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管理“心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心法,它是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的思想与行为的典范。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心血铸就的经营理念,即以“勤劳朴实”的态度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努力的目标。由于客观环境频繁变动,任何事物永远都达不到至善境界,但是经由各部门员工永无休止的追求,构成了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及竞争条件的原动力,企业得以不断扩充发展,达到“永续经营”的境界,同时坚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宗旨,持续“奉献社会”,回归自然。
在台塑的多年经营过程中,王永庆深切认识到人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人容易松懈而难以保持紧张的天性,所以企业经营若要成功,首先必须思考如何维持永不松懈的经营态度。”[ 摘自王永庆谈话录。]
时任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室主任兼财务部经理的杨兆麟(现为总管理处总经理)曾经被王永庆请进办公室进行训导:在台湾做生意,生意交际要有原则,不能去不正常的地方,公司对去舞厅这种交际场所的消费没有预算,不可报销,因为这种交际伤害了员工和家庭,长远看,对企业也有伤害,会污染了企业文化,从舞厅交际所得的这种钱,不赚也罢。
在台塑公司内部营运中,必须由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凡事有所异常,必须追根究底,谋求合理化解决,以“止于至善”为终极目标,永无休止地追求,才能藉持续谋求合理化的过程,凝聚企业各层人员的共识,普遍养成追求合理化的习惯,随时随地检讨现状中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设法改善,以此锻炼全体员工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体质”。
王永庆认为,企业经营要有所成就,并且能够长久维持发展,主管人员必须集中所有精力,心无外物专注于一切有关经营的事物,包括内部管理、市场开发以及研究发展等,持续不断地追求绩效的逐步提高,以此维持企业不衰退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好像运动比赛一样,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希望获得最好的成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平时就要持续不断勤加练习,强化竞争实力,到时才能争取到好成绩。即使在比赛中真的取得了胜利,也不可松懈,因为其他选手在这次失败后会更加认真练习,希望在下次比赛中能够超越别人。”[ 摘自王永庆谈话录。]
在企业经营上,维持竞争力是一种挑战,只有具备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态度,才能够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企业经营,既不为外物的引诱而分心,也不为经营工作的繁杂艰难而厌倦或退缩。“维持俭朴的生活让各种欲望减少,这样就比较不会受到外物的引诱和干扰,对于工作更能够专心投入,事情就会做得更好。可以说,台塑事业的成就就是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个基础绝对不能动摇,而且必须始终抱持这一俭朴生活哲学。”王永庆说,“勤劳朴实的精神让人做事规规矩矩,不走捷径,不搞关系,所以也不会产生依赖心理。”
针对王永庆朴实的经营理念,年轻一代曾提出质疑:“欧美先进国家的年轻一辈没有吃苦经历,社会照样很发达,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吃苦才行呢?”对此,王永庆回应说:日本人统治台湾的时代(1895—1945年),不让台湾百姓接受工业教育,导致台湾人民的工业知识很贫乏,使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台湾经济仍然没有适当的工业基础,导致台湾企业在追求事物进步的合理化方面,相当长时间停留在较粗浅的农业经济阶段,因此,台湾企业运营的规章制度和行为秩序,处处都显现出矛盾和混乱现象,导致努力的力量被无形中互相抵消,甚至最后发挥不出力量。而欧美先进企业的工业基础,经过数代知识经验的积累,已具有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拥有一种无形的内功力量,即使在生活、工作上略为松懈,也能维持相当大的进步局面。而台湾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累积力量,要和它们比,必须先扣除这些先天条件,扣除以后,台湾企业还剩什么呢?“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吃过苦,精神力量就发挥不出来,这样下去,台湾的前途很令人担忧。要谈革新,要追求光明的前途,首先就必须认清自己缺乏工业基础,定下心来,心甘情愿地刻苦追求增补,一点一滴建立基础,除此之外,恐怕没有其他好办法。”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成了必要的共同选择。台湾台塑集团作为汇集中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华人企业,无疑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创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炼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陆企业追赶国际同行的捷径。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台塑集团实地调研,采访了上百位台塑集团中高层及王永庆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参考了近千万字的台塑相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独家秘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台塑王永庆管理经营理念对企业永续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下篇侧重于阐述台塑王永庆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