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双方在甲午战争前,都千方百计从西方购买各式武器、枪炮、军舰、弹药和装备。
中国清末各地总督,也通过多种渠道从欧美各国购买西式武器,各自为政、缺少章法,购入枪炮的国别、种类、规格繁多且新旧混杂。造成清军中普遍存在枪械种类繁杂、弹药各异、操作复杂,给战斗作业、弹药补给、枪械维修带来极大困难。各兵工厂仿造生产的枪炮器械五花八门且工艺不达标,许多枪炮无法安全射击,自制的弹丸即使可以发射也缺少精度。工厂仿造的枪支尚未定型投入使用,国际上又出现性能更好、价格适宜的新枪械。
1861年曾国藩建立安庆内军械所,专门生产洋枪洋炮,后来的“汉阳造”步枪因工厂失火1895年8月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小量生产。由于工艺落后,工业基础差,浪费惊人,中国的军工产量少、质量低劣且价格昂贵 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53页。。汽船仿造的情形也大体类似,自制的数艘舰船成本高昂、速度缓慢,燃料消耗过大。
从日本在平壤、九连城、缸瓦寨、辽阳、海城、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处的战斗中缴获的清军武器弹药统计可见,清军装备混乱状况十分严重。安徽廪生朱照给张之洞的《上张香涛制府条陈平倭事宜书》中可见清军:“炮则有格林、阿姆斯脱郎、克虏伯、田鸡炮、开花炮等种,枪则有新旧毛瑟、林明敦并中国自制之快利枪,名色繁多,殆难指屈。弹药或误,则与枪炮格格不入,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松或紧,皆不适于用,则有器与无器等。中国海军兵轮所用之炮,如格林、克虏伯等,一艘必有数种,此炮之弹或误入他炮,则必不能开放;重新取易,愈觉劳费,迟误稽延,多由于此。陆营兵士或持毛瑟,或持林明敦,或持快利等枪,临阵往往有枪与弹不合之弊。盖由常兵入伍者多系椎野粗卤之夫,不能一一辨认;况种类繁多,即营官、哨弁尚有不能尽识者哉。”“军内配备之马梯尼枪弹丸有四五种规格之多,制造局内尚存二十年前旧弹丸八十万粒,毛瑟枪弹丸六十六万粒,不合膛或失效弹丸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日本战前在兵器的自主研发方面步伐加快。明治十三年(1880年),东京兵工厂的村田经芳大佐,参考法国库拉M1874和荷兰堡蒙M1871步枪的综合性能,制造出日本式步兵枪,取名“村田式”。改良版18式减少了重量和长度,全长1275mm,重量4098g。并在村田单发步枪的基础上于1894年完成研制连发步枪,量产后首先装备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在对台作战中投入使用。村田因功晋升少将,后成为贵族院议员。日本火炮的发展也较迅速,1883年第一号7cm国产青铜铸造山炮诞生两年半,日军完成了全部野战炮兵部队的装备更新。大阪炮兵工厂先后生产出9cm臼炮、9cm加农炮、12cm加农炮、15cm臼炮等炮械。在意大利技师古利劳少佐的指导下,又相继研发生产出铸铁制19cm加农炮、24cm加农炮、28cm榴弹炮,并且装备了意大利式的炮用测远器;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自主研发的“下濑爆药”(化学反应能产生3000度以上高温冲击波和瞬间分解3000片以上弹片)投入实战后,为毁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立下卓越功绩。下濑炸药虽然在甲午战前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还没有装备舰队。
甲午战争前后,日军通过常驻中国境内间谍,大量获取各类情报;还通过截取电报,获得中国的重要军事情报,就像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破译日军电报那样,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进程。直到1929年,中国的每年400万份电报,只是日本6477万份的1/16。
本文摘自《日出日落》
12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如旭日东升,中国则一步步夕阳日下。
120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02年起GDP总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经济却步履阑珊、踏步不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版图,将为之改写。
不论日本还是中国,在人种、文化、传统、习俗、哲学、宗教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没有任何根本的改变。喜鹊还是喜鹊;凤凰还是凤凰。那么,在120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消长,怎么会如此天地翻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