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破窗效应”只能破窗

2014-11-28 16:39:49

  破窗效应大家并不陌生,认为环境中的破坏现象或行为如果被放任不管,会诱使人们仿效,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这个理论源自于犯罪学,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Q.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L.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破窗效应基于犯罪心理,“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接下来就会产生连环效应。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楼房为例,如果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招致更多的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一面墙如果有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整面墙就会被画得一塌糊涂。这种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它类似于中国俗语“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当发现一个人小时候有偷的习惯,若不及时进行教育阻止,他内心的偷念就会不断地膨胀,形成习惯行为。破窗效应最初是针对“犯罪”,当它被应用到管理学上来,破窗效应其实是一种模仿效应,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验证了人性恶的一面,对于坏的事件,人自然而然地效仿,这是人性恶的自然流露;第二,对于企业管理,只要存在漏洞与弊病,就会有人钻空子,一个钻空子成功了,还有第二个,继而很多人会从空子中钻过去;第三,对企业提出了及时遏制问题的要求,发现问题不及时制止,就会很快传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破窗效应在管理理念上确实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这些启发很快又停留在了表面上,概念上。在企业中,逐一问管理者,他们大多知道有“破窗效应”这个理论,管理者也能说出所以然来,但当问及有什么实际作用,几乎没有人说得出来。理论在哪里止步了呢?显而易见,理论止于嘴,止于思想,止于闲谈。“破窗效应”认为“第一扇破窗”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么说,第一个犯错误的,是不是要严惩呢?在管理实务中,第一个犯错的,可以原谅,应该从轻处理,这与常理相悖。更重要的是,老板把“破窗效应”所包含的内容及所有的理论观点教给了每一位管理者,但是“第一破窗”还是存在,跟风的也一大堆,每天的错误重复在发生。没有错误的工厂,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关门的工厂。当管理者看到一扇窗破了,难道就会立马想到破窗效应吗?一不可能,二无必要,一扇窗破了,首先想到的是追究责任,是谁打烂的,谁该担赔偿之责,其次想到的是怎么维修破窗,避免偷盗等安全事件发生。从这一点上看,“破窗效应”与管理实践基本原则是不相符合的。当然,我们不需要纠缠在“窗户”上,这样研究问题太狭隘了。我们可以打卡为例,当一个员工代打卡,如果不制止,那么后续很多人会代打卡,这是企业常发生的事。根据“破窗效应”,第一个代打卡者是“第一破窗”,他的责任最大,作为管理者也知道,后续有人效仿,单单知道还是没有用,需要监管,需要抓,需要处理,需要追责,一天没人监管,一天就有人破窗,如此反复,那么“破窗效应”又有何用,仅仅是知道,表述了一种现象,只是一个概念,而无实际价值。

  破窗理论与我们的管理实践相差甚远。理论上,可以说,我们不仅不能做第一破窗人,而且不做第N次破窗人,还要努力做修复“破窗”的人,但是实践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犯错,不是自己做第一个破窗者,就是跟着别人做第N个破窗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破窗效应”,它只是表述了一种现象,不是帮助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而管理实践活动,落脚点就是在预防问题与解决问题上,二者不在同一平衡点上,所以不能协调统一。

  再者,这进口货“破窗效应”及作者描述的实验,在中国似乎有些无厘头。房子越是破烂,在中国估计越是没人偷盗,车子越破烂,同样如此。中西文化的差异,让这个舶来的“破窗效应”显得有些尴尬,似乎注定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兼容。由窗子破一个洞联想到窗子会被打穿无数个洞,看上去有些逻辑性,但这样想象很牵强,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这不是一个普遍规律,与人们常见的实际是背离的。你家的窗户破了一个洞,就会被人戳穿无数个洞吗?起码有九成人回答是否定的。常见的情况是,窗户破一个洞,也许一直是一个洞,至少在一定的时段是一个洞,并不产生所谓的“破窗效应”。这种脱离实际的观察,子虚乌有的逻辑推测,搬到中国还是得到管理学界的一致推崇。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培训讲师脱口而出,津津乐道?我们的教材赫然写着“窗户破了一个洞,就会被打破无数个洞,产生破窗效应”,而无人怀疑?这个特殊的现象,其实是个假设,是不成立的,那为什么大众又能接受,而且争相传播?用特例代替普遍规律,犯的是常识错误。人们不假思索,以讹传讹,中国人的好奇心,整个“好奇害死猫”,正是这种好奇心蒙蔽了人的理性,人们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独立的思想。

  中国人,无数的中国人,都在践行着这样的“破窗效应”,一个错误的?点,一个人认为是对的,传了十个人,它就似乎正确,传了一百个人,它有些正确,传了一万个人后,它就是正确的了。在实际的管理中,这样的情况更多了,一个说另一个人懒散,就有两个人跟着说,然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公司的人都认为那个人就是懒散,就算是没有见过他工作的人也会这么认为。很少有人会自己去观察,眼见为实,很少有老板不被这样的舆论所左右,尤其当老板身边的人也这么认为的时候,老板就当是真的了。这种不假思索的信任,在中国人是很普遍的,中国人体力勤快,但思想很懒惰,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求证真相。做管理,要做有主见的管理,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做老板更要有主见,没有主见的上司不是好上司,没有主见的老板更不是好老板,更不可能做成大老板。

  譬如,中国式的“谎言传播理论”,所谓谎言说了一万遍,它就是真话。我更喜欢“破窗效应”衍生的“垃圾效应”,一个干净的地方,被扔第一块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垃圾,一堆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快那里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常常这样自我暗示:别人能扔,没有惩罚,我也可以扔,不用跑那么远。这样想着,不知不觉,这个人就成了第二破窗、第三破窗……这是人们的习惯心理行为,是内心与生俱来的可能性假设,别人可以,我也可以。还有平时停车,也有类似体验,一条街道,没停一辆车,很多人不敢停,怕罚款,一旦一辆车停下来没有问题,接着很多车一辆挨一辆地停下来。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摊贩理论”,一个没有城管规划的地方,众多人摆卖,每一个摊贩先是占据自己的地盘,时间长了,这些摊贩就从占有变成了拥有自己的地盘,开口闭口以“我的”自居。有新来的摊贩来占摊位,老摊贩就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地方是“我”的,“我”在这儿摆摊N年了,就算是城管来了,旁边的摊主也会作证,确实是这样,他在这儿摆好多年了。一块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占据好多年,这块地就是自己的了,这种现象很普遍,这就是“推贩理论”。“破窗效应”与其他很多理论一样,从有些意思,有些趣味,到就那么回事,像风一样吹过去就没有了痕迹。

  

本文摘自《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围绕管理的基本原则“管人理事”,对管理界权威理论和普遍认识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阐述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内容涉及管理学理论、管理常识、管理观点、管理实务等,力求揭示管理真相。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现状》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很好地破解了管理者从上往向下看的盲区与死角,又解决了员工从下往上看的偏见与困顿,真正为企业打开了一扇亮窗!让员工与管理者能够形成逼真的对视!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开放式思维模式和开放式人才观,打破狭隘的管理主义,让管理者们清醒地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结所在。本书向管理层说“真话”,向员工们说“真话”,是一本敢于讲真话的管理专著。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