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界长老、维新名士山县有朋,倡导并推行了“全民皆兵”的方针。明治六年(1873年)1月10日天皇颁布《征兵令》,改造了以旧藩阀为不同轴心的“门客”体制,组建“国家军队”。政府设置兵部省(国防部),采用法国式军制改编军队,扶植军校体制,严格接受西方军事训练,兴建陆军屯兵营地、海陆军士官和将校培养军校、兵器弹药制作所、军队专属医院等。把自古传承的尚武精神与近代国军意识相融合,实现了适合现代战争的军队国家化、专业化。
日本当时规定,根据“四民平等原则”日本男性公民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都有为国服兵役的义务。日清甲午战争中,日本皇室也与国民无异,适合兵役条件的皇室成员多人入伍参战。
日本“武士”原本就是职业军人——虽然只是地方私人武装。一旦明治政府组建国家军队后应征入伍,他们就会如鱼得水。
为了不降低作战部队的素质,日军起用传统的“军夫”古代日本军队出征如同旅行,军中后勤、运输等花钱请“军夫”承担,民间娼妓们会自愿随军前行,在军营附近安营扎寨,自谋营生。,担任输送辎重、弹药、粮草、救护等后勤保障任务。军夫的雇用采取军方和民间契约的承包制,在马匹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军夫用“驮马队”或“背负队”(人力背、扛),完成特殊艰难地段的运输业务,因此军夫薪水收入远高于正规军士兵的津贴。曾国藩也曾于1854年在湘军首创“长夫制”,承担军中杂务,规定营官及帮办配给长夫48人,军需搬运配备长夫30人,五百人一营的编制配备各种职能的长夫总数180人,相当每100人兵勇拥有长夫36人。长夫是临时雇用的随军人员,不属军队正式编制。
整个甲午陆战中,日军只战死1132人、负伤285人,其余病死11894人;战伤病3758人,全部死伤还不到日俄战争日军战死战伤55655人的1/50 ;甲午战争清军死伤35000人(其中死亡人数不详),不到日俄战争俄方死伤人数的18%;日俄战争中俄军死伤188660人(其中病死11170人),被俘79000人。
本文摘自《日出日落》
12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如旭日东升,中国则一步步夕阳日下。
120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02年起GDP总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经济却步履阑珊、踏步不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版图,将为之改写。
不论日本还是中国,在人种、文化、传统、习俗、哲学、宗教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没有任何根本的改变。喜鹊还是喜鹊;凤凰还是凤凰。那么,在120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消长,怎么会如此天地翻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