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著名经济学家 原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了很多积极的信号,总的来说,就是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把混合所有制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很有新意、也很受关注的一个亮点。亮点亮在何处?答案或许就在《混合所有制的逻辑》这本书里。
关于混合所有制需要怎样的逻辑,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早在2004年年初,我就曾撰写《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时代》一文,阐述了我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些看法。当时在上海、浙江等地,混合所有制经济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当时的实际,同时结合我的研究,我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主流的所有制形式将是历史的必然。遗憾的是,同样在2004年,“郎顾之争”发生了,争论的结果是顾雏军锒铛入狱,国企改革也就此陷入停滞。
“郎顾之争”导致的“国进民退”、改革止步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0年后的今天。今天重启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重新审视和评价“郎顾之争”。现在看来,“郎顾之争”反映的是现代产权制度缺失给国企产权改革带来的尴尬。在现代产权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只要进行改革,下一个“顾雏军”就一定还会出现。顾雏军是幸运的,比他运气坏的是曾成杰,他连命都丢了。为此,我注意到,2012年在亚布力论坛,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都在表达他们的担忧和恐惧,而往年,他们关注的是市场机会在哪里,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他们关注的是市场和财富。
制度缺失,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不利,等于把民营企业家往外赶,这对国家经济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今天,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用法律、制度来做保障,并且用事实在民营企业中重树公信。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要注重公平争议,承诺完善法制,转变政府职能,是走对了第一步。但做比说要难得多,也更为有效,如果顾雏军案能得到平反,无疑会给民营企业家带来巨大的信心。
没有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没有办法推进。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一混就灵”,国有企业应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并主动进行变革。
首先,政企不分是国企问题的根本。过去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是管人、管事、管资产,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虽然后来国务院国资委在央企中实行董事会制度,在公司管理人员中尝试市场化选聘,但央企的一把手依然是行政任命,在管理体制上还沿用一些行政体制,类似红头文件的做法,还没有得到纠正。
当前,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意味着国资委职能必须尽快转变。国资委成立之初,目标是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现在则应该转变角色,以国资出资人的身份,由管人、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同时,还应完善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年终审计制度,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企业监督和管理的去行政化。总之,必须把国有企业的行政化和市场化身份一分为二,剥离国有企业的特权身份,才能使政府真正作为市场竞争的维护者,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使国企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应正确认识、积极防止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资流失现象。以往的国企改革,监管缺失、产权不明等一系列不足,给企业改制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在新一轮改革中是需要严加防范的。防范国资流失,最根本的是从完善制度入手,使改革的流程规范化,可视化,增强改革细节的可控性。
同时,必须认识到,绝对完美的、理想化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界定到解决,都不容易,改革的过程只能做到相对可控。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转轨,都是以较大的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的,只不过,这种代价最终换来了好的结果——更合理的市场秩序的建立。
而中国走的是相反的道路,即极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出现了私人资产流入到国有资产中的现象,以致国有资产流失在个案上成立,在总量上不成立,改革的目标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政府需要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加快市场化转轨之间寻找平衡。国有资产流失固然存在公平性问题,也需要严加防范,但国有资产改革的滞后同样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过去过于保守的改革策略,已经带来了金融改革的滞后、证券市场的扭曲以及宏观调控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总之,当前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更多的权衡和变通来适应现实。在改革思路上,目前比较可行的,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两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平衡。这样的思路,更能满足改革成果最大化的要求,但同时也要求学术界和社会拿出对改革应有的理性和宽容。
以上,就是我认为混合所有制应有的逻辑。现在我谈谈《混合所有制的逻辑》这本书。就我的了解,这本书可能是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部专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关注和议论不少,对它的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却不多,《混合所有制的逻辑》填补了这个空白。
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在于很好的兼顾了专业性和普及性。一方面,它涉及到了国企改革的历史,涉及到了当前改革的背景,也涉及到了民营企业对改革的欢喜和担忧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可以使没有相关基础的读者以最快的速度弥补知识的空缺;另一方面,这本书又有着很好的专业性,在理论建构和操作方法上,有不少独到的观点,体现了作者在混合所有制研究上的深入度,这些内容,是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相关研究的帮手,是企业家们实战的参谋。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各取所需,从阅读中受益。
本文摘自《混合所有制的逻辑》
经济新常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国企改革20年未竟之路将走向何方?民营企业因 何欢喜又担忧?国有企业如何重新激发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关注 和议论不少,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却不多。宋文阁、刘 福东编著的这本《混合所有制的逻辑(新常态下的国 企改革和民企机遇)》在回顾国企改革艰辛历程、总 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深刻解读混合所有 制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在当前的历史性机遇下, 从操作层面给出国企与民企借势升级的指导意见,为 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