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在广东发表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讲话,“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一系列的讲话平息了自1989年以来中国在是否继续改革开放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推动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紧跟时代步伐的李朝旺敏锐地觉察到了即将来临的巨大变化,他意识到跨越发展的机会来了。心潮澎湃的他马上和团队商议,决心尽快上马自己的大型造纸机。
他没有忘记最初的目标,要建就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造纸厂。
当时国际最先进的造纸机制造企业是日本的川之江造机株式会社。其生产的设备具有高品质、低耗能、吨纸生产成本低、出纸投产迅速等优点,一台机的年产量最高可达10000吨。这么高水平的造纸机极其昂贵,要500多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算人民币3000多万元),当时国内只有山东潍坊造纸厂有一台。而且,建设一条生产线不只是购买一台机器,还要配套建厂房、购买后加工设备,等等,这些又是一大笔支出。
李朝旺跟会计余毅昉盘盘家底,前几年经营“威牌”面纸巾,有了少量积蓄;现在市场销售好,一直都是先进货后付款,货卖掉后可以延迟一段时间付款,这样可以利用账期腾挪出一笔资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相当大的缺口需要跑政府支持、跑银行贷款。
最终,李朝旺和余毅昉通过软磨硬泡,七拼八凑,总算把钱凑齐了。李朝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总算安了心。
1992年10月,整整一个货柜的机器设备通过海运抵达工厂。那时,广东机械学院毕业的张翠玲刚进维达不久,稍懂英文的她就担当起翻译的重任。她记得,当时货柜里面装了大约100多箱零配件,零零碎碎,最大的一箱是弓杆。她的工作是在现场拆箱,拿着装箱单跟日本人一起验收,翻译安装图纸。
在这一过程中,张翠玲说还闹出了笑话。之前她没有接触过日本公司,看到“川之江株式会社”不知道什么意思,想了半天也没搞明白,最后只得向日本人请教。还有一个趣事是,她看到安装图纸上面一个长方形图案英文标注“doctor”,心里纳闷:怎么“医生”跑到图纸上去了啊?她去新会图书馆足足查了两个晚上,所有词典都解释为“医生”。在她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位机械方面的工程师提醒她可能是造纸方面的专业名词。她再去新会图书馆找到一本造纸专业的英文字典,才得知原来这个“doctor”应解释为“刮刀”。
维达原来的厂房肯定是容纳不下这么大型的机器设备的,必须建设新的厂房。这方面李朝旺早有准备,新的厂址已经选好,就在新会城郊的东侯路上,即现在的维达工业区,只不过当时那里还是一片废弃的农田。不久,漂亮的新厂房和办公楼就拔地而起。
1993年1月1日,维达1号机正式投产,作为维达厂房的“维达纸业城”也同时奠基。这代表着李朝旺的梦想:他不仅要在这里造一座工厂,还要在这里建起纸业之城、维达的梦想之城。
新会政府的很多领导都来了,一些同行和市民也纷纷涌进来,看日本造纸机是什么样子的。这可是南中国的一件大事,南方有了自己的造纸机,从此再也不用去北方买原纸了!南方的造纸水平由此迅速跃升,在造纸行业的地位也彻底改变。对维达人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北纸南运”的历史结束,新的“南纸北运”时代即将开启!
新会音乐家为此专门谱写了一首歌——《葵乡崛起了纸业城》。歌声悠扬,充满了豪情,让人听来倍感振奋。
林玉珍那个时候已经调到新产品开发部,工作特别紧张,有时候有重要人物过来参观,她要负责接待和讲解。
1992年毕业的罗锦明当时是一名锅炉工,仅来半年就赶上了这一盛大时刻。他为自己是维达1号机(就是第一台造纸机,维达用编号的方式给自己的造纸线命名,下同)生产的第一张纸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而感到骄傲。那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现任品管部经理的他记得,生产出来的第一张纸白亮白亮,非常耀眼,整个生产车间的人都欢呼起来,大家在生产线旁边开香槟畅饮庆祝。
1号机上马后 ,李朝旺没日没夜地工作,异常忙碌,人憔悴了不少。大他5岁的哥哥李朝炳毅然辞去广州海运局优越的工作过来帮忙。李朝炳为人亲切,公司内外都叫他“炳哥”。李朝炳过来后负责广州市场,维达将广州办事处改为广州销售公司,任命他为销售经理。由于李朝炳为人和善,与经销商关系非常好,他负责的广州市场的销售额占广东市场的一半以上。
1号机大约年产6000吨原纸,这超出了维达自身的需求,因此从这一年开始,维达的原纸从过去的购买变为部分外销。当时整个南方卖原纸的只有维达一家,物以稀为贵,有时客户交了现金,还得等个六七天才能拿到货。司机们就在工厂旁边耐心地等待原纸生产出来,然后在维达工人的帮助下将纸搬上车。
1993年年底,1号机加上“威宝”两个车间的年产值突破1亿元,维达一举成为新会当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当时产品的毛利率很高,机器就像是印钞机,原纸源源不断地运出去,钱哗啦啦地流进来。
许多人正沉浸在1号机带来的兴奋中时,李朝旺已经打定主意,马上筹备上马第二台造纸机。这样的速度让日本川之江株式会社感到惊讶,他们的历史上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购买如此昂贵的造纸机。
1994年12月28日,维达2号机建成投产。到了1995年,维达一个月造纸达到1300吨,月产值1500万元到2000万元。1号机和2号机加起来的年产量达2.4万吨,初步奠定了维达在国内生活用纸市场的霸主地位。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维达就实现了自我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号机开工后,维达生产的纸品仍然供不应求。即便如此,生产规模的急速扩张已经让敏锐的李朝旺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开始在电视台打维达的广告了(相关内容详见第二章)。
本文摘自《维达30年路与梦》
维达集团创始于1985年,30年来一直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卫生用品。正是这种专业专注、创新进取的精神,使其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本书呈现出一个企业在30年历史变迁中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团队间高度升华的情怀共振。在这个巨变的时代,这是比有形的数字更具有价值的的文化资产。对于这家典型企业的战略、价值观、品牌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建设都有细致的捕捉与重现,对广大读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借鉴的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