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朝旺心中,推动维达快速长大是他一直汹涌的情怀,成为行业第一是坚定不移的目标。他没有忘记公司起步时就定下的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产能问题一直是困扰维达发展的主要瓶颈;其次是物流的配送问题。广东地区生产的纸巾运到北方往往运费惊人,这样无形中降低了维达的利润率。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卫生纸将完全替代布织手帕,其未来发展空间无限。
李朝旺觉得,维达要想做大,就不能局限于江门、广东,而应该跨出省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对生产基地进行全面的布局。他召集余毅昉、董义平等管理层开会,大家均认为当前产销两旺,内部稳定,同意向省外扩张。
1996年,维达宣布进军湖北,并在1997年1月成立维达纸业(湖北)有限公司,迈出向省外扩张的第一步。他们选择的合作对象是湖北孝感造纸厂。维达原本计划采用并购的方式,但后来发现这家国有造纸企业历史问题多、内部复杂,直接收购会承担太重的包袱。加上此时的维达虽然稍有积蓄,但如果直接在湖北建厂,条件尚不具备—— 一缺资金,二缺资源,三缺人才。
仔细比较之下,他们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租赁合作方式。维达不必购买厂房和设备,也不用负担原来工厂的老员工,只需要每月向该厂支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利用原来的设备生产原纸在当地销售,而原来的部分员工去留全凭自愿,愿意留的重新签订合同。
这是一种“借船出海”的轻资产“并购”模式——相当于只用租金和工资“并购”了原来的一条生产线和技术工人,甩掉了整体并购所带来的巨大包袱。李朝旺当时跟当地政府谈了这一思路,对方觉得是蛮新的模式,最终同意了。
这种模式直接借用了湖北的设备和人员,快速赢得了湖北市场。当地政府也感谢维达帮他们解决了国有企业生存问题,又安置了一大批国企员工。2004年,政府又划拨了一块地给维达建设新工厂。
1997年,维达收购兼并了上海利民造纸厂。后者是历史悠久的著名造纸厂,也是当年维达合作过、努力赶超的对象。短短几年间,利民造纸厂就因为体制限制,跟不上市场而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这个曾经每年上缴政府利润几百万元的企业,因为不能持续投入生产、扩大规模,导致一年亏损几百万元,厂里几百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成了问题。这些情况让维达人觉得非常可惜,李朝旺庆幸维达及早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从原来的体制中跳了出来,避免了类似的命运。
曾经与李朝旺合作过的利民销售经理登门拜访,说明了原由,希望维达能够出手相救。
这位经理特别介绍了上海市根据国家政策提出的国企改革思路: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所谓“抓大”,就是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所谓“放小”,就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改组步伐。因此,这个时候出手是很好的时机。
望着昔日的老友,李朝旺感慨万千。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北纸南运”时期,上海利民造纸厂帮助了前身——新会日用工业品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证了他们的原纸供应,他认为,现在对方走下坡路,应该拉他们一把。“政府希望支持的项目,希望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当然要去做。”他说。
当然,李朝旺与维达团队更有自身经营方面的考虑:第一,上海利民造纸厂在上海耕耘多年,品牌好、渠道好,收购它等于是占据了上海市场;第二,该厂符合政府“抓大放小”的政策,经过接触得知,该政策相当“优惠”——对方愿意零价格转让,条件是收购方要背负工厂债务,接管工人,保障他们的生活。
合作协议迅速达成。维达成为落实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政策下进入上海浦东的第一家企业,当地政府给予他们很高的礼遇。上海浦东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上海维达纸业有限公司挂牌仪式,江门市的领导也专门赶赴上海出席。维达成为帮助政府排忧解难、承担国有企业包袱的典型,在两地被广为宣传,维达也一下子在上海及华东市场打响了品牌。
原本接管一家国有企业就有诸多困难,思想观念的冲突更是根深蒂固,更何况接管的这家企业的工人们不认同多劳多得、计件工资的劳动形式,在他们的观念里,上一天班就得给一天钱。维达管理层就进生产车间与工人交流,摆事实讲道理。他们原本设计的工资形式也做了一些调整,先承诺给工人一个保底工资,然后再算计件。后来工人们逐渐认识到计件工资的好处,才转变了态度,由消极抵制变为积极拥护了。
汤海棠27岁当上工厂第一任营销总经理的事,直到现在仍被津津乐道。汤海棠199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本科,1995年8月加入维达。1997年6月,因为积极肯干,27岁的他被调任上海工厂营销总经理。他虽然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骨子里却敢闯敢拼,同时思维缜密、善于思考。接下重任后,汤海棠马上买来各种管理书籍,恶补管理知识,同时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总结。
“用上海人做上海的事”,汤海棠的市场拓展思路很简单。他将上海负责销售的员工分为两组,一组做传统经销渠道,一组做现代渠道,两组相互竞争。
刚开始公司没有对上海市场抱太大的期望,也没有给汤海棠下达具体的任务指标,主要是希望消化工厂两台机器的产能,养活一帮工人。没想到,1998年年底销售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月销售从原来的几十万元做到了400万元,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二。这个成绩令李朝旺对汤海棠刮目相看,“这小子不错!”
1999年,李朝旺跟汤海棠在江门滨江大道聊天,对他说:“你回来吧,不用做市场总监,直接一步到位,回来做副总。”2014年底汤海棠已成为维达市场总裁。
1990年代末期,维达在省外已经有了湖北、上海、北京三家工厂,形成全国性的网络状生产布局,解决了卫生纸企业面临的远距离配送高运输成本的问题。
本文摘自《维达30年路与梦》
维达集团创始于1985年,30年来一直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卫生用品。正是这种专业专注、创新进取的精神,使其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本书呈现出一个企业在30年历史变迁中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团队间高度升华的情怀共振。在这个巨变的时代,这是比有形的数字更具有价值的的文化资产。对于这家典型企业的战略、价值观、品牌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建设都有细致的捕捉与重现,对广大读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借鉴的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