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彻底分解优秀员工的工作状况
接下来,我将更进一步说明上一篇中提到的“行为分解”。
无论是哪一种行业或职业,工作的内容(业务)都是由众多“行为”所组成的,只要加以分解并条列出来,就能够知道你应该教授的内容。
当你在指导下属工作(执行业务)时,应该分解的对象就是能够顺利完成工作、创造成果的员工的行为。
因为能够创造成果的人,会采取能够创造成果的行动。举例来说,如果公司里有一名顶尖业务员,不妨仔细整理这名业务员每天的行为。
例如他早上几点到公司?在开始工作前做些什么?打电话给客户时如何打招呼?找不到负责人时怎么留言?公文包里都放什么?比约定的时间提早多久抵达客户的公司?交换名片时说些什么?第一次和业务负责人见面时聊些什么?拜访记录上又写些什么?要将所有重要的细节都条列出来。
那么,什么又叫做彻底分解行为呢?为了让各位能够实际体验,请大家尝试分解以下两个动作。第一是“将宝特瓶1里的水倒进杯子”,第二是“穿T 恤”。
这两种行为都是我们经常做的事,但是请大家以“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两件事的人说明动作细节”的心情,详细分解这两项行为(提示:两个动作都以“看宝特瓶或T 恤”开始,而以“放下宝特瓶或T 恤结 束 ”)。
分解完毕之后,请大家比较一下解答(参考第162 页)。
大家看到分解出来的细项之多,或许会觉得很惊讶,但是为了让完全不了解或是不会做的人,能够完美呈现这两个动作,就必须分解得这么详细。
要将下属的工作分解得这么仔细或许很困难,所以一开始可以分解个大概,之后再将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写下来。
等到习惯之后,再进行更详细的分解。
由于工作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因此最理想的分解方式,就是分解数名员工工作的情形。这么一来,除了每个人特有的“行为”,也能够确实掌握创造成果必备的“行为”。
而条列写出的重要项目,则可当作确认工作完成的“检查清单”。
只要能够完整重现清单上列出的动作,任何人都能够像优秀员工般创造出成果,而且只要有这份检查清单,主管就能够提醒下属哪里做得不错,而哪里又需要做重点练习。
17 了解下属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
在做好之前提到的检查清单之后,接下来就要确认下属对工作的了解,以及能力所及的程度。
绝对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应该知道什么,或假设他应该办得到。尤其是面对有经验的下属,例如从其他单位调来的员工,或已有工作经验的新进人员,更应该逐一确认相关事项。
我在前面第14篇中提到,要将教的内容区分为“知识”和“技术”两种。首先,确认“知识”的部分,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确认时可根据检查清单,逐一询问有关工作的专业用语(尤其是针对相关业界或部门),以及为了完成工作所需注意的重点。
例如主管可以问下属:“你听说过××这个词吗?”(如果对方听过的话)并接着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在接到某一类客户投诉时,你应该将相关信息告知哪个部门?”可以请下属以口头或文字回答上述的问题。
各位或许觉得这么做很麻烦,但是只要做好一份检查清单,无论是指导新进人员或有工作经验的下属,只要是同一份工作都可以派上用场。
另一方面,在确认下属的“技术”时,可利用角色扮演来模拟工作的实际状况。此时,最重要的是根据检查清单,事先确定“观察重点”。我经常有机会到各大企业观摩业务员的角色扮演课程,却发现有不少主管只能提供类似“感觉还不错”等含糊不清的回馈。
如果在结束角色扮演之后,就要求下属实际前往拜访客户,那必须在这个时候就教导他应该做的事。
只要能够掌握下属“了解”和“办得到”的事,再对照检查清单,就能够厘清应该指导下属的内容。
本文摘自《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无论是交代部下做事,带领团队工作,或是与同事一起分工合作,如何轻松地让对方做出你想要的结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绩效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书根据行为科学管理和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针对如何沟通、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如何交代不同类型的工作内容、如何称赞和训斥等,这些带队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列出了55种引导别人行为的实用技术,让你成为职场上的好老师,短时间内将身边庸才变成得力左右手,让该做的事情减少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