。最后,他还是觉得很饿,而且感到沮丧和疲倦。就像我们被自己的贪欲牵着鼻子走,最后却一无所获时的感觉。交换礼物有诸多好处,如我们所知,这些好处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这就产生一种压力,要求人们将财产转变为礼物赠送。这种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令礼物保持传递的动力。当乌都克人警告一个试图阻止礼物传递的人说,风暴会毁掉他所有粮食时,真正招致风暴的其实是其他人对礼物的欲望。礼物一天没有被吃掉,人们不息的欲望就会不断增长。格林兄弟搜集到一个叫《忘恩负义的儿子》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男人和他的妻子拿了一只烤鸡坐在大门外,打算两人一起吃。这时,男人看见自己的老父亲走了过来。平时男人对待父亲就很吝啬,于是他便迅速地把烤鸡藏了起来。老父亲走了过来,喝了口水便离开了。

  于是,儿子便又打算把烤鸡拿出来,但就当他刚刚碰到时,烤鸡已经变成了一只蟾蜍跳到了他的脸上,怎么都不下来。

  如果有人想把它赶下来,蟾蜍便会恶毒地看着他,就像要跳到这个人脸上似的,因此没有人敢去碰它。这个忘恩负义的儿子还必须每天喂蟾蜍东西吃,不然蟾蜍就会吃他的脸。所以,他每天必须顶着脸上的蟾蜍各处奔走。

  蟾蜍象征着渴望,当礼物停止传递,或者当一个人的礼物成为了另一个人的财富时,这种渴望就产生了。当人们对于礼物好处的渴望达到了一定程度而礼物却被藏起来时,人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憎恨之情。若有钱人将财产大量囤积,就会有许多窃贼和乞丐企图从有钱人的妻子那里得到一些财富。类似这样的故事,说明人们在一些力量的驱使下,不得不保持礼物的传递。有些财产是注定要被消耗掉的,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保存它。我们别无选择,或者说我们只能选择要么将礼物继续传递下去,要么遭受报应。换句话说,我们要么选择蟾蜍所象征的人们无声的贪欲,要么选择优雅地毁灭。这样一来我们的礼物在被消耗的同时,人们心中的欲望也被消除了。

  

本文摘自《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世界》


   作为一部现代经典著作,《礼物》巧妙机智地为创造力的价值,以及其在如今被金钱和物质充斥的文化中的重要性而辩护。本书阐述了在我们所生活的、被金钱驱使的社会中,创造力有多么的重要。书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文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例子,充满了知识和趣味性。本书25年后再版,比当初更加值得人们深思。
  《礼物》以完全新颖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给人启发又具有革命性,对于那些在字里行间发掘出经典智慧的读者们,这本书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礼物。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