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不过是一群中下级武士掌控的地方强藩,因为不满武士“半失业”和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而揭竿而起的政变。
最初的明治政府,不过是一个新的武士政权,取代了腐朽的将军幕府。所谓民主宪政不过是一件外套,军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那么,当时的中国是什么主义呢?是“文国主义”。即,庞大的文官系统实际控制国家权力,军人不过是附庸,处于从属地位。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军人造反的担心从来没有放下过。中国“文国主义”的根基,是4亿超级人口大国基因。
清军一直实行佣兵制度,官兵服役大多是为了获得军饷、维持生计,因此将士逐渐失去实战能力。大多数士卒、兵、勇来自贫困人家,从军成为穷人躲避饥饿、解决温饱的一种特殊“职业”。佣兵制度下的军队没有明确的服役年限,军中老年、壮年、青年人混杂,士兵的年龄和经验参差不齐,还可以父子相传,故难以承担相同的军事任务。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军队中滋生各种不良风气。自光绪三十年(1905年),清军才吸取清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仿照外国兵制进行军制改革,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三种兵役的清国式兵役制度,但实际上仍然沿袭饷银佣兵制。
日本的情况相反,1882年(明治十五年、光绪八年)8月,山县有朋提出以“烟草增税”扩充军备,9月岩仓具视以大清国为假想敌、增税扩充海军,12月提出了总额5952万日元的扩军八年计划。其中:陆军1200万日元;军舰4200万日元;炮台552万日元。三年内陆军兵力扩增1倍,海军建造四十八艘军舰。而该年度的日本政府一般预算岁出只有7348万日元。翌年1883年(明治16年)军费预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扩军八年计划》完成后的1892年度(明治25年)该比例提高到高峰期的31%。
1892年8月,俄国开始在远东的海参崴建设军港,11月俄国太平洋舰队访问日本炫耀武力,给新成立的伊藤内阁极大刺激。伊藤接受了海军的扩张计划,追加建造10万吨规模的军舰,议会支持伊藤顺利通过了年度预算。
明治天皇率先从宫内经费中下赐“御内帑金”,全国有志者在天皇恩惠感召下纷纷响应追随,支援国家海防建设,总计捐献海防金230万日元。明治二十年(1887年)至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全国各要塞装备的海防火炮总数达212门,几乎全部是由大阪炮兵工厂用献纳金制造的大炮(除两门大炮从外国购入外),大炮尾部刻 “献纳”标识以示敬意,并授予献金者 “黄绶褒奖章”予以表彰。清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收到“捐献金”和“寄赠物”、恤兵部接受的献金总额2209770圆70钱5厘,献纳人数2164686人,寄赠物品估价708634圆33钱6厘,寄赠人数949128人。另有外国人34人捐赠了879圆62钱5厘。
本文摘自《日出日落》
12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如旭日东升,中国则一步步夕阳日下。
120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02年起GDP总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经济却步履阑珊、踏步不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版图,将为之改写。
不论日本还是中国,在人种、文化、传统、习俗、哲学、宗教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没有任何根本的改变。喜鹊还是喜鹊;凤凰还是凤凰。那么,在120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消长,怎么会如此天地翻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